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0 16:24:08
序論:速發(fā)表網(wǎng)結合其深厚的文秘經(jīng)驗,特別為您篩選了11篇正確消費議論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創(chuàng)資料,歡迎隨時與我們的客服老師聯(lián)系,希望您能從中汲取靈感和知識!
議論文閱讀的材料以人生修養(yǎng)、成長思考、傳統(tǒng)文化、待人處事、時政熱點等為主,所選文章多來自新近出版的報刊時文。選文切合中學生的思想認識水平,引導學生對自身成長過程進行思考,對社會熱點現(xiàn)象進行初步分析,目的是要學生關注生活,留心時事,提高明辨是非、甄別真假、識別美丑的能力。議論文閱讀的分值大多在6~12分之間。
【考點概說】
中考議論文閱讀主要有以下考點:論點的辨析、提取和歸納;論據(jù)的類型、作用及補寫;論證方法的辨識和理解;論證結構的分析和論證思路的理解;論證方式的運用及對文章思想內容的分析概括;理解關鍵詞句的含義及作用,鑒賞議論文的語言風格;聯(lián)系自身實際對選文觀點進行評價、感悟或拓展。
議論文閱讀常涉及的文體知識有:
1. 論點,指作者論述問題所持的見解和主張。論點在形式上是一個肯定性陳述句,具有判斷性,能夠明確表明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
2. 論據(jù),是用來證明論點的材料,是論點賴以成立的基礎。主要有事實論據(jù)和道理論據(jù)兩種。幾個論據(jù)共同論證一個論點時,要注意其順序:或時間,或空間,或主次,或數(shù)據(jù)的大小。
3. 論證,是運用論據(jù)來證明論點的過程和方法。
(1)論證是論點和論據(jù)之間的邏輯關系紐帶。論點解決需要證明什么,論據(jù)解決用什么來證明,論證解決怎樣證明。
(2)論證方法的類型:舉例論證、比喻論證、道理論證、對比論證。舉例論證,是列舉確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闡明某個道理,增強文章的說服力。比喻論證,是用人們熟知的事物作比喻來證明某個論點,淺顯易懂,增強說服力,同時又能使文章生動形象。道理論證,可分兩種,一是直接講述一些支撐論點的基本道理,揭示事情的本來面目,令人信服;二是引用名言警句格言諺語公理,闡明某個道理,增強論點的權威性,使文章極具說服力。名言警句影響力大,格言諺語公理為大家公認,道理不言自明。對比論證,是將論據(jù)中截然相反的兩種情況進行比較,形成鮮明對照,互為襯托,特別能突出某一方面的性質,具有很強的論證力量。
4. 議論文的結構一般由提出問題(引論)——分析問題(本論)——解決問題(結論)三個部分構成。
5. 議論文的語言特點是準確、嚴密。
【中考題例】(2012年婁底市中考題)
讓學雷鋒成為一種習慣
侯 磊
①記得小時候,老師說飯前要洗手,我們嫌麻煩,總是借口托詞,甚至想出歪招來對付。后來,養(yǎng)成了講衛(wèi)生的習慣,飯前不洗把手,就感到心里別扭。讀書那會,總愛睡懶覺。畢業(yè)到了部隊,作息變得規(guī)律了,每天早晨一到6點,生物鐘就條件反射似的準時敲響,偶爾賴在床上也難睡著??磥?,凡事成了習慣也就變得自然了。
②習慣是一種深入骨髓的自覺。曾有人問“當代雷鋒”郭明義:“你自己家里也不富裕,為什么還拿出那么多錢幫助周圍的人,而且能堅持這么長時間?”他的回答很簡單:“其實也沒什么,就是習慣成自然?!睆牡湫蜕砩?,我們看到了習慣的力量??茖W研究表明,人每天高達90%的行為源自習慣的支配。古羅馬詩人奧維德也說:“習慣是一個人思想與行為的真正領導者?!比绻麑W雷鋒也能成為我們每個人的一種習慣,“雷鋒”豈不天天在身邊?
③習慣的養(yǎng)成要靠日常的點滴積累。紀念日要學雷鋒,但紀念日僅是“加油站”?!吧婆c美蘊藏在生活點滴中”,雷鋒做好事就表現(xiàn)在每時每刻,落實在日常點滴。出差乘車,他幫乘務員掃地;戰(zhàn)友歸來,他幫助補補課;路遇困難,他幫忙搭把手。正是一件件小事,凝聚了雷鋒精神的光輝?!拔鹨陨菩《粸椤?,說的是“積善”。積少才能成多,積累本身就是一種養(yǎng)成。
④本職崗位是養(yǎng)成習慣的基本平臺。雷鋒是一個實干家,他總是把實現(xiàn)崇高理想落實到本職崗位上,干一行,愛一行,鉆一行?!叭绻闶且活w最小的螺絲釘,你是否永遠堅守在你生活的崗位上?”“釘子精神”是雷鋒愛崗敬業(yè)的生動寫照。誰能說干好本職工作,用實際行動帶動周圍的人,不是學雷鋒呢?如果你是一名學生, ,這是在學雷鋒;如果你是一名農民,能種出讓人民群眾放心吃的糧食和蔬菜,這是在學雷鋒;如果你是一名人大代表,能經(jīng)常到基層走訪,履職盡責反映群眾心聲,這也是學雷鋒。導演陳國星在拍攝電影《郭明義》中體會到,善待周圍的人,在工作崗位上做有益的事,就是學雷鋒的體現(xiàn)。作為一名軍人,當雷鋒精神扎根于內心,愛崗敬業(yè)成為我們學習、訓練、生活中的一種習慣時,那豈不是天天都在學雷鋒?
⑤“一個人做點好事并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崇高的道德觀念,能不能產生現(xiàn)實的力量,關鍵在于能否長時期的堅持?!熬┏腔罾卒h”孫茂芳執(zhí)著50年做好事,除了因為崇高的道德追求,還在于他的毅力和堅持,在于他把學雷鋒化為實實在在、持之以恒的自覺行動。習慣帶來的持續(xù)自覺,也許只是凡人小事、舉手之勞,但只要持之以恒,堅持不懈,就能成就偉大。當學雷鋒成為一種習慣后,我們必將迎來更為精彩的人生!
中考原題
1.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2分)
2.選文第②段舉郭明義的事例,有什么作用?(2分)
3.結合上下文,將選文第④段中畫橫線的句子補充出來。(2分)
4.你如何理解第⑤段中“當學雷鋒成為一種習慣后,我們必將迎來更為精彩的人生”這句話的意思?(3分)
最新擬題
5.請你根據(jù)第②段所論述的觀點,為其補充一個事實論據(jù)。
6.選文第④段運用了哪種論證方法?有什么作用?
7.有人說21世紀是一個講求競爭與效率的時代,學雷鋒早已過時。你同意這種看法嗎?請簡述理由。
一、如何理解和把握文章的中心論點,并進行準確提取或概括?
這類題考查方式有三種:①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②概括文章的主要觀點;③對文章中心論點的表述最準確的一項是 。
把握議論文的中心論點,是閱讀議論文的關鍵。首先,通讀全文,弄清文章對何事發(fā)表議論,作者的觀點是什么;然后,看文章中是否有適合直接做中心論點的句子。論點應該是一個明確的判斷,是作者觀點的完整陳述,是一個概括力很強的句子。它可能在文章的開頭,也可能在文章的末尾或中間。許多時候,文章的標題就是中心論點,如上面婁底卷第1題,“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題目“讓學雷鋒成為一種習慣”統(tǒng)率全文,正是全文的中心論點。如果文章當中沒有一個適合做中心論點的句子,那么,就要由自己來概括了。概括中心論點時,一定要注意:語言要簡潔,要顧及全文,表達要準確完整。
二、怎樣辨別論據(jù)的類型并正確理解論據(jù)的作用?
這類題目的考查方式有:
1. 文中運用了哪些論據(jù),并指明其類型。
論據(jù)類型主要有兩種:事實論據(jù)和道理論據(jù)。事實論據(jù)包括具有代表性的確鑿事例或史實。道理論據(jù)指經(jīng)過人們實踐檢驗的、為社會所公認的正確理論,包括社會科學理論,如哲學理論;也包括自然科學的原理、定律、公式,以及廣為流傳的諺語、名言、警句等。
2.概括文中所用的事實論據(jù)。
解答這類題目時,概括論據(jù)必須包含兩個要素:人物+事情;其他要素如:時間(季節(jié)、年代)、地點、環(huán)境如果有特定意義,也應概括在內。字數(shù)控制在50字左右。
3. 分析論據(jù)在文中的作用。
分析論據(jù)的作用當然要和論點聯(lián)系起來。無論是事實論據(jù)還是道理論據(jù),作用都是證明作者的觀點,只是我們在閱讀時,要分析直接或間接證明作者的哪個觀點。答題時往往要求答出直接證明的那個觀點。如婁底卷第2題,“選文第②段舉郭明義的事例,有什么作用?”其答案為“作為事實論據(jù),證明習慣是一種深入骨髓的自覺”。
4. 根據(jù)論點補寫論據(jù)。
補寫的論據(jù)也要求典型,有代表性,說服力強。補充事實論據(jù),必須使用概述的方法,將筆墨集中在能夠證明觀點的主要情節(jié)上。其表述形式為:人物(誰)+故事梗概(怎么做+結果怎么樣)。也可模仿原文的事例格式來寫。補充理論論據(jù),則多引用名言警句。如婁底卷最新擬題5,要求為第②段論述的觀點補充一個事實論據(jù),可舉“板凳媽媽”許月華,靠兩條小板凳代替雙腿走路,照顧福利院的孩子,堅持30年不放棄。
三、怎樣辨別論證方法并分析論證方法的作用?
這類題目考查方式有:
1. 本文運用了哪些論證方法?
常見的論證方法有:舉例論證(例證法或擺事實)、道理論證(講道理)、對比論證、比喻論證。回答這類問題,首先要明確常見的幾種論證方法的概念,然后對照概念進行分析。找論證方法時,按比喻論證——對比論證——事實論證——道理論證的順序進行,一般不會出錯。如婁底卷最新擬題6,“選文第④段運用了哪種論證方法?有什么作用?”第④段列舉學生、農民、人大代表做好本職工作即是學雷鋒的事例,是舉例論證,即事實論證。
2. 分析論證方法的作用。
答題時,先說某種論證方法的一般作用,即典型、有代表性、有很強的說服力,再結合具體內容進行解說。分析其作用要和論點聯(lián)系起來。答題方式為:這一段(一句)運用了××論證方法,論證了××(論點),顯得××(好處);答論證方法的作用時,應先從內容上考慮,再從論證角度考慮,“有力論證論點”一句必不可少。如婁底卷最新擬題6,作用是雄辯地證明了本職崗位是養(yǎng)成習慣的基本平臺這一觀點。
四、怎樣分析論證的層次,理清文章的論證思路?
議論文的基本寫作思路是“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形成了“引論——本論——結論”的基本結構。而按照思維形式,又可以有以下幾種結構形式:①由一般到特殊的“總論——分論”式;②由特殊到一般的“分論——總論”式;③“總論——分論——總論”式。答題形式為:“作者為了證明××觀點,首先使用了××論據(jù),然后對××論據(jù)進行分析,從而證明了××觀點”;或“在該段中,作者首先提出××觀點,然后使用××論據(jù),再次運用××論據(jù),最后得出××結論”。
五、怎樣感悟議論文的語言特點,把握字里行間體現(xiàn)出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這類題目的形式有:(1)句中加點的詞能否去掉,為什么?(2)分析畫線句的意義和作用;(3)簡要分析某段語言的特色和表達效果。
上述幾種題型都圍繞議論文的語言特點來命題,解題時要聯(lián)系議論文語言的準確性、概括性、生動性等特點進行分析,同時要注意理解富有概括力的關鍵性詞語。議論文的語言往往概括性強,利用比較抽象的詞語表現(xiàn)豐富的內容。
閱讀議論文,同樣涉及語音、詞語、句意的理解等基礎知識,這就要在平時做一個有心人,隨時積累詞語,遇到有意思的句子要揣摩、領悟。考題上出現(xiàn)此類內容,要從文章內容上,尤其是從文章的中心上去理解。
如婁底卷第4題,理解“當學雷鋒成為一種習慣后,我們必將迎來更為精彩的人生”一句話的意思時,一要分析該句在段中的含義,二要聯(lián)系現(xiàn)實生活,特別是考生的生活體驗。答案可以這樣表述:“如果我們每個人自覺地把學雷鋒做好事落實到日常生活中,我們的人生就更有價值,整個世界就會變得更加美好?!?/p>
六、怎樣評價文章的觀點,并能結合實際來認識和理解?
這是近年來出現(xiàn)頻率很高的創(chuàng)新性試題。常見形式有:①你同意作者的觀點嗎?請你談談對××現(xiàn)象的看法。②結合你的感悟,說說你對××觀點的理解。③讀了這篇文章后,請談一談你對××問題的思考或建議。解答時,應先擺明自己的觀點,然后再陳述理由(最好能運用相關的論據(jù),以增強說服力),理由最好有二至三條,最后得出結論。陳述理由時建議從主客觀兩方面入手,以理服人,增強說服力。如婁底卷的最新擬題7,這是一種開放性試題,言之成理即可。示例:學雷鋒是不會過時的。因為雷鋒精神的內涵是無私奉獻,是對他人的關愛,對社會的付出,并且隨著時代的發(fā)展,雷鋒精神也被賦予更多的時代內涵,從每年評出的“感動中國”年度人物中,從千千萬萬的志愿者身上,我們都能強烈地感受到雷鋒精神。正是這種精神,讓我們的時代變得更詩意。所以,學雷鋒永遠不會過時。
名師提醒
議論文閱讀是中考必備考題,其內容貼近時代脈搏,因而具有時效性。由于中考命題考查立足于簡單的議論文,閱讀材料時一般遵循“通讀材料,提取論點——再讀材料,篩選論據(jù)——明晰論證,理清結構——品讀語句,體會語言”的流程,只要在答題時循序漸進,一般都能準確應對議論文閱讀題。在答題時要特別注意:
1.分析論據(jù)的作用時,同學們最喜歡寫的一句話是“證明中心論點”。這看似正確,其實大錯。因為分析某一個論據(jù)的作用時,必須聯(lián)系論據(jù)所在的段落,一般情況下,論據(jù)證明的觀點常常在論據(jù)之前或之后,并不一定是用來證明中心論點的。
2.分析論證的層次或論證思路。這類分析題考查對論證過程的理解,答題時一定要出現(xiàn)表示先后順序的詞語,如“首先”、“其次”、“再次”等,這樣表述,才能將論證過程清晰地呈現(xiàn)出來。
3.評價觀點題,這類試題多為開放性試題??隙ā⒎穸ǘ伎?,關鍵在于觀點必須明確,論據(jù)必須具體,闡述理由時一般要從正、反兩個方面進行分析,最后再次重申論點。
不對生活發(fā)脾氣
蔣忠平
①林語堂云:“人類的快樂是感覺上的?!比松嗳绮菽荆毥?jīng)歷春夏秋冬,這是大自然賦予的節(jié)奏和韻律。而人到底是萬物的靈長,足以令萬物仰視的人,能更加清楚地解讀自己。這“解讀”就是“感覺”,就是“品”。
②不論是圣賢還是草民,不論是英雄還是小丑,都是一列疾行的列車,遵循著同一軌跡,即從始發(fā)至終點。然而,究其細微,人與人竟是千差萬別。正如面對黃葉有人會想到考察氣象,有人會想到人的暮年,有人會想到掃起來生火。我們不便評頭品足,一切都順理成章,這是人對自身命運的品嘗方式。
③戰(zhàn)爭已經(jīng)離我們遠去了。和平時期再難把人嚴格地區(qū)分為“好”與“壞”,許多界線都變得模糊不清。尤為嚴重的是,時代更加看重效率和改進,這導致人人都把自己忙成一團,失去了彼此照看和監(jiān)視的機會。人生變作一杯酒,擺在每個黎明或黃昏,等他自斟自酌。其中的況味除了自己還有天知地知。品味人生,是另一種意義的自覺查考,簡單地說便是:看你自己的了。
④人們似乎都有一個怪癖:易于銘記壞的遺忘好的,所以很輕易就做出了“世風日下”的結論。的確有一些人被花花綠綠的物欲擊沉了,的確有時正義跌入血泊而邪惡站在一邊獰笑,可是絕大多數(shù)的人仍在潔身自好。一些人會迎著兇險前行,另一些人留在原地一臉苦色、心中不安,還有一些人當了逃兵,為余生留下數(shù)不清的羞愧。人們終究找到了一面屬于自己的鏡子。淡品人生,“淡”,不僅是超然風度,而且是人們留給自己的冷靜。所有人品味人生的結果都是一致的:我們欠世界太多,誰也沒有理由沾沾自喜。
⑤人們不可避免地演著自己的戲,悲哀的或是歡樂的。明末清初大批評家金圣嘆曾說過“不亦快哉”三十三則。歷史潮漲潮落,一切都留在昨日。人們在一種迥然不同的環(huán)境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約而同地尋覓著“不亦快哉”。有人找到了,有人沒找到。這就是人生,這就是那段艱難的航程。
⑥人生還似一支針劑,在進入社會的脈管之后,會程度不同地影響著它,有的驅除了病變,有的帶來毒副作用,有的什么也沒帶來。倘若我們的人生是后兩者,那么,我們只有在那一張一次性消費的履歷表上記上這樣四個字:無效生命。還是那杯擺在晨昏的酒,我們以亢奮的抑或沉郁的眼光端詳之后,一小口一小口地喝,人生的滋味就在你的眼角眉梢了。
⑦最后讓我們一道心平氣和地淡品我們的生活、我們的世界,并一道暗暗給自己一個決定:不再對生活和世界發(fā)脾氣。
(摘自《思維與智慧》2012年第22期)
1.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
2.選文第①段引述林語堂的話有何目的?
3.第②段畫線句是什么論據(jù)?其具體作用是什么?
4.第⑥段運用了什么論證方法?請分析其作用。
5.聯(lián)系語境,說說你對第③段中加點詞的理解。
參考答案:
1. 不對生活發(fā)脾氣。
2. 引述林語堂的話是為了論述人類能更加清楚地解讀自己、認識自己,增加文章的說服力。
誠信的議論文高三1“誠是做人的核心,信是做人的根本?!笔茄?,我們應該講誠信,做一個信守諾言的人,要養(yǎng)成一個誠實守信的乖孩子。
在我們的成長中,一定有不信守諾言的人,今天我們就來講一講吧:一天下午放學,東東的好朋友明明來找東東玩,說:“明天下午在操場上打籃球,”東東說:“我一定會去的。”但是洋洋也去找東東玩,讓東東明天下午和他一起去看電影,東東也答應了。到了下午,冬冬猶豫不決,不知道該去看電影還是去打籃球。東東雖然是一口答應了,但是他不管是去哪一個,都會對一個人而不遵守諾言。
這個事例就告訴我們:在信守諾言時一定要合理的安排時間,這樣才能遵守自己的承諾。做一個誠實守信的好孩子,才不會讓自己在同學的心目中是一個言而無信的人。
在我們的身邊,一定會發(fā)生許多這樣的小事,但一定會影響我們的一生,這些小事會使我們悲傷,使我們興奮,是我們高興,使我們憤怒,這些平平凡凡的小事,也會給我們的人生上一場重要的課。
我來給大家介紹另一件發(fā)生在我身邊的事:我們班的兩位同學平時是的朋友,但是因為一件事讓她們的關系破裂了。星期六早晨,她們商量好一塊去北區(qū)玩,但是我們班的那位同學從九點一下等到了中午的三點,在太陽下整整曬了六個小時,她非常生氣,在星期一,那位同學連忙向她解釋,但是那位同學不再理她了,從此她們就沒再說過一句話。就這樣的一件事情,讓兩個同學關系特別好的同學而變成了陌生人,說明了信守承諾才是人生中最重要的。
在我們成長的道路上,會有許多忐忑,也會有許多劫難,只要我們抬起頭,勇敢的往前面沖,也會讓我們領悟到許多的道理,許多我們在課本上學不到的東西,我們還小,但是我們更要從小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做一個誠實守信的孩子,做一個在大家心目中的乖孩子、懂事的孩子,這樣我們才會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言必行,行必果?!闭f過的話就一定要做到,否則會被人認為是一個言而無信的人,所以就要說到做到,不能表里不一。
在我們的生活中一定也有不信守承諾的人,誠實和守信是做人最基本的原則,誠實和守信是要從小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我們人生的道路還很長,只要我們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和不懈的努力,會伴隨著我們一直走向成功的道路,加油!讓我們從同一個起跑線上開始奔跑吧,做一個誠實守信的好孩子吧!
誠信的議論文高三2談起”誠信“一詞,不禁使人反思它其內在的誼意義。然而,誠信是什么,人們的理解各有不同。就拿我來說吧。過去,我只是無知地認為誠信只不過是人與人之間的信任罷了。但是,我也太天真了,把誠信想得那么地幼稚。那么,誠信究竟是什么呢?我始終感到迷惘。當我在讀了,《誠信是什么》這篇文章后,受到了啟發(fā),對當初誠信的理解有了質的變化。
這篇文章主要寫了主人公李明與他爸爸去菜場買蔥準備回家做紅燒魚,由于李明爸爸剛好身上沒帶零錢,全是100元的人民幣,一時找不開。好心的賣蔥大媽先讓李明與他爸爸先拿蔥回家做紅燒魚,然后再送蔥錢也不遲?;氐郊?,李明爸爸不想去送蔥錢。李明死活不同意,講道理給爸爸聽:”誠信很重要,人要講誠信,大媽種點蔥不容易?!白詈螅蠲鬟€是說動了爸爸去還錢。誠信就是誠實守信,這就是我找到的什么是誠信的正確答案。
掩卷沉思,主人公一語到出了誠信的真諦,澄清了我思想上的迷霧,不禁為自己過去的幼稚無知而感到羞愧。簡單的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并不是誠信真正其內在的意義,只不過是誠信的一面罷了。誠信就是誠實,講信用。誠信涉及到社會的方方面面,里里外外,生意場上要講信用,要公平競爭,不能使用旁門左道;買賣場上要講城信,要貨真價實,不能以假冒偽劣產品坑害消費者的利益;考場上要講誠信,要腳踏實地,實事求是,不要用炸騙手段作弊。
我覺得誠信好比是一面忠誠的鏡子,它會毫不隱瞞地告訴你,你的心靈上有沒有污斑。我還覺得,在思想里,人們也不能沒有誠信這面忠誠的鏡子。一旦沒有了這面鏡子,我們內心的美與丑就沒有了可以衡量的標準了。正如古代一位君王李世明所:”人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見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誠信對社會來說是多么地重要,假如這個社會一旦失去了誠信,人們生活在互相猜疑中,那社會將會怎么樣。
感謝你《誠信是什么》,你使我變得更加成熟。你不僅使我認識了什么是真正的誠信,而且使我懂得了今后我的一生該怎么過,怎樣做人!
誠信的議論文高三3一天,誠信和虛偽碰到了一起,于是,他們便高興的聊了起來,當聊到誰的本領大時,他們兩個互不相讓,爭得面紅耳赤。
正在這時,字典公公走了過來,于是,誠信和虛偽便讓字典公公給評評,到底誰的本領大。字典公公皺了皺眉頭,然后笑呵呵地說:“這樣吧,你們一起去找工作,誰先找到工作,就算誰的本領大?!闭\信和虛偽都表示贊同,接著,他們便出發(fā)了。
當他們走到一家飯店的時候,發(fā)現(xiàn)這飯店的老板是利用假飲料,假酒給顧客喝,牟取暴利的?!澳阍趺茨苓@樣,即使你得了一定的錢財,你的心里會好受嗎況且,這也是違法的呀!”誠信對老板說。而這老板卻不理睬他,還大喊讓他少管閑事,這時,虛偽便迎上來,說:“老板,別理他,這有什么。”老板聽后,臉上露出了笑容,當知道誠信與虛偽是來找工作的時候,老板指著虛偽說:“你留下吧,他就走吧?!碧搨胃吲d自己取得了勝利,便向誠信使了個驕傲的眼色。
誠信看到虛偽得意的樣子,心里有些生氣,頭也不回地走了。
誠信走到了一片空曠的地方,坐在地上,越想越委屈,便哭了起來。這時,字典公公走了過來。誠信把剛才找工作發(fā)生的事,都一一告訴了字典公公。字典公公聽后,撫摩著誠信的頭說:“別哭了,你是正確的,只是人們沒有認識到誠信的重要性罷了。錢財,美貌,智慧對一個人來說是一筆財富,他們哪里知道,丟失了誠實與信用就等于失去了一切!誠信,你不要灰心,好好努力,總有人會醒悟的?!甭犃俗值涔脑?,誠信擦干眼淚,決定再去試一次。
于是,誠信來到一家很大的公司,他介紹了自己,這公司的經(jīng)理聽后,笑著握著誠信的手說:“原來,你就是誠信呀,我找了你好久,今天卻在我的公司遇到了你,這樣,你就做我的助手吧,你現(xiàn)在就可以上班了,怎么樣?”誠信高興的點了點頭。誠信在工作中非常努力,也得到顧客的好評,因此,公司發(fā)展的很快。
幾年以后,誠信所在的公司可謂是蒸蒸日上,而虛偽所在的飯店卻倒閉了。當誠信再次與虛偽見面時,虛偽低著頭,說:“還是你老兄厲害呀!”
是啊,如果說,誠信是建筑者,那么虛偽便是摧毀建筑的破壞者。我們時刻都要切記:要珍惜誠信,誠信才是的!
誠信的議論文高三4當人們在世俗淺薄的喧囂中慢慢淪陷時,城信二字也就貶值了。
還記得讀古文時,向教師詢問“尾生之約”的故事,教師講解后,我們卻不約而同笑起來。老師臉色略變,沒笑也沒說什么,只輕輕嘆一口氣。瞬間大家的笑聲有了停頓,那聲嘆息里分明隱藏著些許苦澀,也許幾千年來的讀書人在關于“誠信”的問題上,都只能留下一聲嘆息。
誠信真就變得如此卑微了嗎!我不信。在漫漫人海中,點一盞心燈,開始尋覓誠信。其實,不是所有的誠信都流失在人心的沙漠里。誠信依然在那些純樸美麗的人們心中生根發(fā)芽。你看……
誠信是買東西忘記帶錢時,老板仍將貨物塞在你手中送你出門時的輕輕的一笑。
誠信是在一連串失敗后,朋友們主動伸出的那一雙雙溫熱的手。誠信是為徘徊在路邊的陌生人指路后,看到他臉上的粲然一笑。
誠信可以是從前百年老店里賒帳的帳單,也可以是今天人們手中的信用卡。
誠信無處不在,無時不在。失去誠信,便失去創(chuàng)業(yè)根本,失去做人資格。1999年日本東芝筆記本電腦曾因存在嚴重質量問題被起訴。事件發(fā)生后,東芝對美國用戶實行經(jīng)濟陪償,對東南亞用戶卻一拖再拖,妄圖輕描淡寫敷衍了事。這種“給美國人美金,給中國人補丁”的做法引起社會各界的強烈不滿,結果是東芝銷售額暴跌,從此無法在東南亞市場上立足。
難道這還不足以說明誠信的重要性么?話說回來,人生苦短,更當以誠為本。再聰明的人最多也只能蒙人幾十年。然后,所有的偽裝、心機都將在時間面前萎縮一個不堪回首的笑話。終將如雪泥鴻爪,慢慢無痕。要想從平凡中閃出輝煌,只能堅持誠信的原則。別忘了,我們?yōu)槿艘粓鲆膊贿^幾十年光陰,與其庸庸碌碌虛度人生,哪如坦蕩蕩,氣昂昂,捧一顆誠心,做一次真人?那么,縱然是短短的一瞬,也會因它真實的美麗而燦爛一生了嗎?
“交友須帶三分俠氣,做人應有一片誠心?!薄皦m世難逢開口笑,須插滿頭歸?!惫爬系脑娋渲刑N含著耐人尋味的深理。只要心誠,石頭也會開出花來,讓我們緊握這些箴言,相信,并且期待……
誠信的議論文高三5“做人要講誠信,人無信不立?!边@是爸爸老說的話。我從小到大,爸爸經(jīng)常教育我做人最重要的講一個“信”字。
當我第一次踏進校園時,“誠信做人”四個醒目的字再一次進入我的腦海里。從小學到高中我一直生活在“誠信”里。
記得曾經(jīng)我在一本書里看過關于“誠信”的故事:有一個年輕人意外獲得了五個包袱。其中這五個包袱裝有金錢、地位、幸福、權利和誠信。當這個年輕人氣喘吁吁的背著五個包袱來到河邊,看到有一個渡船的老人,便高興地喊。當這個老人快要把這個年輕人送到對岸時,便問“小伙子,你有這么多的包袱怎么走?聽我的話,扔去一個包袱,有可能會救你一命。”年輕人一聽,心里想:金錢、地位、權利、幸福都是我需要的,我不能丟掉它們,這個“誠信”對我沒什么用,就丟掉它吧。于是,他把“誠信”丟進河里。老人一看,便把年輕人推下了河?!熬让 蹦贻p人大喊救命。這時,老人說“你沒有了誠信,我不能帶你”“為什么?”年輕人問?!拔遗履闵狭撕影稌桓跺X?!闭f完,老人就走了。結果,年輕人被淹死了。
我看完這個故事后,覺得那個年輕人太傻了。如果他丟了其他四個中的一樣,那么年輕人還有其它三個,也不會丟了性命。這也說明人很貪婪。
所以明星代言的最基本的前提就是誠信。
從商家角度來說,誠信是對廣大消費者最起碼的尊重,叫明星說空話說謊話,昧著良心做生意的商家從來都不可能做大做久;從明星來說,誠信是對其粉絲最起碼的負責,因為很多人對明星的話深信不疑,選用明星推薦的產品。如果明知產品有假,為了金錢利益還去代言,這種行為不僅不能為商品加分,還要使自己掉價,掉人格的價,這樣的明星跟其代言的粗制濫造的商品一樣走不遠做不大,因為她(他)自己就是娛樂流水線上的劣質品。
現(xiàn)實生活紛繁復雜,利益驅動水深似海,但無論局勢怎么詭異,只要存有一顆正直善良誠實的心,做誠信的商家、誠信的明星,就能強強連手。誠信是一種寶貝似黃金的品質,為產品加分,為人格加分。
我們期待每一份明星代言的廣告背后都有一顆真誠的心。
而這也需要我們大家的努力。最近聽新聞說,以后明星代言商品,如果商品出了問題,明星要連同廠家一樣承擔連帶責任。筆者以為這個政策很好,有效地加大監(jiān)管機制也是保證消費者利益的強有力手段,筆者甚至覺得控制外延可以覆蓋得更大,那些沒有盡到審查義務的平臺――報紙、電視、網(wǎng)絡等,也應在出現(xiàn)問題時承擔連帶責任。讓我們大家攜起手來,以誠為信,為消費者創(chuàng)造一個沒有疑慮與擔心的消費環(huán)境。
一、看標題信息
新聞評論是社會各界對新近發(fā)生的新聞事件發(fā)表言論,針對現(xiàn)實生活中的重要問題直接發(fā)表意見、闡述觀點、表明態(tài)度的新聞體裁。所以一般新聞評論的標題會體現(xiàn)兩點內容:一是針對什么新聞,二是發(fā)表什么意見。
二、抓論點論據(jù)
新聞評論的結構包括三部分:論點、論據(jù)和論證;內容也包括三部分:事件、道理和情感。對論點的要求是鮮明、正確、中肯、獨到;對論據(jù)的要求是真實、準確、可靠、充分。論證過程則要求有清晰的邏輯,選擇充分的事實論據(jù)和理論論據(jù)證明論點。
三、辨論述方式
新聞評論的文體結構形式主要有三種:一是點睛式結構,前半部分敘事,后半部分說理;二是剝筍式結構,由表及里,由因及果,層層深入,揭示主題;三是波浪式結構,各部分之間呈并列關系,圍繞中心論點多側面展開,從不同的角度證明中心論點。
四、理解文本意義
由于新聞評論是面向廣大群眾的,所以其評論一般比較淺顯曉暢,通俗易懂,包含著作者鮮明的愛憎情感和或支持或反對的態(tài)度??忌梢酝ㄟ^文中對新聞事件發(fā)表的看法、表明的態(tài)度、指出的癥結、提出的希望、引導的社會認識等內容來分析其文本的意義。
五、析表現(xiàn)手法
從論述的角度來分,新聞評論有立論性評論、駁論性評論、闡述性評論、解釋性評論、提示性評論等幾種。其文體特征是敘述與評論相結合,具有政策性、針對性和準確性,立意新穎,論述精當,文采斐然,主要靠獨特的見解吸引讀者。因而其語言也具有理性的特點,這樣才能啟發(fā)和幫助讀者掌握科學分析的方法。
【針對訓練】
一、閱讀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回答問題。
衛(wèi)星監(jiān)控讓醫(yī)療廢物管理更精細
雅 婉
日前,《廣州市醫(yī)療廢物管理若干規(guī)定(草案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草案”)公開征求意見。《草案》要求醫(yī)療衛(wèi)生機構對醫(yī)療廢物進行跟蹤,并對其去向等項目進行登記。據(jù)悉,廣州擬對醫(yī)療垃圾運輸車輛實施衛(wèi)星監(jiān)控。
隨著現(xiàn)代醫(yī)學科學的深入發(fā)展,一次性醫(yī)療用品的普及使用,必然造成醫(yī)療廢物不斷增加。如何治理醫(yī)療廢物,成為人們普遍關心和刻不容緩的一個社會問題。實際上,在《醫(yī)療廢物管理條例》《醫(yī)療衛(wèi)生機構醫(yī)療廢物管理辦法》中有明確規(guī)定,對醫(yī)療垃圾要統(tǒng)一收運、集中處理、嚴禁混入生活垃圾排放等。眾所周知,醫(yī)療廢物上攜帶著諸多病毒和細菌,如果處理不當,不但對醫(yī)護人員產生許多不利,更會危害到市民的人身安全。然而,現(xiàn)實的情況是,在利益的驅動下,一些人將醫(yī)療廢物以各種形式通過各種渠道出售,使醫(yī)療廢物流向社會。要杜絕這些問題,作為醫(yī)療機構,首先要把好第一關。尤其在一些中、小醫(yī)院和鄉(xiāng)村醫(yī)院,由于缺乏監(jiān)管,在運輸過程中容易出現(xiàn)紕漏,因此《草案》一旦落實,對醫(yī)療衛(wèi)生機構強制跟蹤醫(yī)療廢物的進出、來源等細節(jié),更能強化責任落實到人的原則。通過查漏補缺的方式堵住醫(yī)療廢物流出的漏洞,讓醫(yī)療廢物的流向有本“明賬”。
其次,相關部門通過對醫(yī)療垃圾運輸車實施衛(wèi)星監(jiān)控,也給醫(yī)療垃圾的運輸配備高科技保障。通過監(jiān)控,一旦發(fā)現(xiàn)有人不按規(guī)定處理醫(yī)療垃圾,就嚴肅處理,一查到底,嚴懲相關人員。
《草案》中提到,對醫(yī)療垃圾未進行流向登記制度并逾期不改正的,將處以2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罰款;對醫(yī)療垃圾未進行分類的,處1萬元以上3萬元以下的罰款。依筆者所見,由于醫(yī)療垃圾具有空間污染、急性傳染和潛伏性污染等特征,其病毒、病菌的危害性是普通生活垃圾的幾十、幾百甚至上千倍。如果處理不當,將造成對環(huán)境的嚴重污染,也可能成為疫病流行的源頭??紤]到醫(yī)療垃圾潛伏的危害如此巨大,該《草案》的懲罰力度仍有待加強。
當然,做好醫(yī)療垃圾處置除了靠政策,還需要依靠科技和管理,未來仍需要通過與環(huán)保企業(yè)的合作,通過進一步建立和完善治理醫(yī)療垃圾污染市場化的機制和法規(guī)體系,真正實現(xiàn)醫(yī)療廢物的精細化管理。
(選自《廣州日報》2014年6月9日,有刪改)
1.下列對原文的理解與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對醫(yī)療垃圾要統(tǒng)一收運、集中處理、嚴禁混入生活垃圾排放,早已有明確規(guī)定。
B.在利益的驅動下,一些人將醫(yī)療廢物以各種形式出售,使醫(yī)療廢物流向社會。
C.《草案》的落實對醫(yī)療廢物流出將會進行有效“堵”防。
D.《草案》依據(jù)實際情況可對醫(yī)療垃圾處理違規(guī)行為進行嚴厲處罰,罰金可根據(jù)情況超出3萬元。
2.下列關于作者的觀點敘述,有誤的一項是( )
A.《草案》對醫(yī)療垃圾違規(guī)行為的懲罰力量還有待加強。
B.做好醫(yī)療垃圾處置要靠政策和管理。
C.《草案》對于醫(yī)療垃圾管理有巨大的作用,能夠促使管理更精細。
D.醫(yī)療垃圾處理可以與環(huán)保企業(yè)進行合作。
二、閱讀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回答問題。
食品追溯體系,保“舌尖上的安全”
苑廣闊
上海市首部有關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的地方政府規(guī)章――《上海市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管理辦法》日前公開向社會征求意見。最快今年下半年,上海食品流通業(yè)的經(jīng)營者就要為消費者提供可查詢追溯信息的銷售單據(jù),一些規(guī)模型企業(yè)的經(jīng)營者還必須向消費者出示具有追溯碼的食品貨架標簽。
食品追溯系統(tǒng)的核心意義是實現(xiàn)食品信息的可追溯。通過這個系統(tǒng),可以有效連接生產、檢驗、監(jiān)管和消費的各個環(huán)節(jié),讓消費者了解符合食品衛(wèi)生安全的生產和流通過程,改變以往在食品安全方面信息嚴重不對稱的局面,提高消費者的放心程度。
更重要的是,由于該系統(tǒng)提供了“從農田到餐桌”的追溯模式,提取了生產、加工、流通、消費等供應鏈環(huán)節(jié)消費者關心的公共追溯要素,建立了食品安全信息數(shù)據(jù)庫,一旦發(fā)現(xiàn)問題,能夠根據(jù)溯源系統(tǒng)進行有效的控制和召回,從源頭上保障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大多數(shù)對食品安全比較關注的消費者都有這樣的感覺,面對超市貨架上琳瑯滿目的食品,如果我們想了解它的信息,那么只能通過食品包裝袋上所提供的有限內容,而這些內容往往只涉及生產廠家以及食品的營養(yǎng)成分等。這顯然是遠遠不夠的,因為食品是否安全,往往和它的原材料有著密切的關系,但是目前食品包裝袋上所提供的信息,基本不會涉及原材料。
而上海市正在公開征求意見的《上海市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管理辦法》,改變了以往食品安全追溯體系只能追到食品生產環(huán)節(jié)的局面,將農業(yè)種植、養(yǎng)殖環(huán)節(jié)也納入了可追溯的范圍。由于食品追溯系統(tǒng)中的各類信息都是被放置在二維碼當中的,而現(xiàn)在消費者幾乎是人手一部智能手機,那么就可以在購買食品的時候,隨時掏出手機“掃一掃”,了解食品的來龍去脈,增加消費者對食品安全的信任。
而且一旦發(fā)生食品質量安全問題,馬上就可以確認食品在生產過程定的事故原因以便及時召回問題食品,將企業(yè)的經(jīng)濟損失、信譽損失降低到最小,同時避免更多消費者食用問題食品,從根本上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選自《法制晚報》2014年6月3日)
1.下列對原文的理解與表述,有誤的一項是( )
A.所有企業(yè)的經(jīng)營者必須向消費者出示具有追溯碼的食品貨架標簽,這是上海市最新頒布的規(guī)章制度。
B.目前很多食品包裝袋上所提供的信息不能表明食品是否安全。
C.《上海市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管理辦法》若實施,將能讓人們只用一部智能手機就輕松了解食品。
2. 在句法上,注重常用句型及常用句型所適用的具體場合、語境和話題,考查學生日常交際和實際生活的英語運用能力。
3. 語篇理解能力考查學生的語篇聚合能力,指導學生改變以往重語法、輕意義、重語句、輕語篇的學習策略和習慣。同時考查學生語篇語義的概括能力、對語篇內部結構的邏輯分析能力,以及對邏輯用語的有效把握能力。
4. 新增學生說的能力的考查,體現(xiàn)語言的交際功能,讓學生學以致用。
二、夯實基礎知識,提高應試能力
進入高三以后,首輪復習側重幫助學生全面且系統(tǒng)地掌握高中所學英語基礎知識,重點是詞匯,語法,模塊的復習,夯實學生基礎,抓住中等生,促進學困生,進一步提高優(yōu)等生。二輪復習側重于學生專項解題能力和聽說讀寫綜合能力的提高,培養(yǎng)學生的應試技能。三輪復習側重于查漏補缺,通過高考模擬調適心態(tài),學生能掌握一定的應試策略。
第一輪英語復習重在打好學生的基礎,同時注意能力的培養(yǎng)。在平時的考試中,學生普遍反映很多題目一看就會,但一做就錯,原因就在于基礎不牢?;A不牢,地動山搖。只有扎扎實實地抓好基礎,才能遇到題目一看就會,一做就對。基礎知識包括詞匯、語法和句型等。在詞匯方面,按照大綱要求,高三學生參加高考時,要求掌握3500左右的詞匯及相關詞綴。詞匯量的多少直接關系到學生運用語言能力的強弱。
英語詞匯分三類:(一)基礎詞匯,就是寫(writing)的詞匯,約占總詞匯的三分之一。每單元的基本詞匯、短語,在書面表達中有可能用到的詞匯,學生必須會寫并正確使用。沒有拼寫錯誤,作文才會高分。(二)中等詞匯,就是一看就懂意思和用法的詞匯。這部分詞匯的熟練掌握是完型填空和閱讀理解得高分的保證。歷屆高考題中完型填空選項中的詞匯是很好的材料,老師整理后讓學生掌握。注意一詞多義中的較不常見的用法,如head(v.率領,朝某方向走)和value(V.尊重)的動詞用法。(三)“高分”詞匯,就是不常見、較難的詞匯,包含前綴后綴的詞匯擴展。分層施教,共同提高。幫助學生掌握常見的構詞法,有效擴大詞匯量,提高猜詞義能力。
筆者認為,近年高考的變化注重了對學生語法知識的考察。動詞的謂語和非謂語形式,狀語從句、定語從句和名詞性從句等是高中學生必需掌握的語法。在語法填空題中,與之相關內容的題目就占到了近一半。五種基本句型是寫的基礎,所以英語句子都是基本句型的展開。復習過程中從短句入手,到長句的理解和掌握。英語特級教師,北京四中英語教研組組長李俊和老師在備考經(jīng)驗介紹會上說, 高三學生讀懂和分析50個英語長句是提高英語閱讀能力的有效方法。選讀高考真題長句,或讓學生把閱讀中的長句摘錄下來加以分析理解都是可行實用的方法。例如:These are times when nothing is important but the bottom line, when you can do things any old way as long as it “pays”, when, in short, people look on work as a path to ever-increasing consumption(消費) rather than a way to realize their own abilities.( NMET2006廣東卷.B篇)
新增對學生說的能力的考查體現(xiàn)了語言的交際功能。讓學生把英語說出來(get your English spoken)是聽說人機對話考試成敗的關鍵。對所有考生來說,高考英語聽力測驗需要的不再是“聽見了”就行,而還要“聽得懂”且“說得出”。Part A (reading aloud)要求考生進行模仿,朗讀時要與原聲及畫面一致,不能使用任意的語速朗讀,超前或滯后都會影響成績??茖W使用《高考備考指南》《百朗英語聽說風暴》等英語聽說材料很重要。每節(jié)課安排學生說的機會,既可以讓學生開口,又可以活躍課堂氣氛。聽說材料中Part A模仿朗讀單獨進行,用時不長,訓練到位。學生一問一答,進入Part B(role play)的角色。每個學生堂上一分鐘英語演說,針對Part C(Retelling)訓練學生連續(xù)說的能力。訓練學生說出來是人機對話考試的關鍵。
二、 多維解讀
溫總理這段話的中心意思是如何讓人民群眾得到幸福。這段話一共有五個短句,每個短句所包含的內容都很豐富。我們可以根據(jù)短句的內容逐句理解材料的內涵。
(一) 幸福的理解和標準
幸福是什么?怎樣衡量幸福呢?其實幸福沒有絕對的答案,關鍵在于你的生活態(tài)度。善待生活的人才懂得什么是幸福。有的人把有一份安逸的工作、固定的收入理解成是幸福;有的人把老婆孩子熱炕頭看成是幸福;有的人把事業(yè)有成當作幸福;有的人認為健康是?!梢姴煌娜藢π腋J怯胁煌睦斫?、要求和標準的。
也許我們在平時思考過這樣的問題,也許我們有很多關于幸福的故事,那么我們就不必拘泥于文體,可以暢所欲言,寫出個性化的散文來。正因為每個人對幸福的理解不同,所以在表達的時候,我們就可以通過具體事件、具體描述來闡釋幸福的含義。如果將“幸福的理解和標準”寫成議論文的話反而無法深入,這就提醒我們面對這種范圍較大較廣的題目,要善于化大為小,化抽象為具象,日記、小說、游記、傳記等記敘文的方式更容易表達主題。
如果非要將這個話題寫成議論文也未嘗不可,但謹記:切入點要小。我們可以將幸福定義出來,然后做具體論述。比如,夏洛特?凱瑟琳曾說:“一個人的激情與理想越多,越有可能幸福。”你可以據(jù)此總結幸福的定義是尋找各種各樣的激情,根據(jù)這樣的觀點可以進一步深入理解和探究。喬治?桑塔耶那曾說:“意志力是幸福的源泉,幸福來源于自我約束?!边@種“磨煉自己的意志力是幸福的基礎”的理解,也可以作為“如何獲得幸?!钡睦碚撜摀?jù)。著眼點小反而能以小見大。
(二) 如何使人有尊嚴和幸福
如何使人有尊嚴和幸福,這個話題可以從政治、歷史、哲學、經(jīng)濟等多角度來寫,如寫政論文、哲理散文、文化散文、歷史散文,只要圍繞“獲得尊嚴和幸福的方法”即可。
比如《如何讓中國人生活得幸福和有尊嚴》這樣的文章,從題目上看,就是典型的政論文。這樣的政論文要求我們對國家制度、政策有深刻的認識和了解,要有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并解決問題、搜集和處理各類日常信息的素質與潛能,操作難度比較大。
如果對“尊嚴”和“幸福”有深刻的認識和理解,可以根據(jù)生活積累和文化積淀,表達自己的獨特理解,寫成哲理散文也未嘗不可。如果文化知識豐富、歷史資料準確,也可以根據(jù)這些積淀,整理不同文化、不同時期關于“人的尊嚴和幸?!狈矫娴牟牧希\用適合自己的表達方式,有理有據(jù),思路清晰地表達出來。
(三) 幸福是過得舒心、安心、放心,對未來有信心
舒心,安心,放心,有信心,這些是生理的滿足和心理的感受??梢詮钠渲幸稽c出發(fā)闡述幸福的含義,也可以綜合成看待幸福的標準。
其實,溫總理提出的幸福的標準也可以從兩方面理解。一方面,對于中國政府而言,要在改革發(fā)展的機遇期加強創(chuàng)業(yè)創(chuàng)收,提高家庭發(fā)展能力和個人生存水平,加快民眾自我保障的步伐;一方面,對于中國老百姓而言,要在分享改革發(fā)展成果時,正確對待“得”與“失”,學會體諒、理解和珍惜,凡事都要客觀觀察,理性思考和判斷,當有良知的公民。
對于話題的理解,角度可以見證思想的深刻程度。
(四) 政府要讓百姓幸福,工作要講求實際
材料中總理所言的四個方面是要求政府工作講求實際,從老百姓所需出發(fā)。
只有進一步加強對社會的管理和服務,人們生活才會更加舒心;控制物價對優(yōu)質教育醫(yī)療資源公平配置,讓收入分配更加合理,讓大多數(shù)人共享經(jīng)濟發(fā)展的成果,讓人們在談到養(yǎng)老時不會有“老無所依”的顧慮,這些問題解決好,人們才能生活得安心。政府需要誠信,單位、企業(yè)需要誠信,每個人都說真話,每個人都能聽到真話,這可能是人們放心生活、享受幸福的最起碼要求。另外,讓每一個人都對自己的未來發(fā)展前途有信心,還需要各種制度建設的健全來保障。
總之,要深刻理解材料,我們不僅要聯(lián)系生活,更要關注時事。
三、 佳作閱讀
論 幸 福
周國平
靈魂是感受幸福的“器官”,任何外在經(jīng)歷必須有靈魂參與才成其為幸福。
內心世界的豐富、敏感和活躍與否決定了一個人感受幸福的能力。在此意義上,幸福是一種能力。
苦與樂不但有量的區(qū)別,而且有質的區(qū)別。在每一個人的生活中,苦與樂的數(shù)量取決于他的遭遇,苦與樂的品質取決于他的靈魂。
歡樂與歡樂不同,痛苦與痛苦不同,其間的區(qū)別遠遠超過歡樂與痛苦的不同。
對于沉溺于眼前瑣屑享受的人,不足與言真正的歡樂。對于沉溺于眼前瑣屑煩惱的人,不足與言真正的痛苦。
痛苦和歡樂是生命力的自我享受。最可悲的是生命力的乏弱,既無歡樂,也無痛苦。
痛苦使人深刻,但是,如果生活中沒有歡樂,深刻就容易走向冷酷。未經(jīng)歡樂滋潤的心靈太硬,它缺乏愛和寬容。
我對幸福的看法日趨樸實了。在我看來,一個人若能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并且靠這養(yǎng)活自己,又能和自己喜歡的人在一起,并且使他(她)們也感到快樂,即可稱幸福。
人世間真實的幸福原是極簡單的。人們輕慢和拒絕神的禮物,偏要到別處去尋找幸福,結果生活越來越復雜,也越來越不幸。
幸福的和不幸的人呵,仔細想想,這世界上有誰是真正幸福的,又有誰是絕對不幸的?!
幸福是有限的,因為上帝的賜予本來就有限。痛苦是有限的,因為人承受痛苦的能力有限。
幸福屬于天國,快樂才屬于人間。
幸福是一個抽象概念,從來不是一個事實。相反,痛苦和不幸卻常常具有事實的堅硬性。
幸福是一種一開始人人都自以為能夠得到、最后沒有一個人敢說已經(jīng)擁有的東西。
幸福和上帝差不多,只存在于相信它的人心中。
幸福喜歡捉迷藏。我們年輕時,它躲藏在未來,引誘我們前去尋找它。曾幾何時,我們發(fā)現(xiàn)自己已經(jīng)把它錯過,于是回過頭來,又在記憶中尋找它。
聰明人嘲笑幸福是一個夢,傻瓜到夢中去找幸福,兩者都不承認現(xiàn)實中有幸福??磥?,一個人要獲得實在的幸福,就必須既不太聰明,也不太傻。人們把這種介于聰明和傻之間的狀態(tài)叫做生活的智慧。
幸福是一個心思詭譎的女神,但她的眼光并不勢利。權力能支配一切,卻支配不了命運。金錢能買來一切,卻買不來幸福。
一切災禍都有一個微小的起因,一切幸福都有一個平庸的結尾。
自己未曾找到偉大的幸福的人,無權要求別人拒絕平凡的幸福。自己已經(jīng)找到偉大的幸福的人,無意要求別人拒絕平凡的幸福。
我愛人世的不幸勝過愛天堂的幸福。我愛我的不幸勝過愛他人的幸福。
(選自《青年博覽》2011年第5期)
四、 新聞鏈接
1. 媒體報道說我的幸福感不如員工,我想有點誤會。我的意思是我的消費和享受不如員工,但我很幸福,因為我覺得生活很充實、有價值。
(宗慶后微博2012年3月10日)
2. 全國政協(xié)委員崔永元說,他覺得“最幸福、最像百萬富翁”的時候是在1986年,“那時候剛工作,每個月的工資大概是80塊錢”“雖然數(shù)字很小,但卻感覺總是花不完”。那么,如何才能讓老百姓找回幸福感呢?崔永元認為,政府不能只用給錢的方式,而應該努力健全社會保障體系,“如果我們上學不要錢,看病不要錢,住房不要錢,那我們要那么多工資干什么呢”?
(《大連日報》2012年3月16日)
3. 近日,著名教育專家陶繼新老師應邀來到大連理工大學附屬學校,為全校教師做主題為“做一個幸福的老師”的報告,講述了成為幸福教師需要進行的三項修煉:人格高尚、心靈和諧和持續(xù)發(fā)展。陶老師認為,富有良知、一心向善、心存感恩、充滿愛心是人格高尚的四個特征,而心靈和諧則需要寵辱不驚、優(yōu)化情緒、寬容大度、知足常樂來悉心維護;要想擁有更高層次的幸福,還必須做到持續(xù)發(fā)展,還需要決不放棄、形成習慣、文化升值和走進審美。
1、詞語辨析、流暢使用和系統(tǒng)的詞匯水平
學生能夠利用詞根和詞匯間關系的知識,能夠利用語境線索推測特定詞語的含義,理解該年級水平相當詞語的精確意義。
詞匯和概念水平:
1.1 能通過對習語、類比、隱喻和明喻的分析推測篇章的意義;
1.2 能在恰當?shù)恼Z境中正確使用詞語意義。
2、閱讀理解
學生能夠閱讀并理解與該年級水平相當?shù)牟牧希瑢W生能夠通過他們對文章結構、組織和寫作目的的認識來描述文章的觀點、主張和立場,并能夠將這些聯(lián)結起來?!段膶W閱讀推薦》、《八年級初級閱讀》中所選人的作品體現(xiàn)了該年級學生閱讀的水平和難度。此外,學生一年應自主閱讀100萬字,包括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敘述文和說明文(如古典和當代文學、雜志、新聞報紙、網(wǎng)絡信息)。
信息材料的結構特征:
2.1 能夠明白文件的含義(如警告、合同、產品信息、指導手冊);
2.2 能夠分析使用提議和論證的文章。
對該年級水平文章的理解和分析
2.3 找出文章之間觀點組織及觀點所涉及范圍等方面的相似和不同;
2.4 比較原文和概要,明白概要是否準確地捕捉原文的主要觀點并揭示其隱含意義;
2.5 能夠通過技術的導引理解并解釋對一種復雜機械設備的使用;
2.6 能夠使用來自各種各樣消費者、工地和公共文件的信息。
詳細說明的評論:
2.7 對文章的整體性、連貫性、邏輯性、內部一致性和結構類型進行評價。
3、文學作品讀后感與分析
學生能夠閱讀并感受歷史方面或文化方面重要的文學作品以反映并提高他們對歷史和社會科學的研究?!段膶W閱讀推薦》、《八年級初級閱讀》中所選人的作品體現(xiàn)了該年級學生閱讀的水平和難度。
文學作品的結構特征:
3.1 能夠判斷并清楚地表述不同形式詩歌的特征(如敘事詩,抒情詩,押韻的兩行詩,史詩,挽歌,頌歌,十四行詩)。
對該年級水平文章的敘述性分析:
3.2 評價情節(jié)的結構要素和情節(jié)發(fā)展;
3.3 分析情緒、基調的背景安排(如地點、時間、習俗)與文章意義的相關性;
3.4 區(qū)分、分析傳統(tǒng)和當代作品中重復出現(xiàn)的主題(如善與惡的較量);
3.5 鑒賞形成作者風格的各種文學手法的作用(如隱喻、象征、方言、反諷)。
文學批評:
3.6 分析一部文學作品,明白作品如何反映作者的觀點。
寫作
1.寫作策略
學生寫的論說文要明白,有條理,有中心。作品展示學生具有讀者和寫作目的意識。論說文包括序言、論據(jù)和結論。學生通過寫作所需的不同階段獲得進步。
結構與重點
1.1 文章要有協(xié)調的組織性,一致的論題和清晰且具說服力的結論;
1.2 在段落內部及段落之間使用有效的過渡,平行結構和類似的寫作技巧,使文章連貫、流暢;
1.3 通過類比、解釋、引述、比較及其他類似的手段來支持自己的論題或結論。
研究與技巧
1.4 使用計算機和網(wǎng)絡進行多樣的資料搜集工作。
評價與修訂
1.5 對文章的措辭、組織結構、段落、篇章和思想之間的過渡等進行修訂。
2、寫作應用
學生寫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和描寫性的文章,每篇篇幅至少500-700字。學生作品示范的是美國母語標準。有關調查、結構和起草的策略見上述寫作標準。運用上述八年級寫作標準,要求學生:
2.1 寫作傳記、自傳、短故事或記敘
a.寫一個精確界定的論題(如一個明白而又富有真知卓見的判斷);
b.陳述具體的論據(jù)和原理以支持自己的觀點,注意區(qū)分事實與個人觀點;
c.預計讀者關注的事及其對應的觀點,依此提供并組織細節(jié)、理論和事例。
2.5 寫與職業(yè)有關的公文,包括簡單的商業(yè)信函和求職信:
a.有目的地、簡潔地陳述信息,以滿足預期讀者的需要;
b.遵循公文類型的常規(guī)格式。
2.6 寫技術性的文件:
a.弄清設計一個系統(tǒng)或操作一件工具所涉及的活動的順序;
b.寫出所有因素以及需要考慮到的變化情況;
c.使用排版技巧(如標題,不同字體)幫助理解。
書寫及口語母語常規(guī)慣例:
書寫及口語母語常規(guī)慣例在寫作、聽、說部分都已提及,這些慣例對每一部分能力都是至關重要的。
1.書寫及口語母語常規(guī)慣例
學生按照一系列與該年級水平相當?shù)哪刚Z常規(guī)慣例進行寫說活動。
句子結構:
1.1 使用正確而富有變化的句子類型和不同的開篇句來表現(xiàn)生動的個人風格;
1.2 在所有寫作語篇中使用排比,以及類似的語法形式;
語法:
1 3編輯寫作手稿,確保語法使用正確;文:
a.通過精心選擇的細節(jié)講述一個清楚、連貫的事情、事件或情形;
b.采用敘述和描寫策略(如相關對話、具體行為、實物描寫、背景描寫、性格比較或對照等)。
2.2 寫文學作品的讀后感:
a.寫說明以展示學生仔細閱讀后的理解和領悟;
h.推斷文學作品對讀者產生的影響。
2.3 寫調查報告:
a.確定論題;
h.記錄重要的觀點,概念以及對重要信息的直接引用;
c.使用各種各樣第一手和第二手的資源;
d.圖表、地圖和曲線圖組織并呈現(xiàn)信息。
2.4 寫勸導性文章:
標點和大寫字母的使用:
1.4正確使用標點和大寫字母。
拼寫:
1.5 正確使用拼寫規(guī)則。
聽和說:
1.聽說策略
學生能夠表達有中心、有條理的觀點,清楚傳達信息,并且能夠評價口語交際的內容。
理解:
1.1 分析文學作品的口頭說明,包括語言的選擇和講演,并分析說明其影響;
1.2 領會講話者的目的和觀點。
口頭交際的組織和講演
1.3 講演時綜合使用信息、詞匯、語調、表達和重音以符合自己講演目的的需要;
1.4 準備一份講話稿提綱,其中基本包括介紹、過渡、序言、概要和結論等;
1.5 能使用簡明的語言、動詞、感觀細節(jié)、恰當而多彩的修飾語以及積極的語調,以便使口頭演講更富有生氣;
1.6 在正式演講中使用恰當?shù)恼Z法、詞語、清晰的發(fā)音和適當?shù)恼Z速。
口頭、媒體交流分析與評價
1.7 推測講話者隱蔽性的目的:
1.8 解釋并評價各種視覺圖像制作者(如圖像藝術、解釋性的圖片、新聞圖片)所傳遞的信息對觀點產生的影響;
2.講話應用
學生能夠講演精心組織的正式演講稿。學生講話示范的是美國母語標準,有關組織結構和講演策略見上述聽說標準。根據(jù)上述八年級聽說標準,要求學生:
2.1 講演敘述性的演講稿(如傳記、自傳)
a.通過精心選擇的細節(jié)將事情或事件講述清楚,連貫,并揭示事情的意義和主題觀點;
c.使用敘述性的和描寫性的策略(如相關對話,特定的行為,實物描寫,背景介紹)。
2.2 口頭講述對文學作品的感受
a.介紹并能領會一本讀物;
b.用有說服力的參考說明文學作品對讀者產生的影響。
2.3 講演研究性講稿
a.確定論點;
b.記錄重要觀點、概念以及并恰當概括與該話題相關的觀點;
c.使用各種各樣原始的和二手資源的資料;
d.用圖表、地圖、曲線圖組織并記錄信息。
2.4 講演說服性的講稿
a.提供一個明確界定的主題(如一個清晰而又富有真知卓見的判斷);
b.區(qū)分事實與觀點,用細節(jié)化的證據(jù)、事例和推理來支持自己的觀點;
【例1】(2012年高考廣東卷 )把下列句子組成語意連貫的語段,排序最恰當?shù)囊豁検?/p>
① 藝術家富于感情,單憑直覺思維;他恍然大悟,無須推理。
② 這種看法未免失之武斷,甚至是錯誤的。
③ 真正的科學家,既有推理能力,也有相當?shù)南胂罅?,有時還會越過復雜的推理而直接得到答案;否則,他的科學研究也會受到影響。
④人們習慣于把藝術和科學說成是毫無內在聯(lián)系的完全不同的東西。
⑤真正的藝術家,既有想象力,也有相當?shù)耐评砟芰?,并且深知自己的作為;否則,他的藝術創(chuàng)作會受到影響。
⑥科學家相當冷靜,光靠理性思維;他循序論證,無須想象。
A. ①⑥②④⑤③ B. ①⑥④②③⑤
C. ④①⑥②⑤③ D. ④②①⑥⑤③
【答案】 C
【解析】本題重點考查考生對文段邏輯順序的理解,迅速判斷出哪句話可以起到概括總結全段的關鍵作用,是解答本題的重中之重。從所給答案來看,只需區(qū)分①和④哪句更適合做統(tǒng)領句。④提出“人們的習見如何”總觀點,①重點解釋“藝術家”,是“分說”的一部分,正對應了“先總后分”的結構,相比之下,④句有概括、總結和提示作用,應放在首位。先解釋“藝術家”,后解釋“科學家”,因此④后面必須跟①⑥,答案為C。
【例2】(2008年高考四川卷)依次填入下面橫線處的語句,銜接最恰當?shù)囊唤M是
人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要求一個人應有高尚的道德追求。
①它要求一個人應有高尚的道德追求
②勇于承擔對他人、對社會的道德義務
③是做人的尊嚴、價值和品質的總和
④正確處理個人與他人、個人與社會的關系
⑤是指人與動物相區(qū)別的內在規(guī)定性
⑥做到自尊、自愛、自強、自律
A. ③⑥①④⑤② B. ③⑤①②③④
C. ⑤②①⑥④③ D. ⑤③①②④⑥
【答案】D
【解析】解答本題的重點在于確定開頭的總領句。依據(jù)文段的文體是議論文體,首句應該是總說。依據(jù)所給答案應該在③和⑤之間選擇。⑤是對人格本質的總體定位,是對人格的進一步提升和概括,以此確立本段的主題句先⑤后③。同時①所述的道德要求,又是②④⑥的總領句,所以必定選D。
二、找準過渡句,推測上下文
【例3】(2010年高考安徽卷)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的語句,銜接最恰當?shù)囊唤M是
2004年以來,我省生產總值連年保持兩位數(shù)的增長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①目前,合肥經(jīng)濟圈、合蕪蚌試驗區(qū)、皖江城市帶的規(guī)劃建設就是內外力結合的重要舉措
②也要借助充足的優(yōu)秀人才、一流的技術水平、先進的管理經(jīng)驗等“外力”因素
③經(jīng)濟已處于加速崛起的重要階段
④要解決這一問題
⑤然而我省經(jīng)濟發(fā)展中結構性問題依然存在
⑥既要依靠豐富的自然資源、獨特的區(qū)位優(yōu)勢、較好的產業(yè)基礎等“內力”因素
A. ③①④⑥②⑤ B. ⑤①③④⑥②
C. ③⑤④⑥②① D. ⑤④①⑥②③
【答案】 C
【解析】根據(jù)原文所給句子“我省生產總值連年保持兩位數(shù)的增長率”,很容易可以看出文段需要接③,③句的“加速崛起”,正好對應“增長率”。所給句群主要說了兩方面,一方面是肯定發(fā)展的大好形勢,另一方面是解決問題的辦法。很顯然,在大好形勢和存在問題中間需要一個過渡句。找準這個過渡句是正確排序的關鍵,⑤句“然而我省經(jīng)濟發(fā)展中結構性問題依然存在”,正好推出下文解決問題的方法④⑥②①,C為正確答案。
【例4】(2011年高考新課標卷)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的語句,銜接最恰當?shù)囊唤M是
我國是食品生產和消費大國,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這樣才能有效解決食品安全領域損害群眾利益的突出問題,切實增強消費安全感。
①強化執(zhí)法措施,嚴懲違法犯罪分子
②食品產業(yè)涉及環(huán)節(jié)多,哪一環(huán)出現(xiàn)漏洞都會給食品安全帶來嚴重威脅
③創(chuàng)新食品安全監(jiān)管機制
④堅決淘汰劣質企業(yè),以震懾所有企業(yè)使之不敢越雷池半步
⑤保障食品安全需要生產經(jīng)營者誠信自律,更需要嚴格的法律制度約束和有效監(jiān)管
⑥因此,必須保持嚴厲打擊違法違規(guī)行為的態(tài)勢,及時消除各環(huán)節(jié)的隱患
A. ②⑥①③④⑤ B. ②⑤⑥①④③
C. ⑤②⑥③①④ D. ⑤⑥②④③①
【答案】 C
【解析】本題重點在于找準過渡句,從而推出上下文的排序。不難看出,語段主要講述兩方面的內容,一方面是陳述食品安全問題的重要性②⑤,另一方面是解決辦法③①④,⑥句承上啟下,從而確定答案C。
三、認準收尾句,呼應開頭句
【例5】(2010年高考廣東卷)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的語句,銜接最恰當?shù)囊唤M是
作品的獨創(chuàng)性亦即作品的原創(chuàng)性,具體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是作者的直接創(chuàng)作活動產生了作品 。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是作品表現(xiàn)出作者的個性特點。__________。不同的人對同一題材的創(chuàng)作也是常見的現(xiàn)象。____________。作品的獨特性是針對作品的表達形式而言,并不延及作品的主題思想,也不涉及未加提煉、加工的社會生活本身,________
______________。
①只要是獨立創(chuàng)作的作品,即使使用了相同的材料,也會產生出與他人作品不同的表達特征。
②作者運用自己獨到的眼光、技巧、獨立地選擇了自己滿意的色彩、旋律、動作、語言等,形成對自己的思想、觀點、感情的表達形式。
③作者的作品活動表現(xiàn)為對素材的取舍、運用,素材是構成作品的原始材料,他本身不是作品。
④但只要是作者本人獨立創(chuàng)作的必然表達出與他人不同的個性特點。
⑤任何人的創(chuàng)作都離不開對前人文明成果的傳承、借鑒,也離不開同時代人的互相影響。
A. ②①⑤④③ B. ②④③①⑤
C. ③②⑤④① D. ③④②⑤①
【答案】 C
【解析】本題的重點在于確定收尾句,排序題的收尾句多為總括或呼應前文。從所給文段“一是作者的直接創(chuàng)作活動產生了作品”,很容易看出后面應該接③句,由此排除A選項。然后區(qū)分⑤和①哪句更合適做收尾句,從所給文段“作品的獨特性是針對作品的表達形式而言”可以感受到末句在呼應首句,①句中“只要是獨立創(chuàng)作的作品”呼應開頭的“作品的獨創(chuàng)性亦即作品的原創(chuàng)性”,從而確定①更適合做收尾句。
【例6】(2012年高考全國新課標卷)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的語句,銜接最恰當?shù)囊唤M是
在我國古代,人們盛物用的器皿除陶器等之外,還有一種容器,是葫蘆。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最早的記載見于《詩經(jīng)》,如《公劉》篇中“酌之用匏”的“匏”就是指葫蘆
②用葫蘆作容器是先民們認識自然、利用自然的結果
③ 葫蘆是一種葫蘆科爬藤植物的果實
④葫蘆成熟后,掏空里面的籽瓤,即可當容器使用
⑤它大多呈啞鈴狀,上面小下面大
⑥我國勞動人民使用葫蘆盛物的歷史非常悠久
A. ⑥②③⑤④① B. ⑥①④②③⑤
C. ⑤③④①⑥② D. ③⑤④⑥①②
【答案】D
【解析】考生語言表達連貫的能力在做題時尤為重要,以本題為例,由所給文段“葫蘆”可以推出下句緊接著應該為③,說明“葫蘆”的情況。接著判斷文段的收尾句,文段開頭為“在我國古代”,②句“用葫蘆作容器是先民們認識自然、利用自然的結果”正是對開頭的呼應,故應作為收尾句。
國家《新課程改革標準》研制組組長、國內著名英語教育專家陳琳教授指出:“針對英語學科的實際情況和問題,結合多年課程標準研制的經(jīng)驗教訓,我們用三年時間完成了新課程標準的修訂。此次修訂,我們的理念既有所堅持,又有所突破。用一句話來說,就是:一以貫之,與時俱進。通過情感態(tài)度、語言技能、語言知識、學習策略、文化意識等五個方面來共同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币罁?jù)新課標所體現(xiàn)的理念和精神,我們注意到:無論是人教社新版的教材,還是外研社版等各類教材,它們的編寫都不約而同地貫穿體現(xiàn)了這一主導思想。
《2012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統(tǒng)一考試大綱湖北卷英語科考試說明》中指出:“命題考慮英語學科特點,在考查考生的英語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的同時,側重考查考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特別是運用英語獲取信息、處理信息、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庇纱瞬浑y看出,無論高考試題的形式或內容怎樣變更,“一以貫之”的命題思想、理念和原則是永恒不變的主旋律。
英語科的命題思想是“穩(wěn)定中求發(fā)展”。進入新課改后,在2012年的高考備考過程中,我們獲悉的變化趨勢仍是這么幾句話:“平穩(wěn)過渡,無縫對接,小步走,不停步?!泵}原則是:注重基礎,強調運用,突出能力。因此,新課改高考的英語科試卷必將秉承以上原則與思想,不一味在機械重復式的知識儲備上做過多文章,仍然要在試題中對“用英語獲取信息、處理信息來分析解決問題的運用能力”方面進行考查和選拔。
在2012年的湖北卷中,聽力理解、完形填空、閱讀理解題是對學生綜合運用能力進行考查的主陣地。它們在命題上呈現(xiàn)出穩(wěn)定的延續(xù)性,與前幾年的命題風格無明顯差異。形式上的變化僅僅體現(xiàn)在完形填空的分值略有調整,從原來的1.5分/小題降為了1分/小題。
2012年湖北卷(英語科)(以下簡稱為“湖北卷”)的聽力試題,仍然著重檢測考生聽力理解和獲取信息、加工信息的能力。朗讀者語速適中,發(fā)音清晰,音質精良,在制作技術上堪稱完美。對考生來講,“暗流”依舊存在于兩個方面:其一是聽前面5個小題時的心理緊張情緒,其二是文本材料中需要推斷加工才能得出結論的部分。
對于聽力訓練,建議堅持精聽與泛聽相結合;如條件許可,盡量選擇不同朗讀者的訓練材料,以增強適應性;加強對各種不同生活情景交際語言的熟悉程度;對較復雜的語言現(xiàn)象(如虛擬語氣、條件與轉折等)要強化訓練;最后,聽力訓練宜常態(tài)化,克服緊張情緒的產生。
完形填空,考查學生在閱讀理解的基礎上對詞匯知識的掌握情況。補全后的短文意思通順、前后連貫、結構完整。很大程度上考查了考生的閱讀理解和詞匯運用能力。要想較好地在該題中得分,光憑機械記憶積累起來的詞匯量是遠遠不夠的。它側重考查學生能否在掌握文章主旨大意的基礎上,正確理解句與句、段與段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能否在對語意、語境、語篇深層次理解的基礎上,準確地判斷動詞、名詞、形容詞、副詞等的使用。
湖北卷中的完形填空題,給出的是一個敘述式的短文。文章短小精干,寓意頗深。主旨講的是主人公本來為了響應社會學家的號召,減少不必要的耗費去購買一輛自行車。結果卻在店主的不斷推薦下,不知不覺地購買了一些具備“噱頭”功能的配件,最終事與愿違,還是成了消費型社會的犧牲品。對于20個選擇填空的類別,筆者做了一個初略的統(tǒng)計,見下表:
由上表我們不難看出,如能通讀全文,“瞻前顧后”,對文章的主旨要義做到“心領神會”,再加上日常英語學習中對重點詞匯的嫻熟運用,想要在完形填空題中拿到高分,并非難事。
閱讀理解通常題材比較豐富,有日常生活、科普、人物傳記、史地等;體裁較廣,有記敘文、說明文、應用文、議論文等。考查考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即對文章整體和局部信息的理解和掌握情況。整體指對文章的主旨要義、作者的態(tài)度、意圖等;局部指分散于文中的特定信息。
湖北卷的閱讀理解題取材極富時代氣息,主題幾乎都與生活息息相關,通俗易懂,考生一般不會產生“厭讀”情緒。五個主題分別涉及到“英國的變化”“媽媽的教育”“女權運動”“兄弟姐妹差異的成因”及“如何擁有一個有活力的早晨”。每篇短文篇幅適中,可讀性強。在設題方面,統(tǒng)計如下:
從分布來看,難度題(即理解主旨要義題)的比重有所降低,而中檔題即(理解文中具體信息題)的成分相應增加了,這有助于考生穩(wěn)定發(fā)揮。兩道猜測詞義題,都將詞義理解與上下文理解完美地結合在一起。尤其是第57題,上下文信息是一個含虛擬語氣的長句—— As I got older, my mom helped me unlock the mysteries that would otherwise have paralyzed my first attempts to do it myself. 考生必須準確掌握otherwise在句中的反義假設,才能準確猜出paralyzed一詞的含義(該詞本意是“使癱瘓”,在本文中理解為“使受到阻礙或破壞”)。至于簡單推斷與推理題,考生只需看清題目所指,回原文定位出具體信息點的位置,稍作分析,即可得到正確答案。
這類作文教學設計的價值取向是“為了寫出好文章”,即關注的重點是學生能否寫出規(guī)范的、像模像樣的文章;采用的教學設計方法是“技能訓練法”,教學側重點是解決“怎么寫”的寫作技能。
2.理論和實踐積淀
這類作文教學的理論研究有著豐厚的積淀,從葉圣陶先生開始就重視文章技法,再到后來如朱作仁教授提出的作文能力訓練體系(審題、選擇題材、立意、搜集材料、整理材料、語言表達、修改),吳立崗教授提出的作文能力訓練體系(搜集和積累材料、審題和命題、表達中心、安排結構、用詞造句、修改),朱紹禹教授提出的作文能力訓練體系(觀察和感受、選擇和確定主題、區(qū)別和運用表達方式、選擇和運用文體、整理材料、構思組織、語言表達、修改、限時作文)等,為教學實踐提供了豐厚的理論支撐。
這類作文教學的實踐經(jīng)驗也很豐富,是我國作文教學的主流。尤其是上世紀80年代,很多著名的作文教學流派本質上都是“文章本位”的。著名的有:常青的“寫作基本訓練分格教學法”,把表現(xiàn)五味(聲、色、味、形、觸感)和七情(喜、怒、哀、懼、愛、惡、欲)的基本寫作能力劃分為265個格,每格配以范文,逐格訓練,循序提高學生作文能力;錢夢龍以“文體中心論”為指導的“模仿—改寫—仿作—評析—借鑒—博采”作文訓練過程;北京景山學校周蘊玉和上海于漪的“文體為緯—過程為經(jīng)”訓練模式;丁有寬的“讀寫結合”訓練,從句到句群再到段,逐級訓練;最近走紅的作文培訓高手袁志勇的“作文思維臺階”,也是著手于“如何寫出好文章”,用“分叉”“找臺階”等短平快的寫作技巧幫助學生“打造”出好文章。
3.利弊分析
文章本位的作文教學對我國中小學作文教學實踐具有重要的意義,使作文教學逐步走上“有招、有序、有效”,尤其是近年來不少作文技能的訓練開發(fā)了大量“策略性”寫作知識,在培養(yǎng)學生基本的寫作技能方面,功不可沒。
但其弊端在于,這類作文教學的價值取向在于文章本身,對作者主觀體驗、生活積累、讀者和寫作目的等關注不多。尤其是在小學低段,學生剛接觸“寫話”“習作”,過分重視寫作技能,以追求寫好文章為目標,會扭曲寫作的本質,讓作文變成枯燥的文字游戲,阻斷學生作文的快樂源泉。
二、摹寫本位的作文教學
1.基本內涵
這類作文教學的價值取向是“為了摹寫真實生活”,旨在真實再現(xiàn)發(fā)生過的一切客觀真實和主觀真實,即特別關注學生自己的真情實感;采用“活動教學法”,通過活動創(chuàng)設幫助學生開掘寫作內容;教學側重點是解決“寫什么”。
2.理論和實踐積淀
這方面的理論研究很多,國內大量文獻都在呼吁作文教學要重視真情實感,此處不再贅述。這方面的實踐非常豐富,可分為兩類:
第一類是“摹寫客觀真實”的作文教學,如上世紀80年代初劉朏朏和高原提出的“觀察—分析—表達”三級訓練體系,吳立剛、賈志敏等提出的“素描作文”訓練等。近來比較走紅的典型課例如張萬化的《吃西瓜》、李白堅的《比手勁》等作文教學設計,其本質都是通過實物展示或課前活動為學生提供可供觀察的寫作內容,而后再進行摹寫。目前這類作文教學在國內仍很走紅,很多名師的作文教學設計多屬此類。
第二類“摹寫主觀真實”的作文教學,最為典型的課例當屬王崧舟的《親情測試》作文教學設計,通過煽情的課堂活動設計,幫助學生體驗習焉不察的濃厚親情,在交流和感動中自然成文。目前這類作文教學在國內也很走紅。
3.利弊分析
摹寫本位的作文教學極大地推進了我國傳統(tǒng)真情實感類作文教學,具有很大的進步意義。
首先,這種作文教學可以幫助中小學生的寫作訓練走上基于觀察的康莊大道,促進學生觸摸寫作的本真,幫助學生養(yǎng)成善于觀察生活、勤于獨立思考的習慣,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寫作的能力,還培養(yǎng)了學生正確的思維方式和學習態(tài)度,甚至影響到今后的生活能力和工作能力。
其次,這類作文教學在解決學生“寫什么”方面探索出了比較有效的教學措施:運用實物展示、動作表演、回憶喚醒等寫前活動,通過適當?shù)陌凳?、渲染、凸顯,激活關于某個話題的寫作儲備,并通過鏡頭定格、聚焦、放大等教學手法,把生活具象化、把情感具體化、把事件細節(jié)化,學生很容易形成寫作內容和思路。
但是這類作文設計也有其明顯的不足。
首先,對讀者、寫作目的等關注不多,這類寫作本質上仍是文章本位的,或者叫“人造作文”。這類作文教學中,更多的是“為了寫作而生活”,而不是“為了生活而寫作”。因此,這種寫作教學也未能充分培養(yǎng)學生“應對生活所需的寫作能力”。
其次,這類作文教學嚴重忽視理性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研究性寫作能力受阻,集中體現(xiàn)了我國中小學作文教學長期存在的傾向:重抒情、輕理性,因此我國中小學生的實用性、研究性寫作能力與國外形成巨大反差。這是新時期語文課改亟待解決的問題之一,目前已引起研究者的關注。孫紹振指出,我國中小學“課堂中充斥著感性的情感宣泄,精密的概念語言訓練則極為欠缺”,溫儒敏認為要“用智性表達拒絕文藝腔”。
最后,這類作文教學不能充分展示寫作的功能和價值?!罢媲閷嵏小北举|上是一種“過去時”的寫作姿態(tài):寫作的重要功能是對發(fā)生過的現(xiàn)實生活進行再現(xiàn)、模仿、保存和復制。然而,隨著寫作功能和價值的不斷挖掘,寫作越來越多的被作為吸收、消費、生產知識的動態(tài)建構和改造過程,“寫作為了學習”的觀念逐漸為人們所接受;同時,寫作也不再是典型的、例行的考試行為或訓練行為,而是解決生活事務和工作任務的途徑,是一種提示、協(xié)助、解決問題的手段。上述這些寫作功能觀無疑將給我國的作文教學帶來極大的沖擊!
三、交際本位的作文教學
1.基本內涵
這類作文教學設計的價值取向是“為了完成交際任務”,解決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種事務;采用的教學設計方法是“交際教學法”,通過創(chuàng)設真實的交際語境(目的、對象、任務)來完成寫作,寫作的語言、體式、內容主要不是由“好文章”的寫作技能決定,而是由語境、目的、對象決定;教學的側重點是“為什么而寫”。
2.理論和實踐積淀
近年來,關于交際本位的作文教學理論研究逐漸增多,代表性的研究成果有香港學者岑紹基的《應用寫作理論與教學研究》、李海林的《論真實的作文》和魏小娜的《我國作文教學中“真情實感”的理性反思》等。
交際本位的作文教學實踐積累,目前在國內雖然不多,但也已開始出現(xiàn)。典型課例如于永正老師的《外貌描寫及轉述通知》作文教學設計,該課例乍看像是上述第二類“活動作文教學法”。但是實質有區(qū)別,于老師的教學設計特別重視交際語境的創(chuàng)設,賦予了學生較為真實的交際對象、交際目的和交際任務,充分利用語境因素來規(guī)約、引導學生交際對話,進而展開寫作,形成書面作品。另外比較典型的課例還有魏小娜設計的“有話好好說:學會提建議”教學、榮維東設計的“由‘睡衣上街’說起”等系列作文教學課例,集中體現(xiàn)了基于交際任務而展開的寫作教學形態(tài)。
3.積極意義
交際本位的作文教學設計相對來說是一種比較新的作文教學類型,其積極意義在于:首先,扭轉了我國作文教學長期忽視讀者、脫離生活需要的弊病,把作文教學從狹隘的作文訓練和應試訓練中解放出來。其次,這類作文教學設計必將催生一系列全新的作文教學知識。從交際的角度看,傳統(tǒng)的記敘文寫作知識會有很大的變化,比如推薦下崗的母親到一個單位去做清潔工的文章,與傳統(tǒng)的“我的媽媽”記敘文寫作知識有很大差異,需要運用更高級的寫作策略,展開復雜的思維活動;再如傳統(tǒng)的議論文寫作,當轉化為有交際目的的“為了勸說”的寫作后,部分議論文寫作知識也將被替換;另外,當寫作為了交流、組織、發(fā)表信息,解決工作生活中的交際任務時,會更多的借助文字之外的圖表、表格、清單、圖形和小標題等寫作形式,也會新增報告、電子郵件、論壇等多元的語篇形式。
四、認知本位的作文教學
1.基本內涵
這類作文教學的價值取向是“寫作可以促進認知”,是基于寫作的“認知功能”而提出來的,認為寫作除了表情達意功能之外,還有助于思考、學習和研究;采用的教學設計方法是“認知寫作教學法”,多以跨學科的姿態(tài)出現(xiàn),通過寫作促進其他知識的學習、思考和研究;教學的側重點是“寫作怎樣促進認知”。
2.理論和實踐積淀
認知本位的寫作理論研究主要集中在國外。在德國,1820年的“以寫促學”教學法就已經(jīng)有意識地被運用于大學教育。到了20世紀80年代,美國提出“學習:通過寫作”的口號,認為寫作可以促進有目的高效讀書,寫作的過程就是讀書學習和研究思考的過程。威廉姆(William K.Zinsser)的Writing To Learn一書中,也提出“通過寫作而學習”的口號,充分揭示了寫怍作為學習方法的魅力,使人明白“寫作作為學習的開始……寫作可以幫助任何人用邏輯形式來組織和呈現(xiàn)他們的想法,……寫作可以幫助任何一門學科?!苯陙?,國內學者馬正平的《高等寫作引論》和祁壽華的《兩方寫作理論、教學與實踐》等書開始逐漸引介國外的認知寫作理論。
認知本位的寫作訓練在西方國家受到廣泛重視,無論中小學還是大學教育都特別強調研究性寫作。目前在我國還沒能引起足夠的重視,但實踐領域也有不少成功的做法,只是沒被給予清晰的定位。比如上世紀80年代章熊提出的“語言與思維訓練相結合”的模式,已開始突破文章本位和摹寫本位,意識到寫作與思維的本質聯(lián)系,認為寫作可以幫助達成有條理的思維。此外,劉可欽1996年采用“數(shù)學作文”的方法改革小學數(shù)學教學,近些年來“數(shù)學作文”在我國中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被廣泛運用;胡六林在《小學數(shù)學作文初探》一文中詳細描述了數(shù)學作文的意義、作用和類型,介紹了寫作如何促進數(shù)學的學習。另有魏小娜在《認知寫作:開發(fā)作文教學內容的新嘗試》一文中設計了認知寫作的教學案例,引領學生借助寫作學習高中思想政治課程內容。尤其值得關注的是,不少學生其實已在踐行“通過寫作而學習”的理念,借助寫作來促進高質量的學習,只是這種自發(fā)的行為沒被當作寫作技能來進行專門培養(yǎng)。
3.積極意義
一、命題要充分調動學生寫作的積極性
命題作文,首先要使學生的大腦處于興奮狀態(tài),各種有關器官處于最活躍狀態(tài),只有這時,他才有可能把自己的智慧、情感形之與筆端。
1.命題力求“新”
所謂“新”就是新穎、新鮮。只有“新”的東西才能激起學生的興趣。那么,怎樣使命題“新”起來呢?一是舊題新作,改造完善。如《我的老師》這個題目,我們將它改為《我班來了一位新老師》。這一下學生感到非常新鮮、親切,產生了極大的寫作興趣,將這位“新”老師的言談舉止、興趣愛好、著裝打扮、品格修養(yǎng)、職業(yè)道德、敬業(yè)精神等寫的淋漓盡致,躍然紙上。二是開拓新的寫作領域。改革開放,新事物如雨后春筍,層出不窮。
2.命題力求“活”
所謂“活”就是靈活。這類題目范圍較廣。如《思念》《變化》《春天》《偶像》《生活》《理想》等?!八寄睢奔瓤蓪憣ψ娓改?、父母、老師、同學等的思念,也可寫對童年生活的思念;“變化”既可寫家鄉(xiāng)、城市、學校、班級等的變化,也可寫一位后進生的變化等;“春天”既可寫美麗迷人的大自然,也可寫社會主義的“春天”;“偶像”既可寫你所崇敬的普通勞動者、科學家、英模人物,也可寫為國爭光的體育、電影明星等;“生活”既可寫你的校園生活、業(yè)余生活、家庭生活,也可寫人生所追求的真正生活及人類的幸福生活;“理想”既可寫你將來做一名人類靈魂的工程師、解除病人痛苦的白衣天使,遨游太空的宇航員、美化城市的設計師等理想,也可寫人類共同追求的美好理想。以上題目,其中心的確定是有較大靈活性,材料選擇的余地也是較寬的。另外,對一些獨詞的文題,指導學生不僅要把握所揭示的中心與范圍,同時又要領會其象征意義。如《路》,既可寫放學回家之路,也可寫崎嶇不平的山路等。再從抽象的象征意義去分析,進而聯(lián)想到開拓祖國的四個現(xiàn)代化之路、勇于攀登的人生之路。如果從這層意義上去開拓,那么便可以給“路”賦予一種新的特殊的含義,舊使文章更加錦上添花了。
二、命題要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貝魯泰斯說:“想象是人生的肉,若沒有想象,人生不過是一堆骸骨?!睈垡蛩固拐f:“想象比知識更重要?!笨梢娤胂蟮闹匾?。隨著社會、科學的發(fā)展,青少年的視野越來越寬,見識越來越廣,思索的積極性越來越強。他們的智力越來越早地得到開發(fā),這就要求我們用新的眼光來看待當今的青少年,要求我們的作文教學決不能停留在過去一些保守的傳統(tǒng)教法上。中學生的年齡在十三四至十八九之間,頭腦中形成的框框少,這個時期他們求知欲旺盛,富于豐富的想象力,好勝心強,獨立意識增強,這些都是發(fā)展他們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有利因素。
想象力是一種綜合能力,它包括集中的注意力,敏銳的觀察力,良好的記憶力,創(chuàng)造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性的思維力。創(chuàng)造力的培養(yǎng)不是一件容易之事,就作文而言,它必須建立在細致的觀察、獨到的發(fā)現(xiàn)、詳盡的分析、慎密的推理、豐富的想象的基礎上。當然,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想象力有一定難度。起初,可能會出現(xiàn)一些十分荒唐可笑的想法,但我們不尋求盡善盡美,更不能因為怕出笑話而放棄或阻止學生,不敢放手讓他們打破舊框框,大膽想象。如我們以《烏云的聯(lián)想》為題,先略加指導,告訴他們怎樣開辟蹊徑,挖掘事物的深刻含義,寫自己觀察體會到的東西,走自己創(chuàng)新的路子。一位同學在寫此文時,一反別人把烏云比作黑暗與丑惡的慣例。他說:烏云帶來暴雨,沖盡大地上的一切污垢,把河山洗得更加潔凈,烏云過后,驕陽噴出,世界變得更加壯麗。他寫道:萬物生長靠太陽,但也不能缺少雨水。他為烏云鳴不平:“你創(chuàng)造的財富越充裕,你的形象就越丑陋”他創(chuàng)造想象得多么有新意呀!
三、命題要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思辨力
“思辨”就是慎思明辨。恩格斯說:“一個民族想站在科學的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沒有理論思維?!比祟惿鐣搅耸攀兰o就進入理性時代,而生活在二十一世紀初的青少年,是非常喜歡思索的,但由于他們畢竟年輕,閱歷淺,在考慮問題時易犯直線性、片面性、簡單化的毛病。因此,作文命題時要注意培養(yǎng)他們的邏輯思維和科學的思想方法,提高他們慎思明辨的能力。
1.提出問題,引發(fā)思考
這類命題本身不是一個現(xiàn)成的判斷,而是學生通過思辨回答的問題。比如我們以《公共場所禁止吸煙對不對》為題寫篇議論文。有人認為公共場所吸煙污染環(huán)境,有害他人健康,不利于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和和諧社會建設,同時也違反了有關地方法規(guī),禁止是對的;有的則認為不應該禁止,其理由是:煙草業(yè)是納稅大戶,廠家生產的煙沒有
這些煙民來消費,國家豈不減少了財政收入?兩種觀點針鋒相對。后來把兩種看法交給學生討論,經(jīng)過思辨,大家統(tǒng)一了思想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