韩国激情一区二区高清在线,亚洲中文字幕网址在线,九色在线精品视频,久久深夜福利亚洲网站

    <object id="jtoc7"><button id="jtoc7"></button></object>

      <object id="jtoc7"></object>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學術 出書 購物車

      首頁 > 優(yōu)秀范文 > 高中語文的重點知識

      高中語文的重點知識樣例十一篇

      時間:2023-08-18 09:32:56

      序論:速發(fā)表網結合其深厚的文秘經驗,特別為您篩選了11篇高中語文的重點知識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創(chuàng)資料,歡迎隨時與我們的客服老師聯(lián)系,希望您能從中汲取靈感和知識!

      高中語文的重點知識

      篇1

      高中語文修辭手法知識11、比喻

      (1)比喻的特點及作用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抓住兩種不同性質的事物的相似點,用一事物來喻另一事物。比喻的結構一般由本體(被比喻的事物)、喻體(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詞(比喻關系的標志)構成。構成比喻的關鍵:甲和乙必須是本質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間必須有相似點,否則比喻不能成立。比喻的作用主要是:化平淡為生動;化深奧為淺顯;化抽象為具體;化冗長為簡潔。

      (2)比喻的種類 ①明喻。典型形式是:甲像乙。本體喻體都出現,中間用比喻詞“像、似、仿佛、猶如”等相聯(lián)結。例如:收獲的莊稼堆成垛,像穩(wěn)穩(wěn)矗立的小山?!雹诎涤?。典型形式是:甲是乙。本體喻體都出現,中間沒有比喻詞,常用“是”、“成了”、“變成”等聯(lián)結。例如:和中國革命的關系,就是箭和靶的關系。③借喻。典型形式是:甲代乙。不出現本體,直接敘述喻體。但它不同于借代。借代取兩事物相關點,借喻取兩事物的相似點。例如:放下包袱,開動機器。④博喻。連用幾個比喻從不同角度,運用不同的相似點對同一本體進行比喻。例如: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有裊娜地開著的,有羞澀地打著朵兒的;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明珠”、“星星”“剛出浴的美人”分別從色彩、光華、感受等角度,抓住光亮、隱約閃爍、清新潔靜等相似點來描繪出荷花的美。)

      2、比擬

      (1)比擬的特點及作用把物當作人來寫,或把人當作物來寫,或把此物當作彼物來寫,其形式特點是:事物“人化”,或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其作用是使所寫“人”或“物”色彩鮮明、描繪形象,表意豐富。

      (2)比擬的種類 ①擬人。例如:杜甫川唱來柳林鋪笑,紅旗飄飄把手招。 ②擬物。例如:咱們老實,才有惡霸,咱們敢動刀,惡霸就得夾著尾巴跑。

      3、借代

      (1)借代的特點及其作用借代不直接說出所要表述的人或事物,而用與其相關的事物來代替。它強調兩事物間的相關點。其作用是以簡代繁,以實代虛,以奇代凡,以事代情。

      (2)借代的種類 ]12;特征代本體。例如:大胡子兇神惡煞地吼叫著。 ②具體代抽象。例如:不拿群眾一針一線。③專名代泛稱。例如:我們的時代需要千千萬萬個雷鋒。 ④人名代著作。例如:我們要多讀點魯迅。 ⑤部分代整體。例如:吟罷低眉無寫處,月光如水照緇衣。⑥結果代原因。例如:專弄文墨,為壯士捧腹。 ⑦原料代成品。例如:五十年間萬事空,懶將白發(fā)對青銅。 ⑧地名代本體。例如:延安還是西安?要劃清這種界限。

      4、夸張

      (1)夸張的特點及其作用夸張指為追求某種表達效果,對原有事物進行合乎情理的著意擴大或縮小。要求使用時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礎和根據,不能浮夸。其作用在于烘托氣氛,增強聯(lián)想,給人啟示。

      (2)夸張的幾種形式 a、擴大夸張。例如: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b、縮小夸張。例如: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c、超前夸張。例如:看見這樣鮮綠的麥苗,就嗅出白面饃饃的香味來了。

      5、對偶

      (1)對偶的特點及其作用對偶就是“對對子”,也稱“對仗”。它必須是一對字數相等,詞性相對,結構相同,意義相關的短語或句子。兩句間的關系有承接、遞進、因果、假設和條件等。其作用有:便于吟誦,有音樂美;表意凝煉,抒情酣暢。

      (2)對偶的幾種形式 ①依內容分可分為正對、反對、串對。 正對:上下句意思相似、相近、相補、相襯。 例如:天連五嶺銀鋤落,地動三河鐵臂搖。反對:上下句意思相反、相對。例如: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串對:又稱“流水對”。上下句意思具有承接、遞進、因果、假設、條件等關系。例如: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lián)Q新天。 ②依形式分可分為工對、寬對。所謂工對,就是字數、詞性、結構、平仄、用字等嚴格按對仗要求;所謂寬對,就是基本符合對仗要求,但某些方面稍有出入。也就是說形式要求稍寬松一點。③依結構分可分為成分對偶和句子對偶。成分對偶。例如:山水本無知,蝶雁亦無情;但它們對待人類最公平,一視同仁,即不因達官顯貴而呈歡賣笑,也不因山野漁樵而吝麗嗇彩。句子對偶。例如:墻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山間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

      高中語文修辭手法知識21、排比

      (1)排比的特點及其作用排比由三個或三個以上結構相同或相似,內容相關、語氣一致的短語或句子組合而成。常用強調的同一詞語重復出現在各個短語或句子的同一位置上。其作用在于加強語勢,強調內容,加重感情。

      (2)排比的幾種形式a、成分排比。例如:好像失了東三省,黨國倒愈像一個國,失了東三省誰也不響,黨國倒愈像一個國,失了東三省只有幾個學生上幾篇“呈文”,黨國倒愈像一個國,可以博得“友邦人士”的夸獎,永遠“國”下去一樣。b、句子排比。例如:他們的品質是那樣的純潔和高尚,他們的意志是那樣的堅韌和剛強,他們的氣質是那樣的淳樸和謙遜,他們的胸懷是那樣的美麗和寬廣。

      2、設問

      設問的特點“無疑而問”。往往明知故問,自問自答或提出問題不需要確定答案。目的是強調問題,以引起人們注意,啟發(fā)人們進行思考。例如:白色的花含有什么色素呢?白色的花什么色素也沒有。又如:社會生產力有這樣巨大的發(fā)展,勞動生產率有這樣大幅度的提高, 的是什么?最主要的是科學的力量、技術的力量。

      3、反問

      反問的特點也是“無疑而問”,用疑問句的形式表示確定的意思,以加強語氣,增強表達效果,句末一般打問號,有的也可打感嘆號。 反問的形式有兩種:

      (1)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

      4、拈連

      在用乙對甲進行陳述或描述后,再將甲轉移與本不能陳述或描述的丙進行組合的修辭手法,可用格式表述為:甲+乙甲+丙。例如:

      (1)你別看我耳朵聾,可我的心不聾。

      (2)這一錘沒敲在鐘上,卻敲在俺的心上。

      5、雙關

      讓詞句具有表面上一個意義實則表達另外一個意義的修辭方式。比如:

      (1)夜正長,路也正長,我不如忘卻,不說的好罷。

      (2)旗桿上插雞毛,好的撣子(膽子)!

      注意:雙關與歧義不同。雙關是一種表達技巧,是有意地在表面上表達一種意思的時候,暗地里還有另外一種意思,而后者才是表達者的真正用意。不過不能理解后一層意思的人,不影響理解這句話的字面意義。但歧義不同,它是表達者無意產生的一種消極現象,它所表達的兩種意義存在于話語表面,而且這兩個意義會讓接受者無所適從。如果不是有特殊的目的(如欺騙等)的話,歧義是應該避免的。

      高中語文修辭手法知識31、映襯

      將兩個相對或相反的事物,或同一個事物的兩個方面放在一起,使它們互相襯托,相得益彰的修辭手法。例如:

      (1)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

      (2)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

      2、移就

      將描寫甲事物的詞語直接用來描寫乙事物的修辭方式。這種修辭格的最常見形式是體詞性偏正短語,如(1)、(2)

      (1)我將深味這非人間的濃黑的悲涼。

      (2)甜甜的聲音讓奶奶心里樂開了花。 另外一種形式是謂詞性結構,如:

      (3)秋天的黃昏,晚霞燒紅了西方的天空。 (

      4)建筑也是新式,簡截不羅嗦,痛快之至。

      3、仿詞

      更換現成詞中的某個語素,臨時造出新的詞,以表達風趣、幽默等效果的修辭手法。如:

      (1)都江堰市拍賣超標“官宅”。

      (2)搞四個現代化,不懂科學技術就要成為科盲。

      4、頂針

      也叫頂真,它是用上文結尾的詞語作下文的開頭,使語句遞接緊湊而生動暢達的一種修辭方法。就好像我們經常玩兒的一種游戲“成語接龍“一樣,下一個詞的第一個字是第一個詞的最后一個字!.

      5、反襯

      矛盾句法,即一句話同時出現兩種相反意義的詞語。例1:關心敗草里的鮮花。

      【朱自清春】例2: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

      【王籍入若邪溪詩】例3:黑輪裝出了像哭的笑臉,讓人看了好不心疼。

      6、互文

      也叫互辭,是古詩文中常采用的一種修辭方法。古語對它的解釋是:“參互成文,含而見文?!本唧w地說,它是這樣一種形式:上下兩句或一句話中的兩個部分,看似各說一件事,實則是互相呼應,互相闡發(fā),互相補充,說的是一件事?;ノ牡奶卣魇恰拔氖《獯妗?,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結構特征:互省。如“將軍百戰(zhàn)死,壯士十年歸”(《木蘭詩》),句前部分省去“壯士”,句后部分省去“將軍”,“將軍”與“壯士”分置,前后互相交錯補充。二、語義特征:互補。如:“當窗理云鬢,對鏡貼花黃”(《木蘭詩》),木蘭對著窗戶,已包含對著鏡子,“理”和“貼”兩個動作是在同一情境中進行的,譯時應將它們拼合起來?;ノ挠?a href='//xuexila.com/aihao/zhongzhi/' target='_blank'>種植煌謀硐中問劍閡弧⑼浠ノ?。紖仓I桓鼉渥永锍魷值幕ノ摹6?、琳a浠ノ?。紖仓O嗔詰木渥永锍魷只ノ摹?/p>7、反詰=反問

      是一種常用的修辭手法,他的好處是:可以把感情表達得更強烈,突出想要表達的感情,與敘述等修辭手法相比,更加有起伏,讓文章出彩。在論文中常用,一般用難道……我怎能……開頭例如:難道動物就不能做人類的老師嗎?我怎能忘記你對我那深深的情誼呢?

      8、對比

      是把兩個相對或相反的事物,或者一個事物的兩個不同方面并舉出來,相互比較的一種修辭方式。對比的作用在于同時使好的顯得更好,壞的顯得更壞。例如: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

      9、通感

      篇2

      中圖分類號:G43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10)18-0099-02

      Significance of English Films in Listening and Speaking Teaching i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School//Li Jing

      Abstract English film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listening and speaking teaching. With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s of English films, significance of English films in listening and speaking teaching is discussed, and it presents how to use the English films in English teaching i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School.

      Key words English movies; listening and speaking teaching;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Author’s address Luohe Medical College, Luohe, Henan, China 462002

      1 引言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大學英語教育經歷了一個教學理念不斷更新、教學內容不斷豐富、教學方法不斷完善、教學條件和環(huán)境不斷優(yōu)化的過程。聽力是高職英語教學中的一門重要課程,聽力技能是培養(yǎng)和提高“說”“讀”“寫”等其他幾項技能的基礎和前提。但傳統(tǒng)的被動聽力的教學模式,缺乏時代性、趣味性,無法調動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難以適應對高職生能力培養(yǎng)的目標定位。因此,轉換教學模式勢在必行。針對這些情況,筆者認為在高職高專視聽說課中合理利用一些英文電影是一種非常好的嘗試。

      2 電影應用于高職高專視聽說的優(yōu)越性

      2.1 提供真實的語言環(huán)境

      現代英語教學強調融匯多樣化的教學模式,創(chuàng)造出最佳的語言環(huán)境,盡可能使教學內容生動、直觀、具體,增強學生用英語思維來學習語言的意識。由于英語學習是在母語的環(huán)境中進行,缺乏語言習得的先天條件,學生在語音室長期接觸的大都是刻意編排過的錄音材料,其語言缺乏真實性。電影的語言多是不同地理區(qū)域、社會階層、文化程度、職業(yè)、年齡、性別的人物對話,并且片中人物都使用該用的重音、節(jié)奏、音高、停頓、語速說話,原汁原味,是最接近現實生活的語言。電影的交際場景其實就是對人類生活的真實再現與模擬加工,給學生創(chuàng)造了一個真實的語言學習環(huán)境。讓學生大量地接觸這些真實場景下的口頭交際,有助于他們習慣實際場合的交際語言,從而提高他們的聽力水平。

      2.2 激發(fā)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氛圍

      瑞士著名教育家、心理學家皮亞杰說:“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賴于興趣?!蹦壳拔覈呗毟邔S⒄Z聽力課普遍的教學模式是教師播放錄音,學生做題,聽完以后教師提問對答案。學生在課堂上學到的是如何被動地接受所傳遞的信息,而不是積極主動地對聽到的信息進行加工分析,所以他們的聽力理解能力始終得不到有效的提高,心理上產生挫折感,逐漸失去對英語學習的興趣。而電影作為一種綜合藝術,通過塑造具體生動的視覺形象和富有表現力的人物行動來反映生活的各個層面,通過個性化的人物原聲語言,揭示人物的心理活動,展示人物的性格。電影圖文并茂、聲形融匯的三維效果,生動的故事情節(jié),可以全方位、多角度地給學生以感官刺激,讓他們從思維、情感、態(tài)度、動機等方面共同參與認知活動。這樣既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fā)他們對英語聽力的興趣,又能使他們保持長久的注意力,有利于教學活動的開展。

      2.3 英文電影可以促進學生了解英美文化

      電影是文化的傳播者,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一面鏡子,它綜合反映一個國家和民族社會文化、生活方式、風俗習慣、人文、歷史及思維方式。通過對英文電影的欣賞,學生可以更好地了解西方文化,加深對英語語言的理解。例如,影片《阿甘正傳》通過展現片中主人公阿甘從美國20世紀50年代到80年代的生活歷程,反映了美國社會思潮的轉變,全面和形象地再現了美國政治生活中的重要事件。此外,《阿甘正傳》也鮮明地體現了美國個人價值觀的一些變化,從這部電影中還可以看到基督教在西方社會的地位和作用。

      3 電影在高職高專英語聽力課堂的運用原則

      雖然看電影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但英文電影作為一種教學手段和教學方式必須是為外語教學服務,絕不能簡單地當做娛樂和放松。筆者認為,教師在課堂上播放電影教學的時候要掌握以下幾個原則。

      3.1 擇片原則

      電影的選擇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并非所有的電影都適應于聽說教學。如果所選影片語言難度偏高,發(fā)音含糊,語言不規(guī)范,用詞污穢,就不能輔助英語聽說教學。在影片語言的選擇上,應根據學生水平,采用難易適中、發(fā)音清晰純正的;在內容上應選擇貼近英美人士生活的,思想健康向上的;在風格上應選擇適合學生興趣的,描述西方文化中的典型事物的。電影的選擇還應與大學聽力課程主題相統(tǒng)一,這樣有助于課文的理解。例如,如果主題是禮儀,可以選擇《單身日記》;如果主題是文化的多元性,可以選擇《撞擊》。電影主題應深刻有力、內涵豐富,為學生提供空間去思考和評析。

      3.2 重復背誦原則

      一部電影要反復地觀看多遍,直到不用字幕也可以完全看懂聽懂的地步。尤其是一些電影的精彩和經典片段,要求學生在課上反復跟讀、背誦。例如《阿甘正傳》中就有許多經典的臺詞:“Life was like a box of chocolates, you never know what you’re gonna get”(生命就像一盒巧克力,結果往往出人意料);“Stupid is as stupid does”(蠢人做蠢事。也可理解為傻人有傻福);“Miracles happen everyday”(奇跡每天都在發(fā)生);等等。

      3.3 精泛結合原則

      精聽是指在理解大意的前提下,反復聽材料,力求聽清所有單詞、句子和段落,記住所聽內容,并將其記錄下來。其目的是讓學生學到扎實的基礎知識,能夠模仿所聽材料中的語音、語調、弱讀。泛聽是指每天都聽一定量的材料,聽時以了解大意為主。其目的在于使學生廣泛接觸英語,熟悉不同人群在發(fā)音方式上的特點,增強語感,擴大聽力詞匯量。精聽和泛聽應該互為補充。例如在觀看《獅子王》時,可以把第一章《生命的輪回》(Circle of Life)中木法沙教育兒子辛巴的經典片段作為精聽內容,讓學生反復聽,然后背誦、聽寫;而將整部電影作為泛聽材料,了解了就可以。

      3.4 模仿原則

      對于經典的電影,要模仿其中各種角色的對白。教師通過拆分練習,指導學生正確模仿電影中的英語對話。模仿過程中要求學生在語音、節(jié)奏和語調方面盡可能地與錄音中的聲音一樣。這對于糾正學生不規(guī)范的英語發(fā)音,培養(yǎng)學生掌握地道的英語表達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聽說模仿類似幼兒學話,比較簡單機械,但卻是學習口語的基礎,是初級階段必不可少的訓練。模仿性的訓練做得不夠往往導致各種錯誤。

      3.5 電影回顧與口語練習相結合的原則

      電影教學的實效性,主要體現在學生英語能力的提高上。要把輸入和輸出結合起來,進一步發(fā)揮影片觀賞的作用。在電影播放后,緊接著讓學生回顧一下故事情節(jié)、人物特征以及文化背景,了解整個故事的起因、經過、和結果。讓學生分組就某個專題如故事情節(jié)、主題、音樂、角色等進行自由評說,或者采用模擬對話、情景表演、回答問題、同聲翻譯等多種形式,來激發(fā)學生開口講話的積極性,增大其語言的輸出量,提高他們的語言交際能力。

      英文電影作為英語聽說教學輔助手段具有可行性和優(yōu)越性,它不僅在極大程度上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增強了聽力理解和口頭表達能力,而且還促使學生去充分了解英語世界里的風俗民情和人生百態(tài),提高其藝術欣賞水平,起到寓教于樂的課堂教學效果。但教師必須意識到,學習英語并不能僅僅依賴于電影本身所傳遞的信息,還要在學生主體的動機和興趣上把語言的輸出、輸入活動有機結合起來,全面發(fā)展學生的語言技能和交際技能。

      參考文獻

      篇3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48-0251-02

      一、古典詩詞鑒賞的重要性

      從《詩經》的微言大義到魏晉風骨的慷慨悲涼,從唐詩的大放異彩到宋詞的璀璨奪目,古典詩詞承載了作者寥廓的精神世界,抒寫了永恒的人生主題,是中國人性情氣質、思維方式、人生智慧的詩意表達。

      高職學生在小學階段、初中階段已經接受過古典詩詞的熏陶,但是僅限于熟練背誦和了解大意,并不能做到較深入的鑒賞分析,因此古典詩詞的教學亟待尋求更為務實有效的鑒賞方法,幫助學生更深入、更透徹地理解古典文化的精髓。結合語文教學實踐,本文擬論述四種較為有效的鑒賞方法。

      二、知人論世

      知人論世是孟子提出的文學批評的原則和方法,指了解作者的生活、思想和所處的時代背景,才能客觀、正確地理解和把握文學作品的思想內容。《孟子?萬章篇》說:“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論其世也,是尚友也?!?/p>

      李白生活在盛唐,性格豪放,足跡遍及名川大山,其作品飄逸自然、豪邁奔放,正是時代與品性的折射?!锻麖]山瀑布》,“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將進酒》,“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fā),朝如青絲暮成雪”。大膽的夸張、神奇的想象,與其豪邁的性格交相呼應,描繪了一幅氣勢恢宏、壯麗無比的畫面。

      杜甫生活的歷史背景是唐朝由盛而衰,個人經歷了為官遭貶、仕途不順、生活漂泊、居無定所等困境,因此在他的詩中,沒有了李白詩中的浪漫主義、豪情壯志,而悲天憫人的情懷更加濃烈?!洞和罚皣粕胶釉?,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安史之亂之后,國家破亡,杜甫被叛軍所俘,身陷逆境,此詩表達了強烈的憂國思家情緒。其中“花濺淚”、“鳥驚心”運用擬人的手法將國破家亡的悲情推向極致?!兜歉摺?,“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這首詩寫于杜甫五十六歲時,老病纏身,生活困苦,寄居異鄉(xiāng),他獨自登上高臺,看著蕭瑟的秋景,想到自己飄零的處境,觸景生情,寫下了這首被譽為“七律之冠”的詩作。李白、杜甫生活的時代不同,個人經歷不同,性情迥異,因此折射到詩作中的內容、風格也相差甚遠。

      因此,鑒賞詩詞,首先要了解作者的生活經歷、思想品格、所處時代,才能讀出作品的深層含義。教學中,學習一首詩詞之前,在預習環(huán)節(jié),需要布置學生利用圖書館或者網絡查閱作者的生平經歷、時代背景,思考作者的經歷是否投射到作品之中,是否影響了作品主題的表達。

      三、推敲煉字

      古代詩人、詞人非常注重煉字,會根據內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選最貼切、最富有表現力的字詞來表情達意。常常出現“吟安一個字,捻斷數莖須”(盧延讓),“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杜甫)的境界。

      如宋代張先的詞句“云破月來花弄影”中的“弄”字就非常有表現力。云飛月出,月光普照,微風過處,花影搖曳,婀娜多姿?!芭弊謱⒃破?、月出、風過、影動等動作聯(lián)系在一起,使天地間的花月煥發(fā)了活力?;▋侯櫽白詰z,景物具有了人格化的魅力。在一天將盡之時,詩人暫忘了一天的愁悶而體會了寧靜的意味。

      《沁園春?長沙》是一首用古典詩詞形式書寫現代精神的詞作。“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皳簟焙汀跋琛庇玫梅浅G擅??!皳簟北玖x是敲擊、敲打,用在這里突出了老鷹在天空展翅翱翔的矯健有力?!跋琛北局给B盤旋的狀態(tài),在本詞中突出了魚在水中游得輕快自在。如果將這兩個字換成“飛”、“游”,表現力就極大地削弱了。結合寫作背景,進一步分析,這兩句詞象征了青年革命家爭取自由的革命理想。

      所以,通過推敲作者使用的動詞、形容詞、量詞等,有助于我們更深刻地理解作者的所思所感。一字之妙,境界全出。在教學中,應引導學生重點分析關鍵詞語,引導學生感受這些關鍵詞語的表現力,感受它們創(chuàng)作的作品的魅力和張力。

      四、品味意象

      意象指融入詩人思想感情的客觀物象。詩詞中的一景一物,已不僅是本義,也有作者的思想情感,所以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是作者常用的表現手法。因此,鑒賞詩詞時要格外關注作者選取的意象,通過意象揣摩作者的心緒。

      月亮這一意象常用來表達離別思鄉(xiāng)之情,如“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明月中”(李煜《虞美人》)。“望月思國”,用月亮這一意象,表達了亡國之君的傷痛之情?!敖褚乖旅魅吮M望,不知秋思落誰家”(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書寫了中秋望月懷人的心情?!拔嗤└婕氂?,到黃昏、點點滴滴”(李清照《聲聲慢》)。其中“梧桐”這一意象浸潤了作者的愁緒,是凄涼悲傷的象征。在秋霜中傲然盛開,所以詩人常常賦予它堅強的品格、清高的氣質?!安删諙|籬下,悠然見南山”(陶淵明《飲酒》)。這一意象飽含著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不與世同流合污的品質。

      相同的意象也可以表達不同的感情。作者不同、心緒不同,所以對意象的觀照也就不同,同一種意象可以傳遞出不同的感彩。如《詩經》,“昔我往矣,楊柳依依”描寫的是離別的傷感。“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賀知章《詠柳》),表達了詩人對早春景物的贊美。同是“柳”這一意象,卻傳遞出不同的心聲。

      意象可以分為自然意象、人或事意象。自然意象如月、水、風、霜、梅、蘭、竹、菊等。人或事意象如舟、湖、鏡、燈、登樓、吹笛、飲酒、登樓等。在教學中,教師要把常見的意象介紹給學生,并結合古典詩句,讓學生體會作者對事物的移情,體會意象蘊含的情感及作者對萬物的觀照,體會意象所形成的深遠意境。

      五、展開想象

      別林斯基說:“在詩中,想象是主要的活動力量,創(chuàng)作過程只有經過想象才能夠得到完成?!睍嬛杏辛舭走@一技法,詩詞也是一種留白的藝術,作品的完成離不開作者的藝術想象,同時作者給讀者留下了大量的想象空間,讀者在鑒賞詩詞時可以通過讀、想、補、調、猜等方法,把詩詞所描繪的整體畫面呈現出來,獲取審美體驗。

      詩詞由于篇幅的限制,它不像散文、小說、戲劇,可以洋洋灑灑千言描繪一個場景,它必須高度凝練,用詞極為講究,廣闊的空間留給讀者去創(chuàng)造。“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柳宗元《江雪》),描繪了一幅清幽寒冷的畫面:千山寂靜,萬徑無跡,江中孤舟,老翁獨釣,漫山遍野,白雪皚皚。讀者只有經過想象,經過再創(chuàng)作,才能感受到這種萬籟俱靜、蒼茫悠遠的意境和波瀾不驚、蒼涼孤寂的力量。

      “執(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柳永《雨霖鈴》),描寫的是戀人離別的場面,沒有嚎啕大哭,有的是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意境。表面寫分別的場面,通過想象、讀者的加工,可以想到兩人此時復雜微妙的內心活動。由此不禁聯(lián)想到“執(zhí)子之手,與子偕老”這句詩,但是兩句形成鮮明的反差,更增添了離愁別緒。

      每一部作品,都需要讀者的再加工,通過想象形成藝術形象?!霸妭鳟嬐庖猓F有畫中態(tài)”,詩詞的意境形成與藝術形象是密不可分的。在教學中,要鼓勵學生進行大膽的想象,可以用語言表達出來,用畫筆描繪出來,也可以用歌聲呈現出來,在想象的過程中學生更深入地理解了作品,更真切地獲得了審美體驗。在《沁園春?長沙》的鑒賞中,教師可以讓學生用畫筆描繪想象后形成的藝術形象。中流砥柱的獨立寒秋圖、絢麗多彩的湘江秋景圖、意氣風發(fā)的崢嶸歲月圖、勇搏風浪的中流擊水圖,在學生的筆下栩栩如生,氣象萬千。通過繪畫這一再創(chuàng)造過程,學生對青年的革命豪情有了更直觀、更真切的體會。

      六、結語

      古典詩詞的四種鑒賞方法在教學中應根據實際靈活運用,在教學中仍需不斷探索其他有效的鑒賞方法,幫助學生從不同角度走進詩詞、品味詩詞、熱愛詩詞,弘揚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傳承璀璨的中華文明,承擔社會責任,不負未來使命。

      參考文獻:

      [1]魯原.文學批評學[M].濟南:山東文藝出版社,2002.

      篇4

      [中圖分類號] G65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15)06-0073-02

      地質學和地貌學是地理科學專業(yè)的重要課程,二者的側重點有所不同,但其課程均有綜合性、復雜性、實踐性等特點,課程的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和野外工作的某些基本技能、方法有著密切的因果關系。筆者根據長期從事地質學與地貌學教學的經驗,針對目前該課程所面臨的一些焦點問題進行了研討。

      一、地質學與地貌學課程教學中面臨的焦點問題

      (一)地質學與地貌學課程在地理專業(yè)中的地位不斷弱化

      地質學與地貌學在研究和解決自然環(huán)境與人類密切相關的現實問題過程中,其獨特視角和研究方法是其他學科無可替代的,作為應用學科其實用價值日益彰顯。[1]

      但是,目前地理科學明顯存在重人文地理、輕自然地理的傾向,同時地理科學專業(yè)為了開設新興課程和選修課程,將原本非常必要的基礎理論教育和基礎課程大量消減,地質、地貌學課程自然不能幸免,直接表現就是課時量大減,經費投入不足,其地位和重要性不斷弱化。[2]

      (二)地質學與地貌學課程的實踐環(huán)節(jié)亟待加強

      地質學與地貌學課程是研究地球的自然科學,研究對象具有鮮明的地域性特點,這就要求課程除了室內理論教學之外,還要有實踐教學。地質學與地貌學課程的實踐教學包括實驗室實習、野外實習和社會實踐等環(huán)節(jié)。目前,我國地理科學專業(yè)的教育和研究中,存在著重室內、輕野外,重建模、輕實踐,重理論、輕應用,重、輕成果轉化等令人擔憂的傾向。因此,高校地理科學的實踐教學亟待加強。

      地質學與地貌學課程的難點是在講述地球的物質組成、地殼的構造變動、地理環(huán)境變遷、地貌形成與演化時需要學生建立起一定的空間感,這是實驗室實習解決不了的。因此學習地質、地貌知識的學生還需有一定的野外實習經歷。但由于經費問題、課時問題、安全問題、學生問題、師資問題等諸多因素的制約,目前許多師范院校的野外實習環(huán)節(jié)被大大地打了折扣,原來的短途實習取消,野外實習被壓縮,大多數院校的野外實習壓縮成一周的時間,而實習效果令人不敢恭維。

      (三)地質學與地貌學基礎理論的教育和研究不斷削弱

      筆者在研究上世紀初葉至30年行的《地學雜志》中發(fā)現,這一中國最早的地球科學刊物登載了許多有關地球科學基礎理論的學術文章,辯證地論述了人地關系,地球上內外力地質作用的關系及其對地表形態(tài)和人文環(huán)境的影響等科學命題。[3]這在科學尚未普及的中國近代極大地開闊人們的科學視野,激發(fā)了地球科學工作者深入社會和投身大自然探索地球奧秘的激情。在地球科學的各個領域,許多學者就一些重大的基礎理論問題提出了具有獨到見解的系統(tǒng)學說。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地球科學工作者積極參與了一系列重大的自然資源調查項目、國土開發(fā)和旅游資源開發(fā)等項目,并產生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但是現階段我國地球科學界存在只重視為實踐服務而忽視基礎理論研究和教學的傾向,地球科學基礎理論研究在上世紀一度出現“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繁榮景象,但如今早已風光不再,以至于近些年來我國地球科學領域在重大基礎理論研究方面并沒有突破性的進展。

      (四)地質學和地貌學教師的專業(yè)素質有待提高

      教育的首要問題是教師的問題,作為一名高校的專業(yè)課教師擔負著教書育人的雙重使命。作為一名有發(fā)展前途的地理專業(yè)的地質、地貌學任課教師必須有廣博的知識,從宏觀上密切關注現代地理學的內涵和科學體系及發(fā)展趨勢,從中觀上能夠熟知高等師范院校地理學的學科體系與各分支學科的關系,從微觀上能夠駕馭自己教授的地質學與地貌學課程。

      目前,各高校引進的地質學與地貌學教師的學歷很高,大多具有博士學位。然而這些教師雖然在某一領域有較高深的造詣,但是知識單一,不夠廣博,對地質學與地貌學總體把握不夠,且野外實踐的基本功底非常薄弱。同時,由于職稱壓力,教師從事科學研究的熱情高漲,但對教學的投入不足,沒有激情。

      二、高師地理教育中地質學與地貌學課程教學的改革

      (一)正確認識地質學與地貌學課程的重要地位

      地理科學本來就是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相互統(tǒng)一的科學,只有將自然地理學尤其是地質、地貌學課程放在應有的重要位置上,在基礎教育和在高等師范教育中普及地質、地貌學知識,使學生建構起必備的地質、地貌學知識結構,這才是提高學生科學素質、培養(yǎng)現代化有用人才的明智之舉。

      (二)多渠道強化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

      1.豐富室內試驗環(huán)節(jié)。重視常規(guī)的實驗室實習環(huán)節(jié),同時為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實習必須與現實生活相結合,應在實驗室及展覽室增添與日常生活有密切關系的各種礦產標本、裝飾石材標本、觀賞石和寶玉石標本,使實習更加貼近生活和生產實際,提高本課程實習的實用性和趣味性。[4]

      2.強化野外實踐環(huán)節(jié)。在實習經費、時間都比較緊張的情況下,地質學與地貌學野外實習要本著綜合利用實習資源的原則,精心設計實習路線和安排實習內容,力求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野外實習更要密切聯(lián)系當前人類關注的資源、環(huán)境問題,使實踐教學更具有社會針對性和應用價值。

      3.補充社會實踐環(huán)節(jié)。要鼓勵和引導高校地理專業(yè)的學生與附近地區(qū)的地質公園、自然保護區(qū)、博物館、科技館建立密切聯(lián)系,利用課余時間以青年志愿者活動形式擔當講解員和導游員,利用所學的本領向社會大眾普及地球科學知識,這種實踐活動既豐富了學生的業(yè)余文化生活,又鞏固了本課程的學習效果。

      (三)從根本上提高師資隊伍素質

      作為一名合格的地質學和地貌學的教師必須有正確的教育理念和科學的學術思想。在教書方面,教師最重要的職責是教育學生如何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能有效地解決生活和工作中的實際問題。在育人方面,教師應將自己對地球科學知識的學習和教學感悟,升華成對宇宙觀、世界觀、人生觀的理解,并通過言傳身教滲透給學生。

      作為一名受學生歡迎的專業(yè)教師在教學工作中要有激情。教師要把個人的興趣愛好與所從事的專業(yè)工作有機結合起來。更何況隨著地質、地貌學的發(fā)展延伸,賞石文化、寶玉石鑒賞、地質旅游在民間悄然興起,我們作為專業(yè)學者不妨也插上文化藝術的翅膀,使原本枯燥的教學內容不再索然無味,讓學生感知冰冷的石頭中蘊藏著科學的真諦和豐富的文化內涵。

      (四)加強地質學與地貌學基礎理論的教育和研究

      近幾十年來,隨著人類對自然系統(tǒng)的影響在程度和節(jié)奏上的不斷加大,地球表層系統(tǒng)處于持續(xù)的快速變化之中,人類對自然系統(tǒng)的關注度也日益增強,這為加強地質學與地貌學基礎理論的教育和研究提供了一個重要契機。

      針對目前全球環(huán)境變化和社會經濟大規(guī)模的發(fā)展給現代地球科學提出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問題和實際問題,將地質學與地貌學的研究和教育納入地球科學的整體系統(tǒng)進行深入探討,鼓勵學生們在上述有關基礎理論方面進行深入探究,使地球科學在基礎理論研究方面有重大的突破。

      三、結束語

      地質學和地貌學作為高等師范院校地理專業(yè)中相當重要的專業(yè)基礎課程,具有內容豐富、實踐性強、高度綜合的特點。培養(yǎng)一支高素質的專業(yè)教師隊伍,建立系統(tǒng)、完善的知識結構,設置生動的實踐教學體系,掌握先進的教學理念和創(chuàng)新性教學手段,是提高地質學和地貌學的教學水平的有力保障,將為培養(yǎng)高素質的復合型地理人才打下堅實的基礎。

      [ 注 釋 ]

      [1] 王穎.關于地球科學教育發(fā)展建議[J].中國大學教學,2010(12):3-4.

      [2] 王心源,常月明,高超,等.21世紀高等師范院校地理專業(yè)地質學教學體系改革研究[J].中國地質教育,2006(1):98-103.

      [3] 李兆江,劉焱.試論《地學雜志》與中國近代地球科學[J].科學,2012(2):50-54.

      篇5

      有了先進的教學理念作指導,要使之發(fā)揮更大的作用,還應該具備相應的教學技術和手段。縱覽世界,科學技術飛速發(fā)展,人類已經步入信息時代,信息已經成為社會各領域中最活躍、最具有決定意義的因素。信息時代對教育的要求以及信息技術對教育的影響,促使傳統(tǒng)教育發(fā)生徹底的變革,開展信息教育、培養(yǎng)學習者信息意識和信息能力,已成為當前教育改革的必然趨勢。

      多元智能理論中的視覺空間智能,為語文教學提供了理論方面的巨大啟發(fā)和指導,信息技術和手段,又為語文教學提供了教學技術和手段方面的支持。那么,怎樣把兩者有機地結合起來,以增強語文教學的直觀性、感染力、時效性呢?

      一、多媒體教學――信息技術和視覺空間智能理論的最佳結合

      語文教材本身蘊涵了豐富的情感,如果學生處于被動地位,課堂教學便如死水一潭,了無生氣。這樣,新課標所提倡的三維目標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就難以實現。多媒體教學作為一種有效的教學手段,恰恰可以改變這一點。

      多媒體教學充分利用先進信息技術富于表現的音效視畫交互反饋、模擬仿真的功能,不斷提高知識講授效率,努力增強互動研討效果,切實提高教學效果。這也正是視覺空間智能理論的要求,視覺空間智能是指準確的感覺視覺空間并把所知覺到的表現出來的能力。這項智能包括對色彩、線條、形狀、形式、空間及它們之間關系的敏感性,也包括將視覺和空間的想法具體地在腦中呈現出來以及在一個空間的矩陣中很快找出方向的能力??臻g智能強的人對色彩的感覺很敏銳,喜歡想像、設計及隨手涂鴉,喜歡看書中的插圖。在語文教學中,運用圖片、地圖以及多媒體影音資料、CAI 課件、電影、電視劇和繪畫等開發(fā)學生的空間智能,由此達到信息技術和視覺空間智能理論的最佳結合。

      二、計算機網絡教學――信息技術和視覺空間智能理論結合的時代標志

      篇6

      在科學技術信息化、經濟活動全球化和文化大融合的21世紀,英語作為世界通用語言愈發(fā)重要。在大力推行高職英語教學改革的實踐中,信息化教學與時俱進、脫穎而出,觀看英文原聲電影更受到廣大師生的青睞。因此,筆者結合高職學生的特點和英語口語能力,分析英文原聲電影在高職英語口語學習中的優(yōu)勢,并提出應用英文原聲電影學習和提高英語口語的策略。

      一、高職學生特點及其英語口語能力

      目前,高職學生大都是“95后”,他們個性強,喜歡追潮流、易于接受新事物,熱衷于現代電子產品和網絡,愛看英文大片。但在英語口語能力方面,因詞匯少、語法基礎薄弱,大多數學生不是“羞于張口”就是“詞不達意”。總之,高職學生的英語口語水平不理想。

      二、英文原聲電影在高職英語口語學習中的優(yōu)勢

      集圖像、文字和聲音于一體的電影是一門現代綜合藝術,英文原聲電影也不例外。其主題內容廣泛、語言環(huán)境真實、語言表達地道、文化內涵豐富、畫面直觀,不僅能為高職學生營造輕松愉悅的英語口語學習氛圍,還能激發(fā)他們學習英語口語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1.激發(fā)高職學生英語口語學習的興趣。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慧說:“教學藝術的本質不在于傳授的本質,而在激勵、喚醒和鼓舞?!边@就意味著學習內容和方法都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者一旦有了興趣,便會產生強烈的求知欲,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中。與傳統(tǒng)的英語口語課堂學習相比,英文原聲電影給高職學生帶來了新的視覺沖擊和聽覺震撼,使他們不斷模仿經典臺詞,哼唱主題曲,這在無形中激發(fā)了高學生學習英語口語的興趣。

      2.提高高職學生的英語聽說能力。語言作為交流工具,聽說能力尤為重要。英文原聲電影富有鮮明的主題,故事情節(jié)貼近生活、學習、工作,音樂悅耳、畫面直觀,其呈現的生活化、口語化的東西和地道標準的語音語調,使學習者,學習效果也事半功倍。

      3.提高高職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語言和文化相互影響、相互制約。電影是文化的載體,最直觀、最生動地反映不同國家和不同民族的文化。英文原聲電影以英美國家社會、生活、經濟、政治、教育等為主題內容,反映了英美國家的價值觀、思維方式、、風俗習慣等,這有利于高職學生了解中西文化差異、培養(yǎng)跨文化意識,從而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

      三、應用英文原聲電影學習和提高英語口語的策略

      1.選片。一部好的電影能影響觀者的方方面面,如價值觀、人生觀、、語言學習以及文化滲透等。因此,選擇一部好的影片是首要策略。高職學生應選擇主題明確、內容積極、人物特點鮮明、情節(jié)易懂、英語表達地道、語速適中、片長適當的影片,如《西雅圖夜未眠》《納尼亞傳奇》《愛麗絲夢游仙境》等都是值得高職學生用以學習和提高英語口語的佳片。

      2.觀前準備。觀看影片前,觀者可以借助影訊或影評了解電影主題、簡介,掌握故事梗概和背景,為更好地理解和學習電影中的對話做好準備;還要做好時間、空間準備。充裕的時間和安靜的環(huán)境也有利于觀者的學習效果。另外,筆、紙張和詞典是必不可少的,以便在觀看電影的過程中及時記載或查閱相關詞匯和語言表達。

      3.觀影。在影片觀看過程中,要將“泛看”和“精看”有機結合?!胺嚎础庇兄谟^者把握主題,了解影片梗概和人物特點。通過反復觀看和模仿等方式的“精看”,有助于觀者了解外國文化,掌握地道的語言表達。對于觀看多遍仍不能掌握的片段可借助英語字幕,甚至英漢雙語字幕,這樣既可以掌握英語表達,也可比較英漢兩種語言的差異。

      通過英文原聲電影學習和提高英語口語不僅使學習者得到放松和娛樂,更體現其“寓學于樂”的特點。為了能讓高職生在輕松愉悅的環(huán)境中學習和提高英語口語,不妨采取英語復述影片、典型情境角色扮演、經典臺詞英語配音、模仿秀或英語主題歌曲大家唱等策略。

      四、結論

      高職學生可以充分借助英文原聲電影練習英語口語,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為未來工作和生活奠定良好基礎。但切不可打著學習的幌子沉迷于各類英文原聲電影,應明確學習目標、合理選材,端正觀影方式,觀看和練習相結合,做到“寓學于樂、寓樂于學”。

      參考文獻:

      篇7

      【中圖分類號】 G42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6-5962(2013)01(a)-0038-01

      1 英文影視資料應用的積極作用

      英文影視資料內容豐富,文化特色突出,語料真實,貼近學生生活,是英語教學的好幫手,不僅可以使學生置身于英語環(huán)境,加深對語言的理解和認識。還能使學生了解英語國家的歷史文化、風土人情、人們的行為方式和交往禮儀等文化內涵,是學生學習語言知識和文化知識的有效途徑。

      1.1 提供真實的語言場景

      任何交際行為都是在一定的場合中發(fā)生的,而電影展現交際場景的真實性(龍千紅,2003)。電影故事情節(jié)取材于生活,其中的場景,道具及其他方面都充分展示生活的真實。因此??措娪皶r,學生有親臨其境的感覺,這等于把語言學習放在真實的交際情景中進行,無疑使語言學習十分真實自然。經常看英語電影,學生就會逐漸地學會在不同情景中得體地使用語言。此外。電影作為動感的可視媒體,使學生在觀看影片過程中不僅能聽到人物的對白,而且能看到背景畫面,演員的動作,表情,著裝等超語言線索,可以更容易,更準確地理解語言和闡釋影片。

      1.2 傳遞豐富的文化知識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學習一門語言也在學習一種文化(胡文仲,1989)。作為溝通中西方文化便捷的橋梁,英文影視資料濃郁的文化特色,向觀眾傳遞豐富的文化背景知識。通過對電彩情節(jié)故事的了解、經典臺詞的學習,可以挖掘出它們所反映的社會習俗、交際方式、政治體制、法律制度、、價值觀念、藝術傳統(tǒng)等與東方不同的文化內容。C.克拉姆(1999)曾指出:文化氛圍始終存在于外語學習的背后,即使優(yōu)秀語言者的交際能力也可能因文化原因受到限制,他們對周圍事物的了解也可能因而產生障礙。學習英語的過程也是文化習得的過程,越是深入了解英美國家的歷史地理,文化傳統(tǒng)和生活方式,越能正確理解和使用英語。

      1.3 提高全面發(fā)展的能力

      根據認知主義學習理論,言語學習的主題輸入強于單一的視覺或聽覺輸入,尤其是采用英語電影主體語言教學,其優(yōu)勢比較明顯,有利于語言教學的多方位立體輸入,突出重點,以此促進學生聽說讀寫全面發(fā)展。(李萌濤,2006)英語電影有聲有色,聲色并茂給人以身臨其境的感覺,引起學生的新奇感、注意力和求知欲,并能在教師的引導下獲得知識,取得進步。現代教學的實踐證明:學生獲得知識若僅靠聽覺,3小時后僅保持70%,3天后降為10%;單用視覺,3小時后保持72%,3天后降為20%;如果視聽并用,3小時后保持85%,3天后降為65%。(楊明,1999)由此可見,在高職院校利用英語電影教學是最能提高學生效率的一種教學手段。讓學生視覺、聽覺都參與言語實踐,對知識掌握更加牢固,其中變化的情景和言語實踐活動可以直接或間接的從不同角度激發(fā)學生的能力。

      2 英文影視資料應用存在的問題

      2.1 語言難、過于耗費精力

      電影教學過于費力,這是難以普及的重要原因。電影教學之難表現在:首先,電影語言本身難。電影語言是十分接近生活的自然語言。語速快、1:3語表達方式豐富。其次,電影內容包羅萬象,涉及人類生活的各個領域。有時一部電影的主題非常分明.但人物的對話內容卻十分寬泛,而且電影中的人物眾多。談話內容各異。教學環(huán)節(jié)上,大多數情況是課前師生都沒有充分準備。從頭放到尾,中間沒有講解。所以導致學生有許多消極反應。反而更傾向于選擇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

      2.2 學生不重視

      對有些學生來說,就最迫切的目標就是通過考試,認為口頭表達沒有語法知識重要。上課時如果教師又毫無指導說明,學生根本聽不懂語速如此快的英語對白。嚴重挫傷了學習的自信心。聽不懂時就會產生焦慮,最終導致惡性循環(huán),因此沒有教學目的和安排的電影欣賞是毫無意義的。

      2.3 缺乏影視英語教學課時安排的合理性

      當前各高校分配給大學英語的教學時數相當有限,而且大部分課時是用于閱讀課,用于專門訓練聽說的課時少之又少。這種情況嚴重地制約了電影課的普遍開設。雖然目前高校都配備多媒體教室,但由于擴招導致學生人數增多,多媒體教室的發(fā)展趕不上學生人數的增長,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英語電影在聽說教學中的運用。

      2.4 缺乏一套權威性的教材

      從教輔市場上同類書籍的狀況來看,在全國不同省市100多種英語教材近1000種版本中。影視英語類教材有IO多種,但是以欣賞、注釋、參考類居多。缺乏一定的系統(tǒng)性、權威性。目前此領域尚屬空白,急需專家、學者研發(fā)出科學、系統(tǒng)的教材.以便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上攵處煕]有教材的指向性。其課前的備課工作量是巨大的,更何況大部分教師不只擔任一門課程,時間、精力都受到了限制。

      3 解決辦法

      針對上述問題,筆者建議合理安排影片在聽說課上的時間,結合課文主題引入電影資源,如Hobbies用《憨豆先生》,Success用《阿甘正傳》,Travelling用《走遍美國》,Natural Environment用《獅子王》,Women用《時尚女魔頭》等等。如此說中有看,看中有聽,聽中有寫,互相作用,非常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

      參考文獻

      [1] C?克拉姆契.語言教學的環(huán)境與文化[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9.

      [2] 胡文仲.英語學習的教與學[M].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89.

      篇8

      中圖分類號:TU97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水電安裝是高層建筑工程中的一個關鍵環(huán)節(jié),同時它還是高層建筑施工中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它是人們能否正常生活的基本保障。但是,有時建筑單位為了提高自己的競爭力,它們就趕時趕工以便縮短工期,降低相應的建筑工程成本,從而造成建筑工程的質量嚴重下降,不能夠保障能給顧客帶來舒服的服務,并不能保障顧客的正常生活。目前,我國很多高層建筑中的電氣及排水工程都相應的出現一些質量問題。這樣以來就造成資源浪費,影響建筑物的使用壽命等等。針對這種現象我們應該相應的措施來解決存在的問題,以便給顧客提供較好的居住環(huán)境等。

      一、水電安裝的概念

      高層建筑中的水電安裝一般是指,在建筑工程中對于電氣以及排水設施的安裝,它是一個建筑工程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是人們可以正常居住的基本保障。水電安裝能否正常進行,直接影響到整個建筑物的運營,若水電安裝出現一些質量問題,例如排水設施存在相應的問題,那么就會嚴重的影響到居民的正常生活。所以,水電安裝對于一個建筑物來說,它就好比畫龍點睛,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二、水電安裝中的質量問題

      (一)管道安裝中的質量問題

      在一個建筑物中,管道的安裝起到關鍵性的作用,它關系到排水是否能夠正常進行。所以,在建筑工程中進行管道安裝時,要嚴格的把關每根管道,按照設計的圖紙,有步驟、有計劃的安裝,這樣以來以便保障工程中的安裝質量。

      1.對于試驗給排水管道功能的工作沒有按照相應的程序以及要求進行,有時甚至是漏做;

      2.建筑物中給排水本身管材就存在一定的質量問題,例如,管壁厚度沒有達到一定的要求,鍍鋅管這種管材中的鋅層太薄,有時甚至是采用冷鍍管等等,這些都沒有達到建筑行業(yè)中對于給排水管材的規(guī)定;

      3.對于閥門型號的選擇不正確,進而出現閥門朝向不合理,啟閉不靈以及主干管道上的閥門沒有設置相應的活接或者是設置的活接位置不規(guī)范,沒有按照相關規(guī)定進行設計等;

      4.剛裝修的建筑物中,衛(wèi)生間中設計的給水管道不到位,這些管道只是安裝到水表所處的位置。并且室內的給排水管道均是由居住者自己進行安裝,由于居住者不夠專業(yè)所以他們安裝的給排水管道也就不能達到一定的規(guī)范等。

      (二)安裝接口處的質量問題

      在相當的一部分建筑物中,給排水管道中的地漏、清掃口以及檢查口本身都存在一定的質量問題,例如,在進行安裝設計時,對其位置的設置不合理;清掃口同墻本身的距離沒有達到一定的規(guī)范要求;沒有對地漏進行水封等等。

      (三)敷設安裝線路的質量問題

      在建筑物中,配管的建筑工程大都出現鋼管壁度不夠厚,對于電管的粘接不夠牢固,沒有穿管保護吊頂上的導線,以及支架或者是金屬線槽在接地時不可靠。甚至有一部分建筑在裝修時,配管只是安裝到分戶箱,這樣以來就嚴重的違反了電路安裝的規(guī)定,從而在使用電路時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

      (四)安裝照明器具的質量問題

      在進行安裝照明器具時,出現相應的問題,如,螺口燈頭在進行接線時,其接線方法不正確;軟線吊燈所需要的燈頭線沒有足夠的長度;以及沒有對日光燈設置相應的掛線盒等等。

      (五)安裝開關及插座時的質量問題

      在對于建筑物安裝開關時,開關的位置以及高度安裝的不恰當,或者是安裝的開關不可以切斷連接的線,有時甚至錯誤的連接插座內的接線,出現串接現象等等。

      三、針對水電安裝中出現質量問題的相關技術措施

      (一)針對管道堵塞的相關措施

      在對于建筑物進行安裝管道以及衛(wèi)生器具的時候,施工人員首先應該清理管道內以及預留排水口處的垃圾或者是雜物,從而保障管道的通暢度。在對管道進行施工時,施工人員應按規(guī)定的標準坡度進行,且管道坡度均勻,沒有倒坡現象。同時應該對于建筑物內的排水管道進行相應的通球試驗。在做這個試驗之前,應該先進行相應的通水試驗,從而確保管道不堵塞及不滲漏,通水試驗合格之后,再進行通球試驗,試驗時應該將皮球從排水管道的立管頂端 放入,同時注入適當量的水,以確保球能順利的排出來,若成功就說明管道通暢,若失敗則說明管道堵塞。管道堵塞時應該查明其堵塞的位置,之后疏通,若疏通無效那么就應該返回工廠進行相應的處理。在做完這整個試驗后,試驗員整理好試驗記錄,以便日后核查。

      (二)針對照明器具安裝時出現問題的解決措施

      螺口燈頭在進行接線時,應該接在燈口的中心觸點端子之上,零線應該同螺紋的端子進行相連,且燈頭的外殼絕緣處不能夠出現破損以及漏電的現象。當吊燈的重量超過3 k g時,應預埋吊鉤或者是螺栓將其進行固定;當軟線吊燈的重量超過3 k g時,應該適當的增設相應的吊鏈,將那些裝飾燈具需要嵌入頂棚的,按照專設的框架對其進行固定,同時導線不可以貼近這些燈具的外殼。

      (三)針對開關插座安裝問題的解決措施

      在進行安裝開關以及插座時,施工人員應該嚴格把關對于電器安裝時的位置、固定間距及高度等各種尺寸。在安裝開關以及插座時,上下層之間的同一軸線上坐標誤差不能超過50mm。 一個房間中的開關以及插座的標高都應該相互一致,誤差不能超過15mm,且開關以及插座不適合安裝在門后。在對于開關、插座以及燈具進行接線的時候,施工人員應該在箱盒、圓木以及方木內預留10mm至15mm的電線。各種類型的開關以及插座中的相線、接地線、以及零線都避免串聯(lián)連接。且接地線應分為綠黃兩種顏色,不能夠同相線以及零線混同等等。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水電安裝對于高層建筑是非常重要的,它是整個建筑中的關鍵環(huán)節(jié)之一,所以,在對于建筑物進行水電安裝時,應該密切關注水電安裝中的質量問題,嚴格把關每個材料的質量關,并且應該嚴格按照施工圖對其進行相應的安裝,從而保障建筑物中水電安裝的質量。從而保障住戶正常生活,并且為住戶提供良好的水電設施服務。

      參考文獻:

      [1]鄭健.建筑工程水電安裝存在的質量問題及對策[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2012,09(13):24--26.

      篇9

      語文是一門重要的學科,不僅是提高人們的文化素質的重要方法,更是延續(xù)中華五千年文化的重要途徑。中華文化的綿延需要借助語文這門學科,中國的文化振興也需要語文學科的知識力量。語文教學事業(yè)的好壞,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我國的文化軟實力的高低。因此,語文學習不容輕視。

      語文學習在不同的學習階段有不同的學習重點。高中的語文學習更是有其特殊性,這不僅是由高中生的特殊性決定的,還與高中語文學習內容的特殊性有關。因此,學習高中語文時,我們不能簡單地等而化之,將其與其他學科的學習方法、學習態(tài)度等混為一談,而是需要我們區(qū)別對待,特殊學科特殊學習。那么,現在的高中語文學習到底存在著哪些問題,需要我們來區(qū)別對待呢?

      一、學習主次不分,不能把握學習重點

      學習語文時應該把握學習重點,這樣高中生在預習、聽講、復習等過程中才會有學習的側重點,能夠對重點、難點等進行重點攻破,提高學習的效率。但是,高中生在學習語文時卻沒有把握好這一點,他們往往不分學習的主次,這樣在一定程度上既浪費了學習的時間,也影響了學習的效率。比如說高中生最常見的問題是在復習語文時習慣性地將課本翻到第一課,從第一頁一字一句地復習學習。顯而易見,在這反復的復習過程中,高中生語文知識學習最扎實的往往都是前面幾篇課文,而后邊的幾篇課文往往都很陌生。

      高中生不能把握語文學習的主次、重點,對已經掌握的知識與陌生的知識不懂得區(qū)別對待學習、復習,而反復的習慣性的語文學習方法是無益于他們語文學習進步的。

      二、忽略基礎知識,學習不扎實

      高中語文的學習需要有較好的語文基礎,這樣在語文的學習過程中才不會由于基礎知識的疏漏而妨礙學習的進行。語文基礎知識主要包括:1.字詞的準確區(qū)分。高中語文考試中經??疾閷W生對成語、同義詞、多音字等的掌握,而這往往也是高中生最容易失分的地方。2.句子的充分把握。語文常常涉及對句子的理解、對病句的分析、對句子成分的判斷等等,這都要求高中生有著扎實的語文基礎能力。3.詩詞的全面記憶。高中語文經??疾楣旁娫~、重點句子的背誦,將詩句或掐頭或去尾的,讓學生填入空缺的詩句。這不僅考查學生對詩句的記憶把握程度,也是對學生字詞掌握能力的考查。

      由此可見,語文基礎知識的學習絕對不容小覷,但是高中生卻對此并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因而導致學習不扎實,考試時容易失分。

      三、課外知識了解不多,學習不全面

      高中生的課業(yè)壓力大,但這不代表高中生在學習語文時就可以敷衍了事。高中語文的學習不僅指課本知識的學習,還要求學生對課外知識有一定的掌握。課外知識的學習是有利于高中生學習語文的,因為課外知識不僅可以培養(yǎng)學生多樣化的思維方式,也可以開拓高中生的學習視野,增加寫作的素材。比如寫作文時就可以將一些名人逸事等添加進去,豐富作文的內容,增添作文的風采。另一方面,高中語文考試或多或少都會考查高中生對課外知識的把握程度,比如經常會考查學生對四大名著的把握,對《紅樓夢》《西游記》中故事情節(jié)、人物角色、經典臺詞的把握。

      課外知識的學習是高中語文學習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高中生適當地進行課外閱讀,增加課外知識的儲備,才可以促進高中生語文的全面學習。

      由此可知,高中生在學習語文時存在不少問題,這些問題多是因高中生學習方法不恰當而引起的。那么,高中語文到底應該采用什么樣的學習方法呢?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努力。

      (一)明確學習重點,把握學習主次

      高中生在學習語文時一定要明確學習的重點,這樣才有利于設計學習計劃。那么,怎樣明確學習重點呢?1.對語文教師重點強調的知識點、篇章等,進行重點把握。語文教師有著豐富的教學經驗,對于語文知識的學習重點了然于胸。2.將課本與輔導書進行比較學習,把握重點知識。課本上的重點知識在輔導書上多有所側重,將兩者結合起來進行對比學習可以清晰學習重點。3.將課本習題、課后作業(yè)等重點考查內容列為學習重點??荚嚨哪康氖菫榱藱z驗學生的學習效果,因此試卷上、習題上等都羅列了學習的重點知識,對這樣的習題進行整理歸納,必然有助于高中生把握學習的重點、主次。

      (二)重視基礎鞏固,保證扎實學習

      高中生學習語文時,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來鞏固基礎知識的學習:1.注重歸納。高中語文涉及大量字詞的考查,尤其是同音詞、多音字等,很容易在學習時產生記憶上的混淆。高中生可以對這類的詞語進行歸納整理,方便系統(tǒng)記憶。2.反復復習。高中生可以利用閑暇時間對整理過的這些基礎知識點進行鞏固記憶,在反復的記憶過程中加深印象,從而完全吸取知識。3.定期考查。高中生應該定期對所學的基礎知識進行考查,從而查漏補缺,鞏固學習。

      (三)加強課外學習,保證充分學習

      篇10

      1.微課模式的意義與優(yōu)勢

      微課較之傳統(tǒng)課堂教學而言,體現出了交互性強、針對性強、直觀性優(yōu)的獨特優(yōu)勢。微課以多媒體視頻作為傳播知識的載體,圍繞一個核心的知識內容或主題重點講解,但其表現形式多樣。微課看似簡單,其實對設計者來講不僅需要對知識內容有深度的把握,而且需要掌握很高的多媒體技術。對于教師而言,優(yōu)秀的微課有助于其提升自身的教學能力,而且?guī)椭處熍c時俱進適應新課程改革的趨勢,是教師專業(yè)成長的重要途徑。另一方面,微課融入到教學中,可以輔助學生自主學習。對于重難點知識,學生可以通過瀏覽微課視頻的形式,有針對性地進行學習,滿足學生對不同知識內容的個性化學習。微課設計是對傳統(tǒng)課堂教學的一種重要補充與拓展,是網絡時代一種高效的學習方式,基于微課的移動學習、在線學習,必將在未來的高中教學中越來越普及,引領新課程改革的新潮流。

      2.高中語文微課模式探索與實踐策略

      2.1巧用微課進行教學導入

      微課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對提高語文課堂教學質量的作用不言而喻,為高中語文教學注入了一股新鮮的活力,激活了語文課堂。首先,微課在高中語文導入教學中就發(fā)揮了積極的作用。對一堂課來講,良好的開端對本節(jié)課整體的教學效果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為了能夠更好地開展課堂教學,教師會想各種方法在授課前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其投入到接下來的教學中。而微課的誕生為教師的課程導入帶來眾多教學資源。全新的教學形式本身就容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同時微課憑借其深入淺出、淺顯易懂的教學優(yōu)勢更容易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提高學習效果。

      以高中語文中的現代散文《鈴蘭花》為例,語文教師在正式講解本節(jié)課程之前,可以通過制作一段以“鈴蘭時節(jié)”為主題的微課視頻,讓學生直觀感受鈴蘭的美,讓學生更加有興趣投入到接下來的學習之中。再比如《林黛玉進賈府》講解時,人物性格及人物關系僅通過課本介紹,比較枯燥,教師則可以通過剪輯《紅樓夢》經典片段,讓學生通過影視作品中演員活靈活現的表演來更加深刻地理解人物性格。并且,這樣的授課形式有助于營造輕松的學習氛圍,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

      2.2利用微課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

      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在關注理論知識灌輸的同時,需要深度把握學生的學習心理,一貫的“一言堂”、“滿堂灌”容易導致學生對語文學習失去興趣。語文教學很多內容需要學生置身其中,才能更加深刻地把握作者的寫作意圖以及文章中人物的性格品質特征。在教學中為學生創(chuàng)設相應的學習情境,有助于引發(fā)學生的共鳴,觸動學生的心靈,輔助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文章內容。以視頻制作為媒介的微課恰好能夠彌補傳統(tǒng)課堂教學的不足,可以通過多種表現形式讓語文教學直觀化。例如,講授《鴻門宴》,教師即可通過制作微視頻的形式,播放《鴻門宴》的視頻片段,讓學生直觀了解本文的寫作藝術,感受不同人物的心理特征,這類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理解力,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

      2.3運用微課聚焦教學重點

      微課視頻時間較短,教學內容較少,因此制作微課視頻需要重點突出,簡潔精練,在較短的時間內將碎片化的知識點、考點、例題、作業(yè)題講解透徹,最終實現學生對知識的內化。以《老人與?!肺⒄n制作為例,本節(jié)課重點即把握文章中幾次重要的轉折,然后掌握其思想與感情的轉變。教師在微課視頻中架構出這些重點知識,可以給學生提供一個清晰的學習思路,提供感受文章傳達出的精神品質。

      再以《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第二單元《置身詩境、緣景明情》中的賞析示例為例,在學習本部分內容時,對于層次結構這一知識點更多學生理解不透徹,但該知識點是重點內容,此時教師即可發(fā)揮微課的作用,制作本知識點的微課―以層次結構入手來體會本詩景、情、理的融合,分層解析,重點突出,易于學生掌握。

      3.評價與結論

      作為一種現代化的教學模式以及學習方式,微課打破了傳統(tǒng)的語文課堂教學在時間和空間上的限制,通過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幫助學生進一步地理解教學的內容,充分體現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性,實現學生學習效率的不斷提高。一線教師應該與時俱進,善于搭建平臺,積極應用微課,在高中語文的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充分發(fā)揮微課教學的重要作用,省去繁瑣的課堂講解,讓學生能夠更加高效地學習,實現課堂內容的優(yōu)化和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開創(chuàng)新課程改革下全新的教學模式,達到高質量的學習目的。

      如今微課的應用尚未普及,廣大教師巧用微課激活課堂,捕捉恰當有效的教學點,利用課外知識拓展等制作淺顯易懂的微課,使微課真正走進課堂,延伸至課外,真正實現“微課”的“翻轉作用”。

      【參考文獻】

      篇11

      關鍵詞:

      高中語文;自主性;培養(yǎng)措施

      學習自主性是指在老師引導下,能夠自己學習,并且能夠自己為自己創(chuàng)造學習活動,實現自己的知識學習,如果認知能力、綜合能力較好則意味我們自己已經具備良好的學習自主性,即使沒有老師指導也能夠自行完成學習。所以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高中語文學習自主性的培養(yǎng),實質上就是對我們自主學習意識和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

      一、將好奇心作為我們學習高中語文的強烈動機

      好奇心是我們主動學習的主要動力之一,只要將我們的好奇心轉換為動力,或者直接通過老師之手引發(fā)我們好奇心,進而實現語文學習動力的激發(fā)和提高,驅動著我們自覺主動去學習高中語文,進而實現高中語文學習自主性的培養(yǎng)。具體引發(fā)我們好奇心的措施如下:第一,要高度重視老師在語文課堂上引入的情境教學,分析老師教學中講過故事、笑話和做過的游戲等,以了解老師如何創(chuàng)語文知識內容情境,實現對情景學習法的掌握與應用,即利用情景法來將古板乏味的語文知識具體化、形象化和生動化,以加深我們對高中語文知識的印象、了解和記憶,進而實現自己高中語文學習自主性的培養(yǎng);第二,我們不斷學習多媒體學習技術方法,并將其應用到實際語文學習,通過多媒體的視頻功能、聲樂功能和圖片功能等,將復雜多變的一詞多義、文言文和詩詞等轉換呈多姿多彩的視頻、音樂和畫面,以減輕自己的學習心理壓力,讓自己有一個輕松愉快的心情去學習語文,我們的高中語文學習自主性自然而然就得到了培養(yǎng);第三,我們要善于探索性,并積極向老師提出自己遇到的問題與見解,以及時解決自己的學習問題,增強自己的學習信息,保持自己的探索欲和求知欲,進而提高我們自身的語文學習自主性[1]。

      二、要實現我們自己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我們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不斷得到了實現,使實現我們自己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成為培養(yǎng)我們高中語文學習自主性的重要途徑,而實現我們自己學習主體地位的重要途徑則是樹立正確的學習觀。正確學習觀的樹立措施如下:第一,我們要主動搶占課堂上的學習主動權交給,即在課堂上學生自由學習的時間里好好學習,最好是在學習過程中積極與學生,與老師討論關于學習中遇到問題,以實現知識內容上的有效交流,進而增強自己的語文學習自信心,這在很大程度上培養(yǎng)了我們的語文學習自主性;第二,我們要轉變“老師是課堂控制者和主體者”的課堂學習觀念,并以爭取自己在課堂中獲取老師公平、民主的對待態(tài)度,如遇到遇到學觀念不強的老師,則好好利用老師引導學習的時間,好好學習好重點知識與難點知識,如文言文重難點句式的引導與講解,實現在課堂有限高效學習中的主體地位。這不但有利于提高我們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還有利于我們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進而實現對我們高中語文學習自主性的培養(yǎng);第三,我們要積極與與老師及學生,甚至是家長進行學習和生活上的有效溝通與交流,以此進一步了解我們自己語文上的學習問題,以便于制定出符合我們實際的語文學習自主性培養(yǎng)方案,將正確的學習觀實實在在落實到實際學習中,讓我們自己學的習主體地位得到充分實現,有效增強我們的語文學習自主性[2]。

      三、積極參加認知活動,擴展自己的語文知識領域

      孔子曰“學而不思則閣,思而不學則殆。”表明我們在學習過程中如果不積極發(fā)現問題、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將被書本牽著鼻子走,進而失去學習自主性,因為書本上的理論也有不正確的,從另一方反應出學習實踐性的重要性。所以培養(yǎng)我們高中語文學習自主性,必學積極參與相應的認知活動,并且參與認知活動時,要積極聽取老師的引導或活動主辦放的引導,積極主動的參加活動中的如何關于語文知識的搶答賽等,并協(xié)助老師或活動主辦者將語文認知活動推到,以培養(yǎng)我們高中語文學習、探索、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以及創(chuàng)新等能力,進而提高自己的語文學習自主性。參與認知活動中培養(yǎng)自己語文學習主動性的途徑包括:第一,我們要在語文認知活動中積極參與老師的問題探索活動,對于老師給出的語文問題,應積極根據語文教學內容,結合老師對語文問題的設置目標和點撥,然后利用活動現場有利的學習資源、資料資源及人力資源等,實現對問題的探索,如積極與其他學生一起討論,聽取其他學生有用的意見及建議,同時要利用信息技術、互聯(lián)網技術和多媒體技術等,找到關于語文問題的資料資源,最后自己總結歸納出正確的語文問題答案;第二,學生要根據教學內容和語文學習基礎,挑選語文認知活動中符合自己實際的語文知識進行探索和學校,直接將活動的參與權和主動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并協(xié)助老師將認知活動推到,積極鼓動其他學生參與到語文認知活動中,使自己在語文認知活動中得到創(chuàng)造能力、想象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最終實現我們高中語文學習自主性的提高;第三,我們要敢于挑戰(zhàn)我們不擅長的語文知識領域,善于質疑活動出現的語文知識問題,勇于提出自己的語文知識疑問,在問題提出及解決中培養(yǎng)自己的語文學習自主性[4]。

      四、結語

      總而言之,培養(yǎng)我們高中語文學習自主性對提高我們自身語文學習綜合能力是極為重要的,學習自主習性培養(yǎng)是一個長期性和系統(tǒng)性的工程,需要我們與同學、與老師共同努力才得以實現。在課堂中要積極占據自己的學習主體地位,并通過提高自己對語文的好奇心來實現語文學習動力的引發(fā);通過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充分利用自己自主學習時間,實現自己在教學和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另外還要積極參與語文學習認知活動,并利用新型學習技參與活動并協(xié)助老師將認知活動推向,實現我們高中語文學習自主性的培養(yǎng)。

      作者:朱佳麗 單位:貴陽市新世界國際學校高三3班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