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激情一区二区高清在线,亚洲中文字幕网址在线,九色在线精品视频,久久深夜福利亚洲网站

    <object id="jtoc7"><button id="jtoc7"></button></object>

      <object id="jtoc7"></object>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學術 出書 購物車

      首頁 > 優(yōu)秀范文 > 小學英語學習策略

      小學英語學習策略樣例十一篇

      時間:2023-01-03 05:31:32

      序論:速發(fā)表網(wǎng)結合其深厚的文秘經(jīng)驗,特別為您篩選了11篇小學英語學習策略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創(chuàng)資料,歡迎隨時與我們的客服老師聯(lián)系,希望您能從中汲取靈感和知識!

      篇1

      【中圖分類號】G623.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3)10-0088-01

      我國十分重視教育的發(fā)展,素質(zhì)教育和終身教育已經(jīng)將情感教學列入教學要求范圍之內(nèi),這是現(xiàn)代教育發(fā)展中的一大進步。情感教育要求教育工作者關注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情緒、思想傾向等情感因素的變化,準確地掌握學生的心理特征和學習動態(tài),從而進行針對性的教學。利用情感因素來進行小學英語教學,能夠營造一個輕松、自由、民主的學習氛圍,使學生以一個良好的狀態(tài)進入小學英語課堂。在此過程中,老師應多與學生交流情感,了解學生情感中的積極成分和消極成分,充分發(fā)揮積極因素對英語教學的促進作用,減少消極因素對英語教學的負面影響,這樣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主動性,優(yōu)化教學模式,提高英語課堂效率,從而滿足素質(zhì)教育和終身教育對小學英語教學的要求。

      一、情感教學觀念的形成

      由于目前我國經(jīng)濟發(fā)展速度加快,對教育的要求也就越來越高,因此,隨之帶來的就是教育的不斷改革、更新和進步。與此同時,人們也對社會需求和教育的作用有了更加清醒的認識,接受教育的目的也更加明確,這樣可以有效地提高受教育者的知識水平,打破以往陳舊的學習方式,以培養(yǎng)自身個性和綜合素質(zhì)作為接受教育的主要目的。

      長期以來,我國的基礎性教育已經(jīng)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由以往只關注學生成績,改為關注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并將這種理念應用于教學實踐中,這是實現(xiàn)素質(zhì)教育的有效手段之一。小學英語教學是提高學生語言知識水平和語言運用能力的基礎,在小學英語學習中滲透情感教學理念,對培養(yǎng)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態(tài)度具有重大意義。

      二、情感教學在小學英語學習中的應用

      1.情感教學理念應貫穿于小學英語學習過程的始終,為學生營造一個自由、輕松、民主的學習環(huán)境。

      (1)在課程開始前的備課階段,老師要嚴格按照教學大綱的要求找出本課知識的重點,再結合本學科的性質(zhì)、學生的年齡特征以及自己的教學經(jīng)驗,明確把握本課教學的難點。在課堂上,老師要盡可能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diào)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使他們充分參與課堂。老師要與學生一起探討本篇課文的大致意思,將個人情感滲透到課堂教學內(nèi)容中去,這樣才能提高課堂效率。

      (2)在語言交流上,老師要用自己的情感態(tài)度去感染學生,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樂趣。要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的優(yōu)點,多給予學生鼓勵;還要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情感變化的特點,這樣才能更好地運用情感教學方式。由于英語知識具有層次和類型上的差異,而且學生的知識水平也參差不齊,因此,老師要在充分掌握這些特點的基礎上進行情感教學。

      (3)充分發(fā)揮表情和肢體語言在情感教學中的作用。在英語教學中,老師與學生之間除了一些語言的交流外,還有許多無聲的交流,如:肢體語言交流、表情交流等,這些交流方式彌補了語言交流的不足,增進老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以人教版小學英語教材為例,在教授“head(頭)”單詞時,讓學生合上課本,老師做出思考的動作,然后再用語言加以描述,讓學生猜測它的意思,并以期待的表情面對全班同學,當有同學舉手示意的時候,就要用鼓勵的眼光注釋著他們。這種有聲和無聲相結合的交流方式,就是情感教學的內(nèi)容之一。這樣會使學生對學習的內(nèi)容充滿期待,與老師之間形成親密的關系,對英語學習也更加有信心。

      2.創(chuàng)新思維,完善教學方式,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教學方式的好壞將直接關系到課堂教學效率和教學質(zhì)量。因此,在教學實踐的過程中,老師應調(diào)動一切積極因素,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英語也具有一定的理論性,因此,在英語課堂上,老師應采用直觀教學的方式,創(chuàng)建情境教學環(huán)境,將一些抽象的、枯燥的英語知識用形象、直觀的方式呈現(xiàn)出來,為英語課堂注入新鮮的活力;在課下,老師要為學生營造一個英語學習環(huán)境,為他們提供用英語交流的機會,這樣不僅可以讓他們將英語知識應用于實際,使英語學習與生活實踐融為一體,還能真正感受到英語的實用價值和學習英語的樂趣。

      3.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師生關系是情感教學中很重要的一部分,融洽的師生關系是教學活動的保障,同時也是增強學生情感興趣和提高學習效率的有效途徑。老師的主要任務不僅僅是傳授知識,他們還是設計教學活動和引導學生情感變化的主導。因此,老師要尊重學生的個性、情感,充分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引導學生發(fā)揮情感中的積極因素,調(diào)節(jié)情緒。對于學生情感的變化,要給予理解和引導,而不是一味地壓制,否則會適得其反。老師不僅要因材施教,還要有“愛學生”的觀念,這樣才能充分發(fā)揮情感教學在英語學習中的作用。

      三、結束語

      為了達到素質(zhì)教育和終身教育的要求,學生的個性和綜合素質(zhì)成了小學英語教育培養(yǎng)的主要目標。小學英語是學生英語學習的初級階段,這個階段的重點應是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在小學英語學習中運用情感教學,不僅能夠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提高英語教學效率,還能對其他學科的教學提供一定的參考。

      參考文獻:

      篇2

      “英語學習的最高效率=時間、教學內(nèi)容、負擔量、成本和成績的函數(shù)

      具體地說,英語學習的最高效率是指學生所花的學習時間最少、學習內(nèi)容最多、學習負擔最輕、成本最低 和學習成績最高。這是我們要全身心地投入追求的目標?!保?章兼中主編《小學英語教育學》P292,19 96年)國內(nèi)外研究成果證明,學習效率與學習策略的使用有著正相關。為此,探索并總結積極、有效的英語 學習策略就成了減輕負擔、全面提高學生素質(zhì)和教育質(zhì)量的重要途徑。

      一、英語學習策略研究的興起

      行為主義心理學認為大腦是一個黑箱。在黑箱中人的學習思維活動是不可測的,它看不見、聽不出、摸不 著,難以觀察、感知。有時學生學習時會出現(xiàn)一些外顯學習行為,一方面這些外顯行為并不能完全正確反映思 維活動的內(nèi)隱因素,另一方面僅憑這些少量的外顯行為也難以揭示學習思維活動的內(nèi)隱因素和本質(zhì)特征。五十 年代末到七十年代中期,隨著現(xiàn)代認知心理學的產(chǎn)生,人們開始研究“不可測”的學生學習的思維活動和認知 過程。由此,學生英語學習策略的研究逐步受到重視并成為當前研究的熱門課題之一。Brun-ner在A study of

      Thinking (1956)中研究了人工概念形成學習過程中的聚焦策略和掃描策略。Aron Carton 在The Method o f Inference in FL Study (1996)中研究了用不同的推理方法學習外語的策略并在1970年進一步區(qū)別了三種 推理策略:一是語內(nèi)線索推理,用外語知識推理;二是語標線索推理和語外線索推理;三是用客觀世界知識推 理。Flavell,Beach和Chinsky(1966)通過唇動次數(shù)觀察幼兒園和小學二~五年級學生的復述語言策略。Rub in(1975)研究了優(yōu)秀語言學習者的五個學習策略和三種認知策略:交際策略、社交策略和認知策略。隨后各 種外語學習策略的概念、分類和方法研究成果不斷涌現(xiàn)。

      二、學策略的界定

      1.學習者策略和學習和策略

      什么是學習策略,至今眾說紛紜、沒有一個公認的界定。再加上國內(nèi)外學術界常常使用“學習者策略”和 “學習策略”兩個不同的概念,更給研究學習策略增加了一層困難。為減一少研究學習策略的困惑,我們首先 必須明確它們的概念和使用的范疇。Wenden和Rubin在Learner Strategies of Language一書中使用了學習者策 略(Learner Strategies)和學習策略(learning Strategies)兩個不同概念。他們對語言學習者策略定義為 :學習者為了有效地獲取、貯存、提取和使用信息所采用的一整套系統(tǒng)的行動、步驟、計劃和日?;顒拥确椒?,即學習者學習和調(diào)節(jié)學習所采取的各種措施。他們把學習策略歸結為學習者策略的三個策略之一,即學習策 略、交際策略和社交策略。把學習策略定義為有助于學習者建構語言系統(tǒng)的策略。我們認為,不論是學習策略 ,還是學習者策略,都是指學生(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采用的總的對策、措施和方法,即為達到掌握外語為 目的的學習思維活動的程序。(參閱章兼中主編《小學英語教育學》P86,1996年)因此,我們可以把 兩者合起來統(tǒng)稱學習策略。原因之一是學習策略的本質(zhì)就是學習者(學生)使用的學習策略;其二,學習策略 的目的就在于促進學生掌握語言知識和為交際初步運用英語的能力,也就包括了交際策略和社交策略等各種因 素,其實社交策略也屬于交際策略,是交際策略的一種策略,沒有并列的必要。

      2.學習策略的界定

      國外一些心理學家、應用語言學家和外語教學法家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依據(jù)給學習策略作出了不同的界 定。我們試將學者們對學習策略的界定列表如表(1)。

      從表(1)可知,心理學家、教學法家以學習語言的過程(包括模擬信息處理過程)、活動、途徑、方法 、技巧等為依據(jù),闡明學習策略是在學習過程中有效地學習(規(guī)則系統(tǒng))的途徑、程序、方法和技巧的內(nèi)隱思 路和外顯行為。但學習策略主要是一種內(nèi)隱的思維活動,它有時以一種外顯的行為(程序、步驟)顯示出來, 但往往并不表現(xiàn)出來,僅是一種在大腦中的內(nèi)隱思維活動而難以被人觀察和感知。由于學生學習英語的目的是 掌握一定量的語言知識、技能和為交際初步運用英語的能力,因此,我們根據(jù)學習英語的目的、內(nèi)容、過程和 方法,可以界定學習策略是引起語言知識、技能、交際的能力、智力和情感因素持久變化的、有效的活動、途 徑、措施和方法(思路和行為)的綜合體。

      表(1) 人 物 依 據(jù) 界 定 Rigney,1978 方法和技巧 學習的程序和步驟 Bailystok,1978 方法 利用信息提高語言可選擇性的方法 Duffy,1982 方法 內(nèi)隱的學習規(guī)則系統(tǒng) Stern,1983 途徑 服務于一般發(fā)展的途徑 O'Malley and Brown,1983 過程和方法 有效地獲取、貯存、檢索和使用信息

      所采用的一套系統(tǒng)的行動、步驟和計劃 Bailystok,1983 活動 提高使用語言能力的各項活動 Danseran,1985 Nisbert,1986 過程 學習過程 Weinstein and Mayer,1986 過程 影響學習者編碼過程的行為和思路 Chamot,1987 方法、技巧和途徑 語言和內(nèi)容的交際技巧、途徑、思路

      和行為 Rubin,1987 方法、途徑 發(fā)展直接影響學習語言體系的途徑 Oxford,1989 結果、目標 使學習更有效、自我導向和享受樂趣 O'Grady,1989 過程、信息處理 理解輸入語言和交際運用語言 O'Malley and Chamot,1990 過程和方法 幫助自己理解、學習(記憶信息)的方

      式、行為和思路

      三、學習策略的構成因素

      研究學習策略的構成因素有助于確定研究學習策略的范圍、層次和類型,從而提高英語教學質(zhì)量。當前心 理學家從不同的角度或標準研究學習策略的構成因素,得出不同的分類體系。光是O'Malley和Chamot(199 0)就提出了638種學習策略并分成25個類別。我們就心理學家根據(jù)不同的標準對學習策略提出的不同的 構成因素列表如表(2)。

      表(2)是心理學家根據(jù)不同標準對學習策略構成因素作出范圍廣闊的闡述。綜上所述,并根據(jù)我們的英 語教學實驗的經(jīng)驗,我們可以把它們歸納成三大策略:情意策略、認知策略和智力策略。

      屬于情意策略的有:情感監(jiān)控、社會學習、情感動機和社會情意策略等。

      屬于認知策略的有:理解和保持策略、語言是一個系統(tǒng)、語言形式、記憶策略、學習策略、提取和使用策 略、語言是交際工具、語言功能、交際策略、社交策略、表達策略、監(jiān)控、評價策略等。

      屬于智力策略的有:計劃、選擇、注意、綜合和自我管理策略等元認知策略。

      情意、認知和智力三大策略的關系可用下圖表示:

      附圖{圖}

      三大策略互相聯(lián)系,互相促進,它們又各含有自身多種策略。多層次的學習策略可用表(3)顯示。

      這樣歸類的優(yōu)點:一是有利于促進和保證英語學習目標的完成;二是充分體現(xiàn)了學習英語的認知過程和多 層次的學習策略;三是使用的術語是英語課堂教學經(jīng)常使用的,簡潔易懂,操作方便;四是基本上包括了各家 分類的策略。下面再簡略談談情意策略和記憶單詞策略、對話認知策略。

      表(2) 人 物 標 準 構成因素 1. Nainman,1978 完成任務 語言是一種系統(tǒng),語言是交際工具,情感

      監(jiān)控和語言監(jiān)控 2. Bailystok,1978 過程 語言形式,語言功能,推理和監(jiān)控 3. Brown and Palinscar,1982 認知目標 元認和策略和認知策略 4. Stern,1083 優(yōu)秀學習者 計劃學習,直接涉及學習,社會學習,

      情感動機 5. Danseran,1085 學習策略的作用 基本策略: 理解、保持策略和提取、

      使用策略支持策略: 計劃策略、自我管

      理策略和檢視、診斷策略 6. Rubin,1987 直接作用于過程 直接作用: 學習策略; 間接作用:交際

      和社會策略 7. O'Grady,1989 過程 學習策略、表達策略和交際策略 8. Oxford,1990 作用 直接策略: 記憶、認知和補償策略間接

      策略: 元認知、影響和社交策略 9. O'Malley and Chamot,1990 認知過程(作用) 元認知、認知和社交/情感策略

      表(3)

      情意策略:動機、興趣、意志、情意、合作、良好的學習方法、習慣和個性發(fā)展策略

      知識技能策略:語言、詞匯、句型、語法、語篇和聽、說、讀、寫技能訓練策略

      學習策略{認知策略:{交際活動策略:聽、說、讀、寫交際活動策略

      診斷反饋和監(jiān)控策略:知識、技能和交際能力的診斷和監(jiān)控策略

      智力策略:觀察、注意、記憶、思維、想象、計劃、調(diào)節(jié)、組織、自我管理等策略

      四、情意策略

      1984年至1992年我們與加拿大維多利亞大學歐文教授合件進行了中國中學生的英語積極學習策略 的研究。1991年至1996年我們在國家教委八·五重點科研課題——英語教學心理實驗研究——項目中繼 續(xù)進行了研究。通過10多年的探索研究,我們歸納出以下英語學習的有效的情意策略。(參閱章兼中主編《 外語教育學》,PP106—108,1993年)

      1.學生是學習的主人

      樹立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協(xié)調(diào)者和創(chuàng)造者的觀念。學生學習的效率主要依靠學生自己積極主動參與各項學 習活動。

      2.具有獨立自學和自我教育的能力

      在已有的知識基礎上,通過獨立自學獲取語言知識、語言技能和為交際運用英語的能力。獨立自學的程式 是:定向—聽課—操練—運用一復習一交際—小結一反饋—調(diào)節(jié)

      3.學會有效的學習方法

      根據(jù)語言知識的內(nèi)容和特點,根據(jù)聽說讀寫技能訓練及交際活動的內(nèi)容和特點,學會使用有效的學習方法 。

      4.了解學習過程,掌握學習規(guī)律

      學習英語不僅要掌握語言知識、技能和運用知識的能力,更要分析、了解自己掌握語言知識、技能和運用 知識能力的學習過程,從而掌握感知、理解、鞏固、運用語言知識的過程和自我檢查、自我糾正的學習規(guī)律。

      5.激勵學習動機和興趣,創(chuàng)設輕松愉快、生動活潑的學習氣氛

      動機是積極學習的源泉和原動力,興趣是間接推動學生積極學習的內(nèi)在動力,是積極學習策略中最現(xiàn)實、 最活躍的因素。學生明確學習目的,對英語產(chǎn)生興趣,就能集中注意力,情緒高漲,充分發(fā)揮潛能,增強克服 困難的意志,從而減輕心理壓力,創(chuàng)設一個輕松愉快、生動活潑的學習氣氛。

      6.積極主動參與有效的多種學習活動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積極主動動用各種感官:耳聽、口說、眼看、動腦、動手,參與各種學習活動,特別 是各種機械性、意義性和交際性的操練活動,所學語言知識才能獲得理解,為交際運用英語的能力才能更好地 掌握。

      7.多信息、高密度、快節(jié)奏、勤反復

      學生能尋找一切機會用正常語速的英語理解和吸收信息,參與內(nèi)容廣、容量大、密度高、節(jié)奏快的操練和 交際活動,這是足量的信息輸入和一定量的輸出的根本保證。及時的、有計劃的經(jīng)常復習和在新的情景中運用 知識是使知識防止遺忘和隨意提取的重要手段。

      8.良好的學習風格

      在學習過程中養(yǎng)成正常的、持久的、良好的學習習慣,自覺積極地、獨立創(chuàng)造性地參與各種學習活動;培 養(yǎng)認真聽課、遵守課堂紀律、積極思考、踴躍舉手發(fā)言和及時復習、獨立作業(yè)等良好的學習風格。

      9.注意學習策略的探索

      注意各層次的英語學習策略的探索,諸如根據(jù)不同的學習階段、自身語言知識和技能、運用知識能力的水 平制訂切合實際的計劃;尋求一切機會大膽進行交際活動,不怕犯語言錯誤被人譏笑;積極在上下文中猜測和 記憶詞意、句意;愿意與同學合作交流;能按字母、字母組合的發(fā)音規(guī)律記憶單詞,在言語實踐基礎上歸納語 言規(guī)則等。

      10.滿懷信心

      滿懷信心、積極進取,追求成功,從而產(chǎn)生克服困難、積極參與學習活動的強烈愿望和行動,呈現(xiàn)出朝氣 蓬勃的學習氛圍。

      11.師生融洽,學生相互合作溝通

      師生關系融洽,學生樂意接受教師的指導和幫助,學生間能經(jīng)常按此時此地的情景合作,協(xié)調(diào)地進行言語 交際活動,交流信息。

      12.積極投入相互協(xié)作的兩人交際活動、小組和集體交際活動

      發(fā)揮學生是學習主人翁的精神,降低心理壓力,創(chuàng)建輕松愉快、團結協(xié)作的學習氛圍,激勵學生自覺、自 愿、自由、積極地投入相互協(xié)作的兩人、小組和集體的言語交際活動,以培養(yǎng)為交際初步運用英語的能力。

      13.積極提高學習目標的層次

      課堂上學習英語,不僅時間上分秒必爭,更要提高學習目標的層次。課堂上學習英語的目標不僅僅停留在 理解所學語言知識的層次上,也不只是要求通過聽說讀寫訓練使語言知識轉(zhuǎn)化為技能以達到新的層次,而是更 要求達到在新情景中靈活運用所學語言知識,使技能轉(zhuǎn)化成為交際初步運用英語的能力的最高層次。

      14.積極投入優(yōu)化學校英語學習環(huán)境,活躍英語校園生活

      能積極投入優(yōu)化學校英語學習的人際環(huán)境和物理環(huán)境:主動聯(lián)系全校師生員工,共同參與英語角活動和各 項比賽,參與辦墻報、黑板報以及英語廣播等活動。

      五、記憶單詞的學習策略

      我國中小學學生初學英語時最大的困難就是單詞記不牢,這就成為學習英語的攔路虎,原因是見詞不能讀 ,聽音不會寫。這主要是由于英語本身的歷史發(fā)展的結果,造成英語的發(fā)音和文字,即音和形,不一致。在中 小學學生初學英語的一、二百個單詞范圍內(nèi)就常能見到一個字母可以有6~7種不同的發(fā)音、一個音可以由4 ~5種不同的字母或字母組合來表示。例如,字母a可有7種不同的發(fā)音:

      音素│ei│至少可由5個不同的字母或字母組合來表示:

      a plane same make

      ay say may way

      |ei|{ey they

      eigh eight eighteen eighty

      ea great

      為了解決英語音與形不一致的現(xiàn)象給學生學習帶來的困難,為了培養(yǎng)學生見詞能讀、聽詞能寫的能力,當 前我國新編九年制義務教育中、小學英語教材都是采用音標注音的策略。利用音標注音為拐棍,使英語音與形 聯(lián)系起來。學生看到英語單詞的形,根據(jù)音標注音為中介,讀出英語的詞句。

      我們訓練學生記憶單詞的學習策略是采用直接按字母、字母組合的發(fā)音規(guī)律拼讀拼寫單詞(簡稱直接拼音 )以培養(yǎng)學生見詞能讀、聽音能寫的能力。(參閱章兼中著《外語教學心理學》,PP349—382,198 6年)

      (一)記憶單詞的策略

      1.任務

      一是全班記憶10個已學過的單詞,記憶時間和方法不限制,直到記住為止,然后根據(jù)中文意思默寫英文 單詞。二是記憶、默寫5個未學過的新單詞,時間不限,要求按中文意思默寫出英文單詞。

      2.對象

      初一上,甲組:直接拼音訓練組,按學習程度好、中、差各抽樣3名,共9名。乙組:用音標注音,好、 中分別抽樣5名和4名。測試時間是在初一上學期期中考試后。

      3.結果 組別 甲組 乙組 單詞數(shù) 項目 已學單詞 新單詞 已學單詞 新單詞 默寫單詞 9.4 4 8.4 2 記憶時間 2'6" 5'25" 4'25" 7' 默寫時間 1'58" 1'8" 2'16" 3'2"

      結果分析:記憶單詞的能力,用直接拼音學習策略的甲組明顯強于用音標注音學習策略的乙組。默寫10 個已學單詞,甲組比乙組平均多記一個詞,平均每人記憶時間少花2分19秒,默寫時間少花18秒;默寫5個 新單詞,甲組比乙組多默出一倍,少花記憶時間1分35秒,少花默寫時間1分4秒。

      4.記憶單詞的策略和方法特點

      甲組

      ①先整體讀出單詞音,按字母、字母組合發(fā)音規(guī)律直接拼讀出單詞的音,然后按音節(jié)拼讀、記憶英語單詞 。

      ②按字母、字母組合發(fā)音規(guī)律直接拼讀、記憶英文單詞和記憶中文意思。

      ③分析詞形特征記憶單詞,如:church前后兩個個ch,中間ur/@①:/。

      ④利用已學英語單詞內(nèi)部規(guī)律聯(lián)想記憶單詞,從arm,farm聯(lián)想army。

      ⑤一邊眼看中文意思,一邊口里拼讀英語單詞,用手指在桌上或空中書空,或用筆在紙上默寫。

      ⑥看中文,默默拼讀英文,每個單詞連續(xù)拼讀三~五遍。

      ⑦5個單詞合起來,看中文,記憶英文;循環(huán)記憶兩次。

      ⑧記憶拼錯過的英語單詞,著重多記兩遍。

      ⑨最后看中文,默寫英文,核對無誤后結束。

      乙組

      ①按字母先后順 順序讀字母名稱(大多不讀出單詞的音),拼讀記憶英語單詞。

      ②按字母先后順序讀字母名稱(大多不讀出單詞的音),記憶中文意思。

      ③看中文意思,按字母先后順序記憶英語單詞。

      ④看中文,默英文,每個單詞連續(xù)默七~八遍。

      (二)聽寫單詞的策略

      1.任務

      聽寫5個新的英語單詞,不要求寫出中文意思。每個單詞聽兩遍,5個單詞都聽寫完后,最后完整地聽一 遍進行核對,前后共聽三遍。

      2.對象

      初一下的學生,期中考試后。甲、乙兩組各抽好、中、差學生3入,每組9人。甲組是直接拼音英語入門 訓練組,乙組用的教材是初中英語第一冊(人教版)。甲組入學最高分數(shù)190分,僅1人,180分以上7入 ,最低分為130分。乙組入學時最低分數(shù)為180分。乙組的生源明顯優(yōu)于甲組。

      3.結果 組別 甲 組 乙 組 平均數(shù) 項目 聽寫單詞(個) 2.1個 0.55個

      結果分析:聽寫單詞的能力,甲組聽寫能力明顯強于乙組,聽寫出的單詞幾乎是乙組的4倍。

      4.聽寫單詞的策略和方法特點甲組

      ① 聽詞,模仿主試的發(fā)音,讀出單詞的音。

      ②邊讀單詞的音,邊按字母、字母組合的發(fā)音規(guī)律寫出單詞,聽詞后能較快寫出單詞。

      ③聽第三遍核對時,邊聽邊看聽寫出的單詞,同時按字母、字母組合發(fā)音規(guī)律讀單詞,核對單詞的正確性 。

      乙組

      ①聽詞,模仿主試的發(fā)音,讀出單詞的音。

      ②邊讀單詞的音,邊由讀音轉(zhuǎn)化成字母名稱后寫單詞,聽詞后常因讀音找不到相對應的字母名稱或在轉(zhuǎn)化 過程中往往連讀音也產(chǎn)生遺忘,很慢才寫出單詞或?qū)懖怀鰡卧~。

      ③聽第三遍核對時,邊聽邊看聽寫出的單詞,由讀音轉(zhuǎn)化成字母名稱,核對單詞的正確性;大多數(shù)學生聽 音后找不到相應的字母名稱,無從核對。

      (三)建議:

      除在情景功能對話中運用、鞏固、記憶單詞外,關鍵是要培養(yǎng)學生掌握按字母、字母組合直接拼讀拼寫單 詞的能力的策略以達到見詞能讀、聽音能寫的目的。

      六、模仿對話的策略和對話的策略

      1.任務

      聽—模仿—表演對話。對話由8個話輪組成,基本無新知識內(nèi)容。學生首先聽一遍對話錄音,整體理解對 話內(nèi)容,然后按男女角色逐句模仿說對話。如模仿中有困難,主試可領說一、兩遍。最后再聽一遍錄音后按男 女角色表演對話。

      2.對象

      初一下的學生,期中考試后,甲、乙兩組各抽好、中、差各兩對,共12對學生。每對由男女生組成。甲 組采用直接拼音英語入門教材為主,初中英語第一、二冊(人教版)為輔。先學直接拼音教材,在這基礎上再 學初中英語教材,直接拼音教材是由情景功能對話和英語直接拼音兩條主線組成的。甲組生源較差。乙組是采 用初中英語第一、二冊(人教版)的學生,生源較好。

      3.結果 組別 甲 組 乙 組 平均成績 項目 聽對話 聽懂70%~75% 聽懂60% 模仿對話 主持平均領說2 主持平均領說2

      ~4句,每句1~2 ~7句,每句2遍

      遍,學生模仿語 ,學生模仿語音

      音、語調(diào)基本正 、語調(diào)尚可,逐

      確,能較快模仿句 句模仿較慢,模

      子,較熟練 仿句子不太熟練 對 話 好的學生對話5 好的學生對話3

      ~7句,一般學生對 ~4句,后進生對

      話3~4句 話0~2句

      結果分析:在聽、模仿和對話的能力上兩組有較顯著的差異。甲組基本上能聽懂(無生詞和新語法現(xiàn)象, 個別單詞根據(jù)上下文能猜出),乙組則有一點困難;模仿對話時甲組比乙組領說的次數(shù)少,語言和語音、語調(diào) 較正確,速度較快、較熟練;甲組比乙組對話能力強,平均說出的句子幾乎多一倍。

      4.聽、模仿和對話的學習策略

      下面是兩組學生在聽、模仿和對話方面表現(xiàn)出來的學習策略及方法特點。

      A.聽和模仿

      甲組

      ①在對話中整體理解句義和詞義;

      ②個別詞聽不懂,從上下文中猜義;

      ③記句子的關鍵詞;

      ④長句子分意群或短句記,完整記句意;

      ⑤能適應各人的讀音,注意口型、表情;

      ⑥能理解已學單詞組成的詞組的意義;

      ⑦(模仿時)基本上能整句模仿。

      乙組

      ①脫離上下文扣詞義,不求文意;

      ②個別詞聽不懂,就放棄理解句義,不依靠上下文猜詞義;

      ③記了上半句,忘了下半句;

      ④長句反應不過來,聽不懂就放棄;

      ⑤不習慣聽別的教師的讀音,不注意主試說話的口型;

      ⑥不理解由熟悉單詞組成的詞組的意義;

      ⑦不能整句模仿。

      B.對話

      甲組

      ①記住簡單句:

      ②根據(jù)意思或印象對話;

      ③根據(jù)整體內(nèi)容對話。

      乙組

      ①前后混淆;

      ②理解部分內(nèi)容,如問候語,其它則不理解;

      ③雙方交流時不從整個對話的意義出發(fā),意思不連貫,有時互相不理解。

      5.建議

      ①培養(yǎng)聽一遍句子后能整句模仿說出句子的能力。

      ②培養(yǎng)根據(jù)上下文連貫意思能整體理解對話內(nèi)容的能力。

      ③培養(yǎng)根據(jù)意思、印象能靈活進行對話的能力。

      七、調(diào)查的方法

      1.面試調(diào)查法

      單詞采用一個個學生面試,對話采用一對對面試:面試采用問答和當場記錄的方法。主試和被試一對一或 一對倆。

      2.觀察法

      觀察學生按發(fā)音規(guī)律或字母名稱拼讀單詞。有的學生只讀字母名稱,不讀出單詞的音;有的借助手指書空 ,用筆在紙上默寫。觀察學生聽單詞讀音后如何把詞寫下來的過程以及聽、模仿和表演對話的過程。

      3.有聲思維法(think aloud)

      請學生出聲拼讀,甲組按字母、字母組合發(fā)音規(guī)律拼出單詞讀音、記單詞,然后聽寫。乙組按字母名稱先 后次序拼讀(大多不讀出單詞的音),然后聽寫。

      4.有聲說話法(talk aloud)

      學生說出記憶、聽寫和聽、模仿、對話的方法、順序和過程。

      5.談話法

      默寫和聽寫5個單詞后,請學生讀出單的音,并問學生拼讀、拼寫單詞的方法和聽、模仿對話的方法、步 驟、過程;問學生每個單詞拼讀幾遍;是看中文默寫英文,還是看英文記憶中文;有否5個單詞合起來記,記 幾遍,最后是否有自我核對等。

      1.《外語教育學》,章兼中主編,浙江教育出版社,1992年

      2.《小學英語教育學》,章兼中主編,山西高校聯(lián)合出版社,1996年

      3.《外語教學心理學》章兼中著,安徽教育出版社,1986年

      4.J.Michael O'Malley and Anna Uhl Chamot 1990.Learning strategics in secondlanguage acquis ition. Cambrige University Press

      5.Ellis, R.1986, Understanding secondlanguage acquisition. Oxford: OxfordUniversity Press

      篇3

      學習策略是指學生在一定的情景里,用以促其獲得適應或技能的內(nèi)部的方法總和。指導訓練學生如何運用掌握學習策略,從而可以達到改善學生的學習能力,形成和發(fā)展學生的能力素質(zhì)。在教學中,使學生對整個學習情境包括學習策略的結構與特點,策略的使用,以及各種影響學習的因素及其關系有充分的認識,這是策略性學習的基礎。

      學生在校期間的一個重要任務是學會如何學習,教師則是要幫助學生學會學習。教師在輔導學生學習過程中還要指導學生能夠根據(jù)環(huán)境、自身的情況,形成并且使用有效的學習策略,形成自己的英語學習策略。

      然而,在實際教育教學過程中,學習策略的使用并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從而使得無效或低效的學習行為侵占了學生的大部分時間,使得學生的學習負擔大大加重。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教師,應該充分重視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和教育,幫助學生積累有效的學習策略,從而真正有效地為學生的后續(xù)學習做好準備。

      根據(jù)語言學習策略使用的目的以及學生心理和認知發(fā)展的過程,我國2011年頒布的《英語課程標準》把學生的英語學習策略分為認知策略、調(diào)控策略、交際策略和資源策略四大策略。除此之外,英語新課標二級目標要求學生在小學階段必須掌握的策略也稱作基本策略,有以下內(nèi)容:積極與他人合作,共同完成學習任務;遇到問題主動向老師或同學請教;會制訂簡單的英語學習計劃;對所學習內(nèi)容能主動復習和歸納;在詞語與相應事物之間建立聯(lián)系;在學習中集中注意力;在課堂交流中注意傾聽,積極思考;嘗試閱讀英語故事及其他英語課外讀物;積極運用所學英語進行表達和交流;注意觀察生活或媒體中使用的簡單英語;能初步使用簡單的工具書學習英語。

      2英語學習策略的培養(yǎng)

      每個小學生學習外語,實際上都有屬于自己的一套學習策略。有的學生喜歡多聽、多講卻不喜歡動手去寫,有的學生能記住很多詞匯,卻不能流利的對答。所以,如果教師想改善學生的英語學習策略時,就需要用一套新的學習策略來逐步代替他們原有的學習策略。

      篇4

      英語是基礎教育階段的必修課程。根據(jù)教育部的要求,我國基礎教育階段從小學三年級開設英語課。隨著小學英語課的逐步推廣,關于小學英語教學方面的討論和研究正在不斷地深入。本文依據(jù)教育部新制訂的英語課程標準,結合對當?shù)匦W英語教學現(xiàn)狀的調(diào)查分析,就小學英語教學策略方面的有關問題作一探討。

      一、對小學英語教學類型的認識

      一個時期以來,關于“小學英語課怎么開”的討論,很多問題歸結于英語教學在我國是外語教學(TEFL)還是二語教學(TESL)的分歧[1]。不弄清這兩種教學類型的區(qū)別,將會給英語課程標準的制定、教學模式的選擇、教師的培養(yǎng)等一系列工作帶來混亂,使我們的英語教學走彎路。英語作為二語教學是指在有語言環(huán)境的條件下學習英語,例如,中國人在英語國家留學、工作、生活,為了融入當?shù)厣鐣鴮W習英語。然而,我們的學生在國內(nèi)學習英語,他們的語言環(huán)境是漢語而不是英語,所以,英語是作為外語來學習的。根據(jù)心理語言學的原理,兒童學母語可以自然習得,借鑒兒童學習母語的經(jīng)驗,二語也能習得。而我國學生把英語作為外語學習,缺少語言環(huán)境,這是事實。由于外語教學和二語教學類型的不同,必然導致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的不同。但是,由于教學的內(nèi)容都是英語,所以,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又是相通的,這就要求我們既要搞清楚英語教學類型的區(qū)別,又要借鑒和吸收各種教法的長處,采取符合我國國情、適合不同教學對象的教學法。有人提出二語教學采用直接法,外語教學采用認知法,這種提法就存在片面性、簡單化的問題。直接法的特點是把學習外語和兒童學習母語的過程等同起來,認為外語要在自然情境中習得,教學中要求在外語和客觀事物之間建立直接聯(lián)系,廣泛利用實物、圖畫、動作、游戲等直觀手段,用外語講解,基本不用母語,少講語法。直接法從口語入手,聽說領先,注重模仿、朗讀和熟記等實踐練習,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習慣和聽說能力。聽說法、視聽法、交際法都源于直接法,這些教法對我國中小學英語教學都有一定的影響。但是,以直接法為主的教學,要求有語言環(huán)境、高水平的師資和班額小等條件,由于目前我國多數(shù)小學還不具備這些條件,因此,影響了英語教學的成效。認知法從學生已知的知識出發(fā),重視人的思維作用,強調(diào)在理解語言知識和語言規(guī)則的基礎上操練外語,注重語法學習和利用母語,反對單純依靠機械操練來培養(yǎng)語言習慣。認知法認為,學生學習外語時,母語的知識、概念和規(guī)則必然會遷移到外語學習中去,從而促進外語學習,因此,教學中利用母語是理所當然的。認知法還認為口語和書面語同等重要,教學中不必聽說領先,而是聽說讀寫齊頭并進,全面訓練。教學中強調(diào)以學生為中心,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學習動機和學習態(tài)度,充分調(diào)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發(fā)展智力,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形成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語言能力。由于認知法有不少優(yōu)點,加之我國的英語教學缺乏直接法教學的語言環(huán)境和教學條件,因此,認知法在我國中、小學英語教學中使用較為普遍。目前,我國的英語教學無論是在大學、中學,還是小學都屬于外語教學類型,而不屬于二語教學類型。但就教學法而言,卻不能一概而論,同一類型的英語教學也會有各種不同的教學法,這要因不同的教學對象而異。例如,在高中、大學階段,學生的思維理解能力強,并且有一定的語言知識基礎,采用以認知法為主的教學方法,可以收到較好的效果。如果忽視成年學生學習外語的特點,完全照搬兒童習得母語的方法,會給外語教學帶來不必要的困難。而在小學階段開設英語課,就有其特殊性,這一時期的學生還處在少年兒童時期,從生理和心理特征看,他們年齡小,好說好動,模仿能力強,口齒伶俐,發(fā)音器官可塑性較大,因此,在教學中,完全可以借鑒幼兒習得母語的經(jīng)驗,運用直接法。小學英語教師在教學中要盡量使用直觀教具,盡量創(chuàng)造英語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要重視語音、語調(diào)和口語教學,注重模仿、朗讀和熟記等實踐練習,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習慣,為他們今后的學習打好基礎。

      二、對實施英語課程標準的認識

      國家教育部于2001年制訂了《全日制義務教育、普通高級中學英語課程標準》(以下簡稱《標準》),該《標準》將中、小學英語課程目標設定為九個級別,其中規(guī)定從小學三年級起開設英語課,六年級結束時應達到二級要求?!稑藴省穼φZ言知識、語言技能、情感態(tài)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五個方面都提出了具體標準[2](P9-27)。如何貫徹執(zhí)行《標準》,保證教學質(zhì)量,是廣大小學英語教師面臨的重要問題。下面遵照《標準》的要求,結合小學英語教學現(xiàn)狀加以探討。

      (一)培養(yǎng)學習興趣是小學英語教學的關鍵

      篇5

      《全日制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立足于課程目標九年一貫整體設計的思路,按3~6年級、7~9年級這兩個學段分別提出相互聯(lián)系的“階段目標”,以體現(xiàn)英語課程學習的階段性。從小學升入初中是一個人成長的關鍵點,處于角色轉(zhuǎn)換中的初一學生面臨著諸多的主、客觀變化,如心理成長中的矛盾激化,學校環(huán)境、教材內(nèi)容、教育教學方法、組織管理方式的改變等,使學生在英語學習銜接方面出現(xiàn)了一系列的不適應。針對中小學英語教學中的銜接存在問題,努力實現(xiàn)中小學英語教學之間的無縫對接與平穩(wěn)過渡,筆者在基本知識、基本技能方面,還包括教學理念、教學方法、學習習慣、學習策略、教學評價等方面進行了一些思考與探索。

      一、中小學英語教學銜接不暢的原因分析

      1.1參差不齊的小學英語水平

      受多種因素制約,一些小學的英語師資力量跟不上教學發(fā)展的要求,所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英語水平往往沒有真正達到《課標》要求的二級水平。部分學生進入初一后對字母、單詞拼讀不準確,詞匯的遺忘率高,對短語、句子會讀但不會寫,更有部分學生對學過的單詞既不會讀,也不會寫;有些學生不會課前預習、也談不上課后復習;不能正確理解語法等。當不同小學的學生升入同一所初中后,英語學習能力的參差不齊現(xiàn)象顯得比其他學科更加突出。如果初一英語教師忽略了這種水平差異,按部就班組織教學,就會造成部分學生學習困難,而另一部分優(yōu)秀學生因機械重復而失去學習興趣,影響學生英語知識的有效銜接。

      1.2判若云泥的教學思維方法

      不同的教學心理、不同的考試要求導致中小學英語教學方式有著明顯不同,有時即使是同一方式,卻體現(xiàn)的是不一樣的英語思維。在小學教學中,教師多采用游戲、看圖、唱歌、模仿等直觀方法,通過感知語言材料來組織教學活動。學生聽、說、讀的訓練較多,寫的訓練較少。對于具有好奇心強,好動、好玩等特點的小學生來說更喜歡這些教學形式,他們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比較高。

      然而在他們步入初中后,英語教師開始從培養(yǎng)小學生的“好奇心、興趣、愛好等”入手,朝著培養(yǎng)中學生學習英語的信心方面轉(zhuǎn)化。中學的教學手段主要是情景教學和任務型教學,不太注意中小學教法、學法的銜接,更多倡導學生學習策略的自主整合。同時,初中階段的英語課程容量遠大于小學,僅僅依靠感性思維已無法達成學習目標,英語學習理性思維的培養(yǎng)成為一種必然。伴著英語學科的升學壓力日益加大,對部分同學來講,再也不像以前那樣認為英語學習是“好玩”的事,而是作為一種“學習負擔”了。如果此類中小學階段英語學習的明顯差異得不到有效處理,學習興趣、學習主動性根本無從談起,進而影響學生理性思維的學習。學生的學習思維與老師的教學思維不吻合,教師的“教”與學生的 “學”就成為了必然。

      1.3迥然不同的英語學習氛圍

      陌生的同學和教師、生疏的校園環(huán)境、較前復雜的英語教材內(nèi)容……中學英語學習氛圍的諸多變化使學生在英語學習的過程中產(chǎn)生了心理障礙。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與圖文并茂的小學課本相比,卡通人物形象的減少使得中學英語課文趣味性、直觀性的弱化,學生與課本的距離感迅速放大。大部分初一學生對新教師的教學不適應,包括新教師的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甚至板書、講課時的聲音、言談舉止等。中學英語教師常見的大容量、快節(jié)奏教學習慣,有時讓課堂學習中的主客體情感交流成為一種奢侈,對學生學習行為的指導與調(diào)整只是緊張教學中見縫插針的課堂隨意,這些都加劇了全新的英語學習環(huán)境給學生帶來的不適。

      二、中小學英語教學銜接中的應對策略

      如何解決中小學英語教學銜接中的問題,保證小學順利進入初中英語能力的健康發(fā)展,是擺在廣大英語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

      2.1注意教學內(nèi)容和評價手段的銜接

      教學實踐表明,教學有效銜接的最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是初中英語教師要在研讀小學英語課程標準的基礎上,熟習小學英語教材,并常去聽小學英語課,這樣來幫助教師掌握小學英語教學的規(guī)律,找出小學英語與七年級英語的異同點,找準詞匯、語法項目和語言功能等方面的銜接點,同時將初一教材和小學教材中機械重復的部分進行重組編排,并根據(jù)學生的實際進行適當?shù)募訌娀蛱S式的教學,在教學過程中做到“夯實基礎,強化薄弱,突出新授,滾動提高”。

      評價是英語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學科教學而言,有效的課堂離不開有效的教學評價,而有效的教學評價離不開課堂的主體。升入初中后的英語教學評價必須立足于學生的學力水平、兼顧他們小學學習階段形成的英語學習思維方式。初一第一學期的考試要求不宜太高,既要考慮中學剛剛學過的內(nèi)容,又要考慮小學學過的內(nèi)容,避免過難、過偏的內(nèi)容。考試形式既要考慮筆試,又要考慮聽力測試與口試;既要考慮基礎知識的訓練,又要考慮能力培養(yǎng)的訓練;分值盡量合理,考分不宜偏低,讓學生在評價過程中收獲成功的快樂,激發(fā)學習英語的自信心與積極性。

      2.2注重學習習慣和教學方法的銜接

      學生在小學階段一些好的學習的習慣,如,踴躍舉手發(fā)言;喜歡做游戲表演;經(jīng)常聽錄音、模仿錄音并跟讀以及大聲誦讀等,作為中學英語教師應該進一步鼓勵、鞏固其良好的習慣。與此同時,老師還應引導學生明白中學階段的學習習慣和方法并進一步完善和發(fā)展。在初中英語學習的起始階段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方法教育,在如何做好預習、如何聽課、如何復習、作業(yè)、考試等習慣和方法方面進行有意識的提醒、訓練和培養(yǎng),從而提高他們的學習效果。通過教師的教育和引導,使學生懂得怎樣學、學什么,在學習過程中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并逐步達到主動學習,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離不開教師的生動活潑的教學方法的配合。在初一起始階段的教學中,更適合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寓教于樂。繼續(xù)將游戲、唱歌、表演、競賽等活動引入課堂,讓學生在活潑、輕松、快樂的氣氛中學習英語,讓他們逐漸度過一個爬坡式的緩沖時期,以盡快適應初一的教學。在教師授課過程中,注重突破教學的重點,分解教學的難點,用生動的語言,將機械的語言知識置于有意義的情境中,從而培養(yǎng)學生從感性思維上升到理性思維的能力。這樣,不但維持和培養(yǎng)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而且高效地實現(xiàn)了教學目標。

      2.3加強師生英語學習情感的銜接

      受年齡較小、學科數(shù)目較少的影響,小學生與英語教師的接觸頻率高于中學,學生對英語教師的依賴感、信任感也比中學階段強烈。為了幫助學生克服中小學過渡期可能出現(xiàn)的情感障礙,英語教師應該先上好第一堂引言課。在引言課中,教師應向?qū)W生自我介紹一下自己的興趣、愛好、特長、教學方法與策略等。讓學生盡量多的了解老師,消除師生情感溝通道路上的不暢;幫助學生樹立學習目標,向?qū)W生提出明確的學習要求、學習方法以及建議等。

      此外,在日常的英語教學中,教師還應創(chuàng)設寬松、和諧、風趣且幽默的課堂教學氛圍,注重教學藝術,用真誠、一絲不茍的教學態(tài)度以及謙虛好學、嚴謹治學的行為去影響和感化學生,幫助學生克服英語學習中的心理障礙。課堂上公平地對待學生,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的閃光點,多鼓勵,少指責和批評,讓學生享受成功的喜悅,當學生遇到問題時要耐心誘導、啟發(fā)他們思考,使他們一直保持學習的積極性,以取得他們對老師的敬佩和信任,建起了良好的師生關系。

      篇6

      學習策略是在學習過程中,學生為了實現(xiàn)學習目標,依據(jù)學習規(guī)律和學習情境,巧妙地、創(chuàng)造性地對學習進行有效系統(tǒng)決策和實施的活動。學習策略的運用是一個動態(tài)過程,它的建構和使用,往往要經(jīng)過兩個過程:一是對學習活動和方法的設計、選擇和使用過程;二是對學習活動的調(diào)控過程。這兩個過程常常伴隨著情境的變化而變化,處在不斷的運動和變化之中。

      英語學習策略指學習者為了更有效地學習和使用英語而作出的各種選擇和采取的各種措施,它既包括學習者的心理過程,又包括其具體行動。

      英語學習策略包括情感策略、管理與評價策略、認知策略和交際策略等。情感策略是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控制和調(diào)整自己的興趣、態(tài)度、動機、信心和意志等情感因素的策略。管理與評價策略是學習者對自己的學習進行計劃、反思、調(diào)整和評價的策略。認知策略是學習者為完成具體學習任務而進行的思維活動,以及所采取的行動和步驟。交際策略是學習者為了爭取更多的交際機會,維持交際和增強交際效果而采取的各種策略。

      學習策略是指學習者為了有效地學習和發(fā)展而采取的各種行動和步驟?!度罩屏x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以下簡稱《標準》)把學習策略作為課程目標之一,規(guī)定高中畢業(yè)生要達到學習策略目標?!稑藴省返慕虒W建議中明確了要“加強對學生學習策略的指導,為他們終身學習奠定基礎”,這意味著,促進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是英語課程的重要任務之一,教師要有意識地加強對學生學習策略的指導,讓學生學會如何學習,這不僅有利于他們把握學習的方向,采取科學的途徑提高學習效率,而且有利于他們培養(yǎng)自主學習的能力。

      目前的情況是,高中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使用了一些學習策略,但使用的頻率距《標準》的要求還有一定的距離,特別是在交際策略的使用和學生參加課內(nèi)外英語活動方面應引起教師的反思。在目前的高中英語教學中,有些教師忽視對學生學習策略的指導,沒有真正意識到學習策略對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的作用?!叭绾卧谟⒄Z教學中落實學習策略目標,如何有意識地幫助學生運用適合自己的英語學習策略,引導學生逐步形成適合自己的學習策略”是高中英語教學面臨的重要問題之一。筆者主要探討如何促使高中學生掌握英語學習策略的問題。

      Oxford(1990)指出:學習策略是積極的和自主學習的工具,這對培養(yǎng)學生的交際能力必不可少。擁有學習策略的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會表現(xiàn)得更自信,學習也更有效,這是由學習策略的特征決定的。語言學習策略有如下十二個重要特征:

      (1)對完成學習任務和培養(yǎng)交際能力有促進作用。

      (2)使學習者的學習更具有自主性,自主學習是學習英語最有效的學習策略。

      (3)是對教師作用的補充,重視以學生為主體。

      (4)以解決為主,課堂重視解決問題、完成學習任務。

      (5)是學習者采取的具體行為。

      (6)既有認知活動,又有學習者的行動。

      (7)對學習者起著直接和間接的作用。

      (8)并不是總能被觀察到的。

      (9)是有意識的。

      (10)可以被教會的,英語是非智力學習學科,只要肯努力學習,就能學會英語。

      (11)具有靈活性,學習策略要靈活多樣,通過視頻、聽力、閱讀、寫作等方法學習。

      (12)受多種因素的影響,特別是學生學習目標、學習態(tài)度和學習情緒等因素的影響。

      每類學習策略可細分成對應完成不同學習任務的若干策略。高中英語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新目標》教材中任務的設計正是為了使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掌握學習策略?!缎履繕恕访績越滩闹杏形鍌€單元,每個單元都按熱身、閱讀、語法、寫作的模塊完成各單元的學習任務。學生在完成這些任務的過程中可以形成自己的分類學習策略。

      學習策略的種類繁多,學習策略的使用因人而異。筆者以近年來國內(nèi)外的有關論述為理論依據(jù),結合中學英語教學的經(jīng)驗和體會,提出以下學習策略,供廣大教師參考。

      1.認識學好英語的意義,學好英語不僅是學好一本學科,而且是掌握一門國際通用語言,從而培養(yǎng)學習英語的積極態(tài)度,使其努力學好英語。

      2.善于發(fā)現(xiàn)英語學習的樂趣,英語中有許多有趣味的故事和歌曲,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只有激發(fā)并維持學習的興趣,才有學好英語的內(nèi)在動力。

      3.研究自己的個性特點,找出有利于英語學習之處和阻礙學習進步之處,從而發(fā)揮自己的優(yōu)勢,采取相應的措施克服弱點。

      4.樹立學好英語的信心,一分自信,一分成功;十分自信,十分成功。自信是成功的鑰匙,要想學好英語,首先要有充分的自信心。

      5.學貴于恒,學英語要有駱駝精神,引導學生有意識地培養(yǎng)英語學習毅力。

      6.要想學好英語,必須大膽地讀和說,在平時的英語學習中克服害羞和焦慮的心理。

      7.在英語學習中,要有不怕犯錯誤的思想。

      8.英語學習有進步時,給自己適當?shù)莫剟畈⒖偨Y學習成功的經(jīng)驗;當學習效果不理想時,反思效果欠佳的原因,并鼓勵自己千萬不能泄氣。

      9.對自己的英語學習有明確的要求和目標,引導每個學生月月都有奮斗目標。

      10.為了使自己有足夠的時間學習英語,適當?shù)匕才抛约旱膶W習日程。

      11.善于創(chuàng)造和把握學習英語的機會,特別是課堂上多給學生表現(xiàn)自己的機會。

      12.積極參與課內(nèi)外各種英語學習活動,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為學生學習英語創(chuàng)造更多的學習機會。

      13.英語學習中遇到困難時知道如何尋求幫助。

      14.準確評價自己英語學習的情況,在每次調(diào)研考試中,引導學生總結自己的前階段學習情況,從而找出薄弱環(huán)節(jié)并采取改進措施。

      15.課前預習教師要講的內(nèi)容,發(fā)現(xiàn)疑難,先查閱詞典及有關資料,然后帶著問題聽教師講課。

      16.引導學生學會自主學習,強化學生的主動學習意識,培養(yǎng)學生獨立學習的習慣,主動學習一分鐘,勝似被動學習一小時。

      在所帶的同類班級中,一個教學班進行有效學習策略的探索和實驗,另外一個教學班進行傳統(tǒng)教學,經(jīng)過近一年的跟蹤管理,兩個班差別很大。實驗班的學生學習習慣好,擁有自主探究、合作學習、質(zhì)疑等良好習慣。而且,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積極性非常高,教學效果非常明顯。期末考試時,在全學校英語質(zhì)量評比中,前100名中,普通班僅6人,實驗班多達20人。人均平均分實驗班比普通班高10分。在2012—2013學年的第一次調(diào)研考試中,實驗班的平均成績位于同類班末位,第二次調(diào)研考試中成績進步為第五名,在上學期期末考試中位于第四名,在這學期期末考試中位于第三名。

      篇7

      要通過創(chuàng)設良好的語言環(huán)境和提供大量的語言實踐的機會,使學生通過自己的體驗、感知、實踐、參與和交流,形成語感;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觀察、發(fā)現(xiàn)和歸納等方式,掌握語言的規(guī)律,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通過交流與合作發(fā)展交流與合作的能力。英語教師作為實施新課程的主體,應學會如何巧妙自然地寓英語學習于生活體驗之中。

      一、運用新情境,提高學生興趣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感知語言,在真實情境中運用語言會收到意想不到到的效果。在課堂中我經(jīng)常利用多媒體設備來突破教學重點和難點,把文字、聲音、圖像等融為一體,創(chuàng)設學生主動參與語言交際活動的情境,讓學生走入情境、理解情境、表演情境以此突破語言觀。學生在真實的情境中更容易進入角色,課堂氣氛也異?;钴S。用一個好的開端令學生帶來親切的感覺,留下難忘的印象,富有藝術性的開端,可以使學生自然地進入學習新知識的情境,并能激發(fā)學生學習情感,興趣和求知欲望,使學生樂學、愛學,因此教師要巧設開頭,先聲奪人,用最短的時間,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tài)。小學英語導入新課的方法多種多樣,沒有固定的模式,我經(jīng)常采用:1、歌曲式導入,2、提問式導入,3、圖片、幻燈等電教手段導入,4、懸念式導入,5、復習式導入等等。例如,Book Three《Lesson 9》本課第一部分內(nèi)容要學5個商店名稱bicycle shop、clothes shop……我讓幾個學生拿上各種道具,扮作賣主,老師介紹每一個賣主是一個商店,我在一個商店買到一輛自行車,問學生,我們應該給這個商店起個什么名稱呢?(××shop),學生就會給出bicycle shop,以此類推,tea shop、tire shop……經(jīng)過這個有趣的小故事的導入,學生學起來特別輕松,并由此可以向外延伸許多生活中新的內(nèi)容,shoes shop、 pants shop……逼真的情景,以其聲情并茂的優(yōu)勢將抽象,枯燥、呆板的語言文字變得直觀、形象、明了、清晰,使語言的功能在動態(tài)的畫面中得到充分的體現(xiàn),使學生對語言的感知理解更為深刻。

      二、在教學中注重教學過程

      英語學習的啟蒙階段是非常重要的,這一階段教學的成功與否將對學生的終身學習產(chǎn)生深遠影響。小學開設英語課程的目的在于培養(yǎng)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情感,形成初步的英語語感,打好語音、語調(diào)的基礎,具備用所學英語進行交流的初級能力。我們教師工作者應當在在教學總體目標上,重興趣、重成就感、重自信心的培養(yǎng),教師應通過多種激勵方式,激發(fā)學生積極參與、大膽實踐、體驗成功的喜悅。有了成就感,就有了自信心,學生就會渴望學習英語。在教學模式和方法上,重體驗、重實踐、重參與、重創(chuàng)造。教師在做教學計劃時,教學設計要貼近生活,教學內(nèi)容能引起學生的興趣,教學語言材料要真實、實用。通過視、聽、說、玩、唱、畫、游、讀、寫、譯等饒有趣味的活動,讓學生接觸足夠量的語言材料,保證輸入量,使學生逐步培養(yǎng)起初步的語感。通過大量語言材料的輸入,特別是聲像材料的示范,讓學生模仿,教師指導,使學生逐步形成良好的語音語調(diào)、書寫、拼讀的習慣。

      三、在教學過程中及時對學生進行啟發(fā)

      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要做到互動教學的合理運用,教師的啟發(fā)和指導是交流與互動的前提。教師的指導原則應以培養(yǎng)小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為中心,改變學生的依賴習慣,使他們在英語學習中有意識地加強獨立學習的能力。教師要啟發(fā)小學生學會獨立學習。給學生創(chuàng)造更多的機會以提升技能。同時,教師是課堂的組織者和管理者,可以起到指導的作用,教師應根據(jù)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調(diào)整教學方法,改進教學手段。在互動教學中,教師要主動了解每個學生,注意觀察他們的言行舉止,積極傾聽學生的意見,學會欣賞并鼓勵學生,樹立科學性與藝術性相結合的評論意識,對學生言語能力的點滴進步做出敏銳反應和及時的表揚,使學生既能體會成功又能看到自己的不足,從而調(diào)整自己的學習行為。

      四、在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小學生的自學能力

      英語互動教學是以學生自學為基礎的一種教學模式,首先學生根據(jù)學習目標和要求。閱讀材料,然后去思考問題、探求知識。在小學英語課堂中大多數(shù)學生對教師存在著很強的依賴心理,不懂得發(fā)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積極主動地去學習。如不改變這種學習方式,他們必將在英語學習中陷入被動狀態(tài)。小學生不應是簡單被動地接受信息,而應是對外部信息進行主動的選擇、加工和處理,從而獲得知識。學習的過程是自我生成的過程,這種生成是他人無法取代的,是由內(nèi)向外的生成,而不是由外向內(nèi)的灌輸。因此,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fā)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基礎之上。體現(xiàn)學生學習的過程是在教師的引導下自我建構、自我生成的過程。互動教學把學生的個人知識、直接經(jīng)驗、生活世界看成是重要的課程資源,是教學活動尊重學生已有知識和經(jīng)驗的重要體現(xiàn)。

      篇8

      中圖分類號:G6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2851(2013)-02-0154-01

      詞匯是語言的三大要素之一,是語言的建筑材料,掌握并積累詞匯是語言學習的基礎。英語單詞的拼寫和詞義的記憶成了當前小學生學好英語的障礙,成了當前提高小學英語教學質(zhì)量的瓶頸,英語學習最大的問題是詞匯記不住,是什么原因呢?

      一、學生在單詞學習中存在的問題

      (1)學生認讀單詞存在較大困難,遺忘率較高

      小學階段主要把英語詞匯學習的重點放在聽說、認讀單詞上。剛開始學英語,小學生還懷有一種好奇、興奮、期待的心情。但隨著詞匯量的持續(xù)增加,許多學生記憶單詞的效果卻很不理想。由于不知道英語的基本音標、不認識字母,面對遺忘的單詞有些學生會不知所措。一部分學生開始產(chǎn)生恐懼情緒,對英語望而生畏,從而挫傷了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和自信心。

      (2)學生學習詞匯缺乏科學的學習策略和學習技巧

      許多學生記憶單詞的時候,常常是死記硬背,一個字母一個字母地讀、記,把單詞的音與形、單詞的重音與識記重點脫離,沒有注意到讀音與字母(組合)之間的關系,不能做到眼,耳,口,手,腦并用,再者,學生對單詞的運用能力較差,學生對單詞的理解只停留在表面上,對其在語境中的運用是一點也不清楚。

      (3)不能及時反復地復習,鞏固識記過的詞匯

      目前小學課本的編排都是以模塊為單位的,模塊和模塊之間的聯(lián)系不大,單詞復現(xiàn)率低,造成學生記憶單詞的遺忘率較高。一方面,學生未能自己及時主動去復習、鞏固學過的單詞和短語;另一方面,有些教師不重視學生的遺忘現(xiàn)像,沒有科學、合理的組織復習。結果,學生學過的詞匯長期束之高閣,差生面也逐漸擴大。

      二、解決的辦法

      (一)在拼讀中學習詞匯

      在學習單詞時教師要有意識地滲透語音規(guī)律及拼讀規(guī)則。學生就慢慢會摸索到字母組合發(fā)音規(guī)律和單詞整體拼讀技巧,養(yǎng)成良好的`拼讀習慣,提高學習和記憶單詞的能力。教師要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對英語字母/字母組合會讀看的規(guī)則的體驗和感悟,調(diào)動學生英語學習經(jīng)驗,讓學生嘗試自主讀生詞,引導學生順利實現(xiàn)已有知識的正確遷移,讓學生獲得自主學習的成功感,建立起英語單詞的字母(字母組合)與發(fā)音的內(nèi)在聯(lián)系,提高學習效率。另外英語詞匯的拼讀訓練不斷會促使小學生找竅門,找規(guī)律,勤思考,改變機械性和無意性識記,使其認知能力得以發(fā)展。

      (二)在語境中學習詞匯

      單詞對小學生來說是枯燥的,教師就要幫助小學生在大腦里建起一座抽象符號與具體事物之間的橋梁。詞匯教學應創(chuàng)設真實可感的情境,讓學生情自禁地用眼睛看到,用耳朵聽到,用大腦去思考,由然而出地表達出來。

      (三)在玩樂中學習詞匯

      記單詞一直都是學好英語的關鍵,如果死記硬背,小學生會覺得非常枯燥單調(diào),相反如果能巧記單詞,把記單詞看作是一種快樂活動的話,單詞就容易記多了,

      1.游戲方式學習單詞,使枯燥的單詞記憶過程顯得有新奇有趣。猜猜游戲是運用最廣泛的游戲致意。如:1.用圖片教學,讓學生相互猜單詞,培養(yǎng)學生感知,聯(lián)想形象思維能力。2.運用所學語言描繪某一個單詞,如動物單詞monkey。3.制作轉(zhuǎn)盤要求學生猜,如學習有關顏色、星期的單詞。2.形象化、圖像化,視覺信息比文字信息更容易記憶?!?/p>

      (四)在聯(lián)想中學習詞匯

      把同類單詞集中或聯(lián)系起來學習和記憶.1、把同類單詞按照意思的層次關系設計成一個網(wǎng)絡狀,如表示家庭用具或家具的名稱的單詞。2情景聯(lián)想法,如打電話的有關單詞或短語。3、對比記憶:(1)反義詞:high—low ,??big—small,(2)同義詞:good idea—great—ok—all right,(3)同形異義詞: right(正確)—right(權利)。(4)同音異形異義詞: sun(太陽)—son(兒子)。4、形象記憶法:就是利用單詞整體或局部結構的象形性(形狀)想象到某種含義,加深印象,從而達到強化記憶的目的。如“eye”從它的形狀來看兩個“e”像人的兩只眼睛,而中間的“y”就是人的鷹鉤鼻,既形象又好記。又如Zoo看起來有點像200,我們就說200只動物在動物園。當然,這兩種方法最好是讓學生動腦,自己發(fā)現(xiàn),編寫。這樣就化繁為簡,便于學生理解,同時也發(fā)揮了學生的想象力。(6)、利用圖像加深對詞匯的記議。

      (五)根據(jù)構詞法學習、復習、記憶單詞

      大量英語單詞都是加前綴或后綴之后變成的派生詞。因此根據(jù)構詞法學習、復習、記憶單詞不僅很重要,而且非常有效果。

      (六)在循環(huán)復習中記憶單詞

      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的遺忘曲線揭示了遺忘的進展規(guī)律,即遺忘的進程不是勻速的,其總趨勢是:開始速度很快,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慢下來。所以詞匯要不斷滾動復習,先密后疏。

      英國有句諺語:"A good beginning is half the way!"小學階段是學生英語學習的入門階段,作為小學英語教師,我們要重視學生在起始階段的單詞教學,如果學生能用科學的方法記憶單詞,那么學習英語將是輕松愉快的事情,將會受益終身。

      篇9

      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要針對學生英語聽說讀寫各項能力的提高設計不同的教學形式。課文復述是諸多教學方法中的一種。復述課文并不是讓學生對課文中的英語句子進行簡單堆砌,而是要求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記憶,用正確的邏輯組織記憶碎片。課文復述的過程,實際上是學生閱讀能力、思考能力與語言組織、表達能力形成的重要過程。

      一、小學高年級英語教學中復述課文應用困境

      (一)教師持有錯誤觀念

      教師對于復述課文教學策略的重視度,影響到其落實復述課文教學策略的積極性。目前,很少有小學英語教師將復述課文作為基本的教學策略,而部分應用復述課文策略的教師,也是將課文的復述作為家庭作業(yè)的形式之一。在大多數(shù)小學英語教師心中,復述課文與背課文沒有太大區(qū)別,在教學評價中,哪個小學生的復述最接近課文原文,哪個學生復述得最好。久而久之,教師的錯誤觀念就會影響小學生的學習觀念,將復述課文與背誦課文畫等號。

      (二)教學環(huán)境的影響

      教師的教學行為受到學校教育環(huán)境及家長教育理念的影響。目前,學校管理者功利心普遍較強,希望通過高成績與高升學率來彰顯學校自身的教育水平。家長們覺得教師應當讓小學生掌握英語課本上的所有內(nèi)容,只有學生掌握得多,才能取得好成績。外在的壓力與有限的課時,讓一些小學英語教師放棄了復述課文教學策略。復述課文費時多,而且不能滿足學校與家長的需求,還不如讓小學生背單詞,做練習。

      (三)學生參與度不足

      小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有限,即便是小學高年級的學生,英語基礎水平也不高。社會經(jīng)濟的快速發(fā)展,加快了小學英語教育的步伐。家長與教師對小學生的期望過高,給小學生帶去了較大的心理壓力。從小學生角度講,復述課文對于他們來說是一項大任務。特別是基礎能力不強的學生,他們連流利讀課文都存在困難,更不要提復述課文。學生參與度不足,影響到復述課文策略的落實。

      二、小學高年級英語教學中復述課文應用方法

      (一)豐富小學生英語文章基礎知識

      在基礎教育階段,教師要對小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進行激發(fā),幫助小學生建立英語學習的自信心。通過課堂教學,引導小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適合自己的學習策略,提高自主學習能力,明確合作意識,幫助小學生夯實英語聽說讀寫基礎,具備英語綜合能力。在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傳授英語學科知識,更要對學生的想象能力、思維能力與創(chuàng)新能力進行培養(yǎng),使其通過英語語言學習,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異。在全新教學理念的指導下,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用復述課文策略,讓小學生了解中英文章在結構上的不同。小學英語文章較簡單,與中文文章差異不大,但教師仍然要重視文章構成元素的開發(fā),促進學生對英語文章有基本認知。

      比如在講解“The king’s new clothes”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尋找文章中的基本元素,也就是故事發(fā)生的時間、地點、人物。在這個文章中,時間是“l(fā)ong long ago”,人物是“the king and two men,a little boy”,地點是“street”。之后,教師要引導學生分析文章的記敘順序,注意其中的人稱、時態(tài)和情節(jié)發(fā)展。當小學生完全理解文章的構成后,他們的復述能力會增強,對課文復述學習形式的反感會有所下降。

      (二)靈活教學促進學生掌握文章內(nèi)容

      在小學英語課堂中,大多數(shù)教師會選擇利用中心思想及段意總結的方法讓小學生了解英語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為了讓復述課文教學策略在課堂教學中得到落實,教師要豐富學生掌握文章內(nèi)容的方法。在復述中,記憶與回憶是非常重要的環(huán)節(jié)。教師要從小學生的英語學習水平出發(fā),利用口頭復述與筆頭復述的方法,引導小學生掌握文章內(nèi)容,讓課文復述為英語學習服務,才能體現(xiàn)課文復述的價值。

      如在講解“Protect the Earth”時,教師可以給學生分發(fā)一張印較大田字格的紙張,讓學生將文章中“save water,save energy,save trees,Don’t use too much plastic”四部分內(nèi)容的主題與關鍵詞寫下來。用田字格引導學生回憶,有利于其復述效率的提高。在學生寫好關鍵詞后,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關鍵詞進行口頭復述,不僅可以減小學生的復述難度,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提升其英語綜合水平。

      (三)加強課文復述學習指導

      對于大多數(shù)小學生而言,課文復述是一個大工程。教師要傳授給小學生一些高效的課文復述方法,引導小學生戰(zhàn)勝課文復述難題。教師要提出標準要求,即重視內(nèi)容的準確性與情節(jié)的流暢性,允許有小的語法錯誤,要求的明確,會讓小學生的復述壓力大大減小。教師要引導小學生特別關注英語文章的關鍵詞,將關鍵詞轉(zhuǎn)變成為記憶鏈條的構成要素。提醒小學生關注復述對象的時態(tài),時態(tài)對于英語表達來說十分重要。組織小學生與同桌比賽復述,互相監(jiān)督,能激發(fā)小學生的課文復述熱情,更能讓小學生力求精準。在必要時,給小學生表演的機會,將課文復述與角色扮演結合起來,更能提高教學活動的活躍性。

      綜上所述,解決小學高年級英語教學中復述課文應用的難題,重視復述課文應用流程的明確,才能讓小學生的英語學習得到正確的指導。教師要在小學英語教學活動中發(fā)揮自己的主導作用,通過正確的引導,讓小學生了解到復述課文的重要性。當小學生將復述課文當做培養(yǎng)自身英語能力的一種方法,其英語學習就會更加順利。

      參考文獻:

      篇10

      “核心素養(yǎng)主要指學生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fā)展和社會發(fā)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發(fā)展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一項重要舉措。為了體現(xiàn)英語學科的育人價值,在吸收和借鑒國內(nèi)外有關核心素養(yǎng)的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結合中國基礎教育英語課程的現(xiàn)實需求,修訂的《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待頒布)將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歸納為語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維品質(zhì)和學習能力四個方面,其中學習能力是指21世紀的公民所必須具備的終身學習的意識和自主學習的能力,用學習能力取代學習策略,進一步突出了學會學習的重要性。為此,本文主要探討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小學生英語口語學習策略的培養(yǎng)路徑,為提高小學生的英語口語學習能力找尋應對措施。

      二、基于課堂教學的英語口語學習策略培養(yǎng)

      基于課堂教學的小學生英語口語學習策略的培養(yǎng)主要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一)將口語學習策略培養(yǎng)融入教學內(nèi)容之中

      這種方法要求教師仍以正常的教學任務為主線,在完成具體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可以向?qū)W生滲透相關的口語學習策略,以便學生能夠更好地完成各個環(huán)節(jié)的學習任務。以人教版義務教育小學英語教材為例,無論是會話課還是詞匯課,教師都可以進行相關策略知識的培養(yǎng)。如對口語社交策略的培養(yǎng),教師可在Presentation階段向?qū)W生呈現(xiàn)新句型時,鼓勵學生對于未聽懂或未聽清的句子請求教師重復,進而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社交能力,養(yǎng)成獨立提出問題的能力;又如,對口語認知策略和口語元認知策略的培養(yǎng),教師可在Practice階段練習課本中對話時,積極引導學生盡可能模仿教師的語音、語調(diào)進行操練,鼓勵學生積極抓住課堂上練習的機會,引導學生對自己及他人的表現(xiàn)進行客觀公正的評價,帶領學生獨立找出自己在英語表達中的不足,進而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認知能力和口語元認知能力,養(yǎng)成恰當模仿和自我評價的能力;而對口語補償策略的培養(yǎng),教師可在Production階段對教材中的對話進行改編或默背對話時,多鼓勵學生借助肢體語言來輔助自己的表達,也可教給學生一些對話改編的方法,如利用以前學過的詞匯、句子,或是根據(jù)自己感興趣的方式,采用自己感興趣的話題進行改編,進而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補償策略,養(yǎng)成化繁為簡的能力,對口語記憶策略的培養(yǎng),教師可在講授單詞時教給學生一些單詞拼讀的方法,教會學生如何根據(jù)不同字母組合的發(fā)音規(guī)律嘗試獨立拼讀單詞,保證學生每個單詞發(fā)音清楚,這樣,句子和對話的表達才能夠準確無誤;也可以引導學生將所學單詞編成口訣或小故事,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記憶能力,養(yǎng)成獨立拼讀的能力。通過以上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對學生口語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能夠間接提高學生相應的學習技巧,促使學生在提高口語表達水平的基礎上,學會口語學習的方法,掌握口語學習的能力,從而使學生逐漸達到核心素養(yǎng)中學習能力的基本要求。

      (二)采用主題活動式的英語口語學習策略

      這種方法指教師在日常教學中以不同的話題為導向,向?qū)W生滲透相關口語學習策略的技巧。話題的選取可以來自于教材中每一單元相關的主題,也可由教師自行創(chuàng)設話題,從而引導學生圍繞某個特定話題進行口語學習方法的訓練??晒┙處熯x擇的話題有個人情況、學校與日常生活、節(jié)假日、飲食、服裝、季節(jié)與天氣、動物等。如對口語認知策略的培養(yǎng),在對話的擬定階段教師要鼓勵學生采用擬草稿、列提綱的形式,先用中文意思表達自己的想法,再用最簡單的、自己學過的英文詞語進行轉(zhuǎn)換。引導學生在口語表達時不過度關注單詞、句子的用法是否恰當,只要其他人能夠領會說話人表達的含義即可,從而提高小學生口語認知策略的使用水平,養(yǎng)成與他人交談時提前想好所要表達內(nèi)容的能力。又如,對口語情感策略的培養(yǎng),在對話的表演階段,教師要鼓勵小組的各個成員明確分工,給予每個人用英語表達的機會,克服學生的緊張感,從而提高小學生口語情感策略的使用水平,養(yǎng)成自我調(diào)節(jié)情緒的能力。而對口語元認知策略和補償策略的培養(yǎng),在對話的評價階段,教師要組織學生將兩個小組所表達的內(nèi)容進行對比,找出其相似與異同之處,也可由其他小組的同學進行補充和評價,鼓勵學生在對話表達時借助肢體語言、面部表情的變化,從而提高小學生口語元認知策略和補償策略的使用水平,養(yǎng)成反思和運用非言語行為的能力。需要關注的是,教師在對學生的口語表達進行評價時,一定要注意糾錯的方式,不要中途打斷學生之間的對話,不要打消學生的積極性,也不要采用直接糾錯的方式,可以在學生的對話表演之后采用間接糾錯或重復錯誤的方式,讓學生自己意識到在表達時的一些不當之處。通過以上主題活動式的口語學習策略訓練,既可以讓學生掌握不同主題的口語表達方式,也可以促使學生在主題表達的過程中提高口語學習策略的使用水平,逐漸養(yǎng)成相應的口語學習能力。

      (三)充分利用英語課前5分鐘時間

      為了使學生在六年級畢業(yè)時能夠?qū)W唱英語兒童歌曲和歌謠30首左右,教師可將該環(huán)節(jié)移至英語課前5分鐘進行,為學生播放精心挑選的、簡單的英語歌曲、歌謠,帶領學生一邊做動作,一邊跟唱。歌曲、歌謠的主題選擇可以和教材中每單元所討論的話題相關,從而更好地輔助課堂內(nèi)容的學習。如對口語情感策略和口語補償策略的培養(yǎng),在進行天氣單元的學習時,教師可以為學生準備Rain,Rain,GoAway的歌曲,在教學生學唱時一定要充分借助身體動作的配合,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歌詞所要表達的含義。一首英文兒歌的時間在1分鐘左右,教師可以在5分鐘的時間內(nèi)先讓學生對歌曲有大致的印象后,再利用每天英語課前的時間教學生逐句練習。該歌曲的第一句歌詞為Rainraingoaway,教師可以借助手勢,模仿下雨的動作,最后一個推開的動作模仿雨走了;第二句為Comeagainanotherday,教師可以通過雙手往身體收回的方式,模仿改天雨又來了;第三句為LittleSallywantstoplay,教師可以借助雙腳奔跑的方式,模仿小薩利想要去玩;后三句重復的歌詞可以通過相同的形式,加深學生對歌曲的理解,從而培養(yǎng)小學生的口語情感策略和口語補償策略,養(yǎng)成多種身體部位協(xié)調(diào)配合的能力。通過課前3~5分鐘的歌曲演唱,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增強英語學習的興奮度,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內(nèi)通過做中學、玩中學的方式,充分感受語言學習的樂趣,體會語言學習的快樂。通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后,學生能夠養(yǎng)成一定的英語語感,逐步形成學會口語學習的能力,進而間接提高學生的口語學習策略使用水平。

      三、基于專題講座的英語口語學習策略培養(yǎng)

      基于專題講座的小學生英語口語學習策略的培養(yǎng)主要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一)開展口語學習策略相關知識的講座

      首先,要向?qū)W生開展口語學習策略的知識講座,向?qū)W生傳授學習策略的重要性,幫助學生搜集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口語學習方法,并對學生尚未使用過且十分重要的學習策略進行相關介紹,給學生一個大體的認識,讓學生意識到學習策略的存在,并知道采用恰當?shù)膶W習策略能夠提高自己口語學習的能力。其次,教師要在講座中進行簡短的策略訓練示范,利用較短的時間向?qū)W生介紹2~3種簡單的口語學習策略,并在學生嘗試后即刻進行驗收。通過學生的親身體驗,使學生感受到運用學習策略給自己的口語學習帶來的變化。最后,教師要引導學生嘗試總結每次講座的重點內(nèi)容,給予學生發(fā)表自己看法的機會,激發(fā)學生想要深入了解口語學習策略的動機,從而提高學生的策略使用意識,為后續(xù)相關知識的講座打下良好的基礎??谡Z學習策略的知識講座,能夠提高小學生口語學習策略的使用意識,逐漸養(yǎng)成口語學習的能力,達到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基本要求。

      (二)針對不同口語學習策略進行針對性訓練

      教師可根據(jù)具體的英語口語學習策略分別進行訓練,主要從口語認知策略、口語元認知策略、口語情感策略、口語補償策略、口語社交策略、口語記憶策略六個方面,逐一向?qū)W生介紹在口語學習的過程中如何合理地運用這些策略,并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展開訓練,全面提高學生口語學習策略的使用水平,最終達到學會口語學習的目的。首先,在進行口語記憶策略訓練的專題講座時,教師可向?qū)W生出示一些簡單的日常用語,如問候語、告別語、致謝語、道歉語等,引導學生在規(guī)定時間內(nèi)盡可能掌握更多的日常用語,這時就需要教師向?qū)W生滲透一些快速記憶口語的方法。可以采用情境模擬法,組織學生在真實的對話練習的過程中掌握常用的日常用語,通過多次操練達到熟能生巧的目的,從而提高小學生口語記憶策略的使用水平,養(yǎng)成主動練習的能力。其次,在進行口語情感策略訓練的專題講座時,教師可以教給學生一些克服焦慮的方法,如系統(tǒng)脫敏法。教師可組織學生進行系統(tǒng)脫敏訓練,依據(jù)學生對口語表達的焦慮水平從低到高排序,依次進行重復模擬口語訓練,最終實現(xiàn)至真實口語情境的轉(zhuǎn)換,通過現(xiàn)實口語對話的表達,促使學生擺脫口語焦慮的情緒;又如轉(zhuǎn)移注意力法,教師可引導學生在口語表達前適當聽一聽舒緩放松的音樂,到走廊里、操場上走動走動,從而擺脫口語表達的焦慮,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效果,間接提高小學生口語情感策略的使用水平,養(yǎng)成自我放松調(diào)節(jié)的能力。通過有針對性的口語學習策略的訓練,學生能夠有效提高相應口語學習策略的使用水平,最終養(yǎng)成學會學習的能力。

      (三)針對不同特點的學生分別進行策略培訓

      課堂上英語口語學習策略的培養(yǎng)是基于群體性的培養(yǎng),無法完全依據(jù)學生的個體差異進行分別培養(yǎng),而專題講座的形式則可以彌補群體培養(yǎng)的不足。教師可以針對不同特點的學生分別進行策略培訓,從而達到有針對性的、更高效的策略培養(yǎng)成效。如針對聽覺型的學生,教師可通過口述的形式創(chuàng)設更多戲劇化、新鮮化、生活化的情境,組織學生在真實的情境中進行相關策略的訓練,增加聽覺型學生對新鮮事物的聯(lián)想與記憶能力;而對于視覺型學生,教師則可采用圖文結合的形式,利用圖像、文字對小學生進行相關策略訓練,將培訓的不同環(huán)節(jié)、不同要點、不同內(nèi)容用圖像化的形式展示給學生,讓學生能夠?qū)Σ煌伾?、不同符號、不同圖畫所表述的內(nèi)容,理解掌握得更加清晰準確;對于動覺型學生,教師可采用游戲、活動的動態(tài)互動方式,引導學生在做筆記、動手操作、師生互動的過程中,掌握相應口語學習策略的使用要點。總之,只有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口語學習策略的培養(yǎng),才能夠顯著提高策略培訓的效果,最終促使不同類型的學生更有針對性地養(yǎng)成學會學習的能力。

      四、結語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利用多種途徑,全面培養(yǎng)小學生的英語口語學習策略,對于學生的個體差異,不同水平的學生要有針對性地實施策略培養(yǎng),力求使每個學生都能夠養(yǎng)成英語口語學習的能力,為終身學習和可持續(xù)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集團,2012.

      [2]程曉堂,趙思奇.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實質(zhì)內(nèi)涵[J].課程•教材•教法,2016(5).

      [3]王佳英.論英語口語學習策略[J].英語知識,2006(5).

      篇11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7)12-0243-02

      一、認知策略的概述

      1.認知策略的含義,認知策略的介定。認知策略可分為復述策略、組織策略和精細加工策略三種。復述策略是在工作記憶中為了保持信息,運用內(nèi)部語言在大腦中重現(xiàn)學習材料或刺激,以便將注意力維持在學習材料上的策略。如重復、抄寫、作記錄、畫線等。組織策略是整合所學新知識之間,新舊知識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形成新的知識結構的策略,如組塊,選擇要點提綱,畫地圖。所謂精細加工策略就是通過把所學的新的信息和已有知識聯(lián)系起來,以此來增加新信息的意義。如想象、口述、總結、做筆記、類比、答疑等。

      2.認知策略在小學英語學習中的重要性。根據(jù)教育部的要求,我國從小學三年級開始開設英語課。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總體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小學生學英語之前所掌握的語言是母語,他們用母語思考,用母語交際。母語習慣根深蒂固,無時無刻不對英語的學習和使用產(chǎn)生著影響。他們英語的學習時刻面臨著正確對待母語的問題。學生如果掌握了一定的認知策略,就能正確地對待兩種語言的異同,并通過聽、說、讀、寫把母語同英語相同的表達習慣遷移到英語學習中來,提高學習效率。

      英語不同于漢語,一方面學習英語必須建立新的語言習慣,另一方面英語和漢語兩語言的使用和學習中有共同的規(guī)律性。在學生所形成的英語運用能力中,有新建立的刺激反應式的條件聯(lián)系因素,也有母語技能遷移的因素。正遷移提高效率,負遷移則導致錯誤。適當?shù)卣莆照J知策略,能在某種程度上實現(xiàn)正遷移和減少負遷移。

      二、楚雄市城區(qū)小學第二學段英語學習的認知策略初探

      1.楚雄市城區(qū)小學第二學段學生的認知策略現(xiàn)狀調(diào)查。(1)問卷調(diào)查。筆者本次對楚雄市城區(qū)三所有代表性的小學第二學段學生進行了有關英語學習認知策略的問卷調(diào)查。調(diào)查中,每所小學均抽了三年級、四年級各一班。本次調(diào)查采用發(fā)放問卷的方式,共發(fā)放問卷180份,收回有效問卷177份。調(diào)查工具是筆者根據(jù)程曉堂、鄭敏編著的《英語學習策略》認知策略部分制定的問卷。問卷分三個部分,共15個問題,分別對學生的復述策略、精細加工策略和組織策略進行調(diào)查,要求被試者從“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五個檔次依次選擇。(2)對教師進行訪談。訪談法是通過研究者與被研究者的直接接觸,直接交談的方式來收集資料。筆者對三所小學的5位英語教師進行了訪談,了解了問卷調(diào)查中對于認知策略沒有涉及的方面的問題,以便全面、準確地把握學生學習現(xiàn)狀。本次訪談的提綱主要有:課前認真?zhèn)湔n,鉆研教材,抓緊課堂教學,做到當堂內(nèi)容當堂掌握;運用輔助方法教學,在課堂上多開展過一些有趣的活動、游戲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英語,在生活中學習英語;為學生營造一些學習氛圍,如:創(chuàng)設英語角等等;經(jīng)常要求學生在課余時間盡量地運用已經(jīng)學習的英語進行對話;經(jīng)常與學生交流,進行口語交際訓練;教學過程中是否使用多媒體。

      2.結果分析。調(diào)查結果表明,大部分學生能較好地運用復述策略,有23.2%的學生完全能根據(jù)需要進行預習,25.4%的學生通常能預習,只有4.5%的學生完全不預習。完全符合“對所學習內(nèi)容主動復習并加以整理和歸納”的有23.%,通常符合占21.5%,優(yōu)勢符合占33%,而通常不符合和完全不符合分別占9.6%、1.19%。有28.2%的學生經(jīng)常通過音像資料豐富自己的學習,28.8%的學生經(jīng)常使用工具書。20.9%的學生利用記憶學習。這些數(shù)據(jù)充分說明了這三所學校第二學段學生有多數(shù)學生學習英語時使用復述策略。

      對精細加工策略的調(diào)查結果表明,26.0%的學生在學習中積極思考,7.3%的學生通常不思考,完全不思考的學生占4.0%。注意發(fā)現(xiàn)語言規(guī)律的學生占19.2%,通常不能發(fā)現(xiàn)規(guī)律的占15.3%。學生能意識到在學習英語時犯錯誤的占50.8%。完全不能意識到的占3.4%。在借助聯(lián)想方法方面,只有16.9%的學生會運用,有13.6%的學生完全不會運用。通過以上數(shù)據(jù)不難發(fā)現(xiàn)小學第二學段學生在使用精細加工策略方面還存在一定的困難,如不少學生不會借助語境和聯(lián)想來幫助自己學習,很難發(fā)現(xiàn)語言規(guī)律,他們不能自覺運用精細加工策略。組織策略上,學生在使用方面呈現(xiàn)較低的趨勢。不少學生不會利用推理、歸納等手段分析和解決問題,不會借助情景和上下文猜義。他們更多地注意語言形式的操練,如重復、轉(zhuǎn)換和記憶。這些情況的出現(xiàn)反映了長期以來我們推行的以教師為中心的n堂模式的弊端。

      對幾位英語教師的訪談結果表明,教師均能夠做到認真?zhèn)湔n,鉆研教材,運用多種方法輔助教學。幾位教師在教學過程別注重為學生營造學習氛圍,注重對學生學習英語興趣的培養(yǎng),經(jīng)常與學生交流,進行口語交際訓練。

      三、楚雄市城區(qū)小學生認知策略的幾點思考

      1.明確英語學習目標,增強學習英語的主動性。學生有了明確的學習目標,才會方向明確。學生應明確學習英語的重要意義和掌握英語的價值。學生具有遠大的目標能促進興趣向樂趣和志趣轉(zhuǎn)化。教師在教學中應幫助,引導學生明確英語學習目標。對第二學段的學生來說,英語學生既是一件新奇又存在一定困難的事。在情景、話題、語言形式和內(nèi)容熟悉的條件下,在好的外語環(huán)境中,學生的學習目標易明確。而在情景話題生疏冷僻的情況下,學生難以提起學習興趣,從而就沒有明確的學生目標。所以培養(yǎng)學生明確的學習目標要注意創(chuàng)設英語環(huán)境,活躍氣氛,并降低一部分練習的難度。

      2.制定簡單的學習計劃,及時反饋學習效果。學習計劃對學生的學習起引導作用,學生制定學習計劃,能發(fā)掘內(nèi)在的學習動力,為完成計劃而努力。但因為小學初設英語課,太復雜的學習計劃對學生來說不適應。學生應根據(jù)教師的教學任務和自身的接受能力制定適合自己學習特點的計劃。學生要善于確立自己的學習目標,選擇達到目標的最優(yōu)學習方法,隨時檢測自己的學習結果,一旦發(fā)現(xiàn)漏洞及時補救。

      3.善于模仿,正確發(fā)音。語音學習是英語學習的重點。學生開始學習英語首先要過好語音關,從一開始就要養(yǎng)成良好的發(fā)音習慣。語音教學對教師的要求很高,教師在課內(nèi)外所說的英語都能對學生起到語音教學的作用。教師的發(fā)音正確才能給學生做好示范。個別學生學習英語時已形成漢語語音的習慣。教師也應及時阻止學生給單詞標音。

      教師要為學生說英語創(chuàng)造條件,鼓勵和激發(fā)學生多開口說英語,設法形成一個學習說英語的良好氣氛。并鼓勵和督察學生回家多聽英語課文錄音并模仿和跟讀,只要堅持多練,多模仿就大有改觀。

      4.善于利用圖畫、實物等非語言信息理解主題、英語課本上有大量的圖畫,教師應充分利用這一資源引導學生進行學習。在英語學習中,圖畫和實物可用來激發(fā)學生的思維,并給學會提供使用語言的線索。教師在教學時也可以適當準備數(shù)本簡筆畫畫冊或相應的其他畫冊。學生依據(jù)所學的語言材料的內(nèi)容,構思并畫出一幅圖畫并能用英語介紹圖畫的主要內(nèi)容或通過生活中熟悉的實物來鞏固所學課堂知識。

      四、結語

      在認知策略的使用上,楚雄城區(qū)小學的學生多少存在以下缺陷:一是策略缺乏,尚未體會到策略的價值與效用。二是不能自發(fā)地產(chǎn)生策略,只能在教師的指導下使用策略。三是利用性缺陷,即學生已具備相應的策略,但不能應用或錯誤應用。認知策略的教學應成為小學生學習策略教學工作的重要內(nèi)容。學生則應在教師的指導下切實體會到認知策略的有效性,并掌握一些常用策略,學生在掌握了一定的認知策略后,要通過適當?shù)鼐毩曥柟滩呗浴?/p>

      參考文獻:

      [1]⑷宓攏陳琦.當代教育心理學[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