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蘭科學院公報-技術科學》(Bulletin Of The Polish Academy Of Sciences-technical Sciences)是一本以工程技術-工程:綜合綜合研究為特色的國際期刊。該刊由Polish Academy of Sciences出版商創(chuàng)刊于1983年,刊期Quarterly。該刊已被國際重要權威數據庫SCIE收錄。期刊聚焦工程技術-工程:綜合領域的重點研究和前沿進展,及時刊載和報道該領域的研究成果,致力于成為該領域同行進行快速學術交流的信息窗口與平臺。該刊2023年影響因子為1.2。CiteScore指數值為2.8。
The Bulletin of the Polish Academy of Sciences: Technical Sciences is published bimonthly by the Division IV Engineering Sciences of the Polish Academy of Sciences, since the beginning of the existence of the PAS in 1952. The journal is peer‐reviewed and is published both in printed and electronic form. It is established for the publication of original high quality papers from multidisciplinary Engineering sciences with the following topics preferred:
Artificial and Computational Intelligence,
Biomedical Engineering and Biotechnology,
Civil Engineering,
Control, Informatics and Robotics,
Electronics, Telecommunication and Optoelectronics,
Mechanical and Aeronautical Engineering, Thermodynamics,
Material Science and Nanotechnology,
Power Systems and Power Electronics.
自 1952 年波蘭科學院成立以來,《波蘭科學院公報:技術科學》由波蘭科學院第四工程科學部每兩個月出版一次。該期刊經過同行評審,以印刷版和電子版形式出版。它旨在出版多學科工程科學領域的原創(chuàng)高質量論文,優(yōu)先考慮以下主題:
人工智能和計算智能,
生物醫(yī)學工程和生物技術,
土木工程,
控制、信息學和機器人學,
電子、電信和光電子學,
機械和航空工程、熱力學,
材料科學和納米技術,
電力系統(tǒng)和電力電子。
《Bulletin Of The Polish Academy Of Sciences-technical Sciences》(波蘭科學院公報-技術科學)編輯部通訊方式為POLISH ACAD SCIENCES DIV IV, PALAC KULTURY I NAUKI, PO BOX 20, PL DEFILAD1, WARSAW, POLAND, 00-901。如果您需要協助投稿或潤稿服務,您可以咨詢我們的客服老師。我們專注于期刊咨詢服務十年,熟悉發(fā)表政策,可為您提供一對一投稿指導,避免您在投稿時頻繁碰壁,節(jié)省您的寶貴時間,有效提升發(fā)表機率,確保SCI檢索(檢索不了全額退款)。我們視信譽為生命,多方面確保文章安全保密,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會泄露您的個人信息或稿件內容。
2023年12月升級版
大類學科 | 分區(qū) | 小類學科 | 分區(qū) | Top期刊 | 綜述期刊 |
工程技術 | 4區(qū) | ENGINEERING, MULTIDISCIPLINARY 工程:綜合 | 4區(qū) | 否 | 否 |
2022年12月升級版
大類學科 | 分區(qū) | 小類學科 | 分區(qū) | Top期刊 | 綜述期刊 |
工程技術 | 4區(qū) | ENGINEERING, MULTIDISCIPLINARY 工程:綜合 | 4區(qū) | 否 | 否 |
2021年12月舊的升級版
大類學科 | 分區(qū) | 小類學科 | 分區(qū) | Top期刊 | 綜述期刊 |
工程技術 | 4區(qū) | ENGINEERING, MULTIDISCIPLINARY 工程:綜合 | 4區(qū) | 否 | 否 |
2021年12月基礎版
大類學科 | 分區(qū) | 小類學科 | 分區(qū) | Top期刊 | 綜述期刊 |
工程技術 | 4區(qū) | ENGINEERING, MULTIDISCIPLINARY 工程:綜合 | 4區(qū) | 否 | 否 |
2021年12月升級版
大類學科 | 分區(qū) | 小類學科 | 分區(qū) | Top期刊 | 綜述期刊 |
工程技術 | 4區(qū) | ENGINEERING, MULTIDISCIPLINARY 工程:綜合 | 4區(qū) | 否 | 否 |
2020年12月舊的升級版
大類學科 | 分區(qū) | 小類學科 | 分區(qū) | Top期刊 | 綜述期刊 |
工程技術 | 4區(qū) | ENGINEERING, MULTIDISCIPLINARY 工程:綜合 | 4區(qū) | 否 | 否 |
基礎版:即2019年12月17日,正式發(fā)布的《2019年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期刊分區(qū)表》;將JCR中所有期刊分為13個大類,期刊范圍只有SCI期刊。
升級版:即2020年1月13日,正式發(fā)布的《2019年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期刊分區(qū)表升級版(試行)》,升級版采用了改進后的指標方法體系對基礎版的延續(xù)和改進,影響因子不再是分區(qū)的唯一或者決定性因素,也沒有了分區(qū)的IF閾值期刊由基礎版的13個學科擴展至18個,科研評價將更加明確。期刊范圍有SCI期刊、SSCI期刊。從2022年開始,分區(qū)表將只發(fā)布升級版結果,不再有基礎版和升級版之分,基礎版和升級版(試行)將過渡共存三年時間。
JCR分區(qū)等級:Q3
按JIF指標學科分區(qū) | 收錄子集 | 分區(qū) | 排名 | 百分位 |
學科:ENGINEERING, MULTIDISCIPLINARY | SCIE | Q3 | 96 / 179 |
46.6% |
按JCI指標學科分區(qū) | 收錄子集 | 分區(qū) | 排名 | 百分位 |
學科:ENGINEERING, MULTIDISCIPLINARY | SCIE | Q2 | 86 / 180 |
52.5% |
Gold OA文章占比 | 研究類文章占比 | 文章自引率 |
97.01% | 100.00% | 0.16... |
開源占比 | 出版國人文章占比 | OA被引用占比 |
0.00... | 0.06 | 1 |
名詞解釋:JCR分區(qū)在學術期刊評價、科研成果展示、科研方向引導以及學術交流與合作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價值。通過對期刊影響因子的精確計算和細致劃分,JCR分區(qū)能夠清晰地反映出不同期刊在同一學科領域內的相對位置,從而幫助科研人員準確識別出高質量的學術期刊。
CiteScore | SJR | SNIP | CiteScore 指數 | ||||||||||||||||||||||||
2.8 | 0.282 | 0.573 |
|
名詞解釋:CiteScore是基于Scopus數據庫的全新期刊評價體系。CiteScore 2021 的計算方式是期刊最近4年(含計算年度)的被引次數除以該期刊近四年發(fā)表的文獻數。CiteScore基于全球最廣泛的摘要和引文數據庫Scopus,適用于所有連續(xù)出版物,而不僅僅是期刊。目前CiteScore 收錄了超過 26000 種期刊,比獲得影響因子的期刊多13000種。被各界人士認為是影響因子最有力的競爭對手。
歷年中科院分區(qū)趨勢圖
歷年IF值(影響因子)
歷年引文指標和發(fā)文量
歷年自引數據
2019-2021年國家/地區(qū)發(fā)文量統(tǒng)計
國家/地區(qū) | 數量 |
Poland | 277 |
CHINA MAINLAND | 25 |
India | 21 |
Turkey | 10 |
USA | 9 |
Russia | 8 |
Ukraine | 7 |
France | 6 |
Portugal | 6 |
Romania | 5 |
2019-2021年機構發(fā)文量統(tǒng)計
機構 | 數量 |
WARSAW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 64 |
BIALYSTOK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 30 |
POZ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 23 |
MILITARY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IN WAR... | 22 |
SILES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 21 |
POLISH ACADEMY OF SCIENCES | 18 |
WROCLAW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 | 16 |
AGH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 13 |
CRACOW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 12 |
RZESZOW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 12 |
2019-2021年文章引用數據
文章引用名稱 | 引用次數 |
Microstructure and fatigue life of Cp-Ti... | 10 |
Analysis of possible SDN use in the rapi... | 9 |
High-performance PMSM servo-drive with c... | 6 |
Selected technical issues of deep neural... | 6 |
Inkjet 3D printing - towards new microma... | 6 |
Towards optimal operation control in rur... | 6 |
Hands-on MPC tuning for industrial appli... | 6 |
Stability conditions for fractional-orde... | 5 |
Fractional-order feedback control of a p... | 5 |
Hardware implementation of hyperbolic ta... | 5 |
2019-2021年文章被引用數據
被引用期刊名稱 | 數量 |
B POL ACAD SCI-TECH | 232 |
MATERIALS | 41 |
IEEE ACCESS | 24 |
INT J AP MAT COM-POL | 21 |
APPL SCI-BASEL | 20 |
SENSORS-BASEL | 20 |
CONSTR BUILD MATER | 19 |
ELECTRONICS-SWITZ | 17 |
ARCH CONTROL SCI | 16 |
ENERGIES | 12 |
2019-2021年引用數據
引用期刊名稱 | 數量 |
B POL ACAD SCI-TECH | 232 |
J FLUID MECH | 57 |
IEEE T IND ELECTRON | 45 |
AUTOMATICA | 28 |
IEEE T POWER ELECTR | 27 |
IEEE T AUTOMAT CONTR | 26 |
INT J AP MAT COM-POL | 25 |
INT J ADV MANUF TECH | 21 |
IEEE T IND APPL | 20 |
IEEE T MAGN | 19 |
中科院分區(qū):4區(qū)
影響因子:1.5
審稿周期:
中科院分區(qū):4區(qū)
影響因子:1.5
審稿周期: 12周,或約稿
中科院分區(qū):4區(qū)
影響因子:0.5
審稿周期:
中科院分區(qū):4區(qū)
影響因子:2.2
審稿周期: 12周,或約稿
中科院分區(qū):4區(qū)
影響因子:0.4
審稿周期:
中科院分區(qū):4區(qū)
影響因子:0.9
審稿周期:
若用戶需要出版服務,請聯系出版商:POLISH ACAD SCIENCES DIV IV, PALAC KULTURY I NAUKI, PO BOX 20, PL DEFILAD1, WARSAW, POLAND, 00-901。